搜索到442篇“ 局部控制率“的相关文章
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对局部控制的影响探究
2025年
探究我院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局部复发、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本院择取 100 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依特定条件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施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与辅助治疗,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及相同辅助治疗,借定期检查、量表评估与数据软件分析状况。结果 局部复发状况下,观察组复发情形优于对照组,多项指标具优势且 P 值小 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观察组多维度评分更佳,P 值多小 0.05,并发症层面,发生有别,观察组严重程度评分低,P 值小 0.05。讨论:我院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在局部复发控制上优势明显,得益精准手术与优化放疗。其对生存质量提升显著,因保留乳房形态对患者心理影响小[1]。并发症严重程度低,安全性较好,为我院乳腺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结论 在我院,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在局部复发、生存质量及并发症严重程度方面表现更优,可优先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治疗。
林飞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放疗改良根治术局部复发
程序性死亡因子-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其区分为研究组(51例,接受PD-1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和对照组(40例,接受安罗替尼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局部控制差异,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中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客观有效(ORR)和疾病控制(DCR)分别为66.7%(34/41)和80.4%(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0%(18/40)和60.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MI指数、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ACT-L量表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2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和45.0%,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开展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病灶局部控制,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俊曾辉刘小琴郭荣荣张辉吴涛周秀琼曾育
血红蛋白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控制及远期生存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控制及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8例,均接受放疗治疗,观察随访患者治疗疗效,检测放疗前后Hb水平。结果经放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8例,部分缓解(PR)患者30例,稳定(SD)患者29例,疾病进展(PD)患者21例;局部控制为43.18%;局部控制患者放疗后Hb、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比例分别为(110.15±7.54)g/L和73.68%,明显高于无效患者(P<0.05);局部控制患者病变长度>5 cm、TNM分期Ⅳ期比例分别为34.21%和31.58%,明显低于无效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病变长度及TNM分期是食管癌患者局部控制的影响因素(OR=0.702、2.330和2.729,P<0.05);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明显长于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患者(P<0.05)。结论放疗前后Hb情况与食管癌患者局部控制及远期生存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亢晓春张清琴陆志红孔灵利
关键词:血红蛋白食管癌远期生存
外周血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下降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控制
2020年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及淋巴细胞浓度与局部控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015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间收治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入组标准:⑴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宫颈癌患者;⑵在我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RT;⑶符合国际肿瘤协会和国际妇产协会(FIGO)2018年宫颈癌Ⅱ-ⅣA期患者⑷既往无腹部及盆腔放疗史及严重的内科疾病史。排除标准:⑴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病史⑵未完成放疗,共入组47例,因未完成放射治疗排除1例,因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史排除1例,失访4例,最终纳入分析40例。由1名高级影像诊断医师和1名高级肿瘤放疗医师按FIGO(2018)分期标准重新确定患者临床分期。通过潍坊市人民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检测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绝对值,观察血红蛋白与淋巴细胞局部控制的关系。共纳入分析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7月(5.0-49.6月),其中血红蛋白下降组患者13例(30.0%),非下降组患者27例(70.0%),非下降组1月内缓解高于下降组(P=0.041)且两组之间存在相关性(χ2=0.152P<0.05),三月内缓解仍高于下降组(P>0.05)但两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组患者33例(82.5%),非下降组患者7例(17.5%),下降组1月内缓解高于非下降组(P=0.028)且两组之间存在相关性(χ2=0.156 P<0.05),三月内缓解仍高于下降组(P>0.05)。结论:放疗中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下降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有明显影响,有望成为预测放疗局控的预测指标。
张亚囡李诚张雅婷郝福荣王明臣
关键词:宫颈癌血红蛋白局部控制率
宫颈癌放射治疗剂量对局部控制与毒副反应的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明确放疗剂量对宫颈鳞癌患者的局部控制与毒副反应的影响,探索宫颈癌患者能否在高剂量中获益。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2例行根治性同步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对所有患者的高危临床靶区(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和低危临床靶区(low-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LR-CTV)的剂量分别与复发情况进行了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 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最佳照射剂量截断值,依据各靶区的剂量截断值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析不同剂量参数下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局部控制(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及毒副反应。结果 HR-CTV高剂量组与L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5年LRFS分别优于低剂量组(P <0. 05),而OS、PFS、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ox回归分析显示LR-CTV是影响局部控制的独立因素(P=0. 01)。L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中照射剂量的升高与局部控制无关联(P> 0. 05),同时H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急性肠道毒副反应明显增加(P <0. 05)。结论 L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具有更好的局部控制和可控的毒副作用,提示LR-CTV>68 gy可能是目前宫颈鳞癌患者较为恰当的放疗剂量,进一步提高LR-CTV的放疗剂量对局部控制无改善,且提高了毒副反应的发病风险。
张菡奕路顺孙畅彭新皓谭明宇邓思瑶郎锦义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剂量学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
腹腔镜与肠镜联合应用对直肠癌患者局部控制及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肠镜联合应用对直肠癌患者局部控制及生存的影响。方法52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肠镜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局部控制和生存。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47±2.92)h、(7.35±1.51) d,短于对照组的(26.30±4.21)h、(9.15±1.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88, 3.894,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病情控制、3年生存分别为69.23%、80.77%,对照组分别为61.54%、 76.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肠镜联合应用治疗直肠癌可获得与单纯腹腔镜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但该术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于曦魏静文支宇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肠镜局部控制率生存率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雷替曲塞及奈达铂治疗对Ⅱ/Ⅲ食管癌患者疾病局部控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雷替曲塞及奈达铂在Ⅱ/Ⅲ期食管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图像引导调强放疗+雷替曲塞+奈达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疾病局部控制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局部控制为83.33%(30/36),高于对照组60.00%(21/35)(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为38.89%(14/3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为27.78%(10/36)、血小板下降发生为33.33%(12/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雷替曲塞、奈达铂治疗Ⅱ/Ⅲ期食管癌,疾病局部控制高,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高。
王燕霞
关键词:食管癌雷替曲塞奈达铂
DP化疗方案同步调强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SF-36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DP化疗方案同步调强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n=23)与对照组(n=23)。对照组行调强适形放疗,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DP化疗方案治疗。统计两组肿瘤局部控制及治疗前后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肿瘤局部控制91.30%较对照组65.22%高(P<0.05);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维度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予以DP化疗方案同步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及SF-36评分。
韩恒昌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与累及野照射的局部控制、生存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比较分析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lective node irradiation,ENI)与累及野照射(involved-field irradiation,IFI)的局部控制、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放疗科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2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8例患者按照射范围的不同分为ENI组和IFI组,分别进行ENI和IFI照射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后第1、2、3年的局部控制和生存,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NI组总有效为85.4%,IFI组总有效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1.402,P=0.161)。ENI组的1、2、3年生存局部控制均高于IFI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NI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为30.5%,明显高于IFI组的不良反应发生(10.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治性放疗可作为早期食管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ENI与IFI两种靶区勾画方式的局部控制、生存差异无显著性,但IFI的不良反应较轻。
陆艳荣瓦热斯江.衣不拉音巴尔夏古丽.扎比胡拉
关键词:食管癌预防照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
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5我院9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肿瘤局部控制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61.70%(29/47)高于对照组38.30%(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局部控制76.60%(36/47)高于对照组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穆科
关键词:紫杉醇生活质量

相关作者

于金明
作品数:770被引量:5,533H指数:26
供职机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 非小细胞 PET/CT
郎锦义
作品数:493被引量:1,316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鼻咽癌 放疗 放射疗法 鼻咽肿瘤 宫颈癌
殷蔚伯
作品数:244被引量:2,180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癌 预后 食管肿瘤
余光伟
作品数:23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调强 局部控制率 调强放疗 西门子 非小细胞肺癌
潘建基
作品数:413被引量:2,342H指数:23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鼻咽癌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食管肿瘤 调强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