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篇“ 小脑齿状核“的相关文章
- 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小脑齿状核(Dentate Nucleus,DN)作为小脑的主要输出核团,参与自主运动、认知、语言和感觉功能的精细控制。近年来,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N-DBS)在肌张力障碍、震颤、共济失调、脑瘫及卒中后运动障碍等疾病的临床应用不断拓展。本综述围绕DN-DBS的潜在作用机制及其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进行总结,为小脑齿状核DBS手术发展提供新思路。
- 吴伟东巩顺陶英群王诗邈袁立佳
- 关键词: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调控
- 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 2024年
- 脑卒中可以导致长期运动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尽管传统康复治疗取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曙光,仍有众多患者面临康复治疗效果有限的问题。神经调控技术即显示出突破性治疗潜力。本文旨在概述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机制,探究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总结研究进展,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及新的治疗视角。
- 孟凡刚许天奇季玉陈张树新
-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小脑核卒中
- 多次注射钆对比剂后小脑齿状核T1WI信号变化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测量统计多次使用钆对比剂后小脑齿状核平扫T1WI上的信号变化,探索多次钆对比剂使用对钆脑沉积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6-2023.6行4次及以上的MRI增强的患者153例,线性-钆喷酸葡胺组122例,大环-钆特醇31例,选择第1次和末次平扫T1WI,结局事件为增强后齿状核信号的增高。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对比剂使用次数和间隔、疾病类型等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齿状核信号增高的相关的因素。结果在153例患者中,男:女=68:85,平均56.58±14.50岁,平均接受6±4次注射,平均间隔4.25±3.77月,69例(45.1%)被观察到小脑齿状核信号增高,均发生于线性钆对比剂组。齿状核信号增高还与线性钆使用次数呈正相关(B=1.57,OR=4.82,P<0.01),与增强时间间隔呈负相关(B=-0.72,OR=0.49,P<0.01),但与其它特征无关(P>0.05)。结论小脑齿状核T1WI信号增高与线性钆对比剂注射次数和时间间隔有关,但与大环钆的使用无关。
- 郗艳邓小飞舒政
- 关键词:齿状核
- 帕金森病伴剂峰异动症患者小脑齿状核的功能连接改变
- 小脑与帕金森病中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的出现有关,但具体神经机制仍未明确。目的:探索小脑齿状核的功能连接模式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剂峰异动症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入组23例帕金森病...
- 张衡
- 关键词:帕金森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齿状核
- DTI技术测定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小脑齿状核FA VR与病情的关系及预测ABE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定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小脑齿状核各向异性分数(FA)、容积再现(VR)与病情的关系及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ABE)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单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5例作为黄疸组,并选取同期继发为ABE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73例,作为ABE组。均接受DTI技术检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实验室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SB)、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小脑齿状核FA、VR,分析小脑齿状核FA、VR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情程度、NBNA评分、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与ABE发生的关系,并评价小脑齿状核FA、VR对AB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病情程度、NBN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E组TSB、DBil、TBA、小脑齿状核VR高于黄疸组,小脑齿状核FA短于黄疸组(P<0.0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小脑齿状核FA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与病情程度、TSB、DBil、TBA呈负相关;小脑齿状核VA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与病情程度、TSB、DBil、TBA呈正相关(P<0.05);病情程度、NBNA评分、TSB、小脑齿状核FA、VR与ABE发生显著相关(P<0.05);小脑齿状核FA、VR联合预测ABE发生AUC最大,为0.81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23%、78.82%。结论:小脑齿状核FA、VR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早期采用DTI测定小脑齿状核FA、VR,可为临床评估病情程度、预测ABE发生提供有效辅助手段。
- 黄开平王荣芬刘云昇
-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小脑齿状核各向异性分数容积再现
- 小脑齿状核及其静脉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显影齿状核及其静脉,探讨齿状核门位置与静脉变异的关系。方法筛选18~30周岁的健康青壮年51例(男24例,女27例)行3.0T SWI序列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 IP)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通过SWI序列的原始图像以及重建后图像,对齿状核门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齿状核长(16.64±0.20)mm,宽(8.36±0.14)mm,两侧长宽均无差异;齿状核长轴夹角中位数为26.80°(四分位间距为34.58°)。齿状核静脉可分为外侧、内侧两组,由水平裂大静脉、核静脉、齿状核中央静脉及蚓静脉引流。齿状核外前部经核静脉引流至岩上窦;外中部由多条小静脉向外侧汇入水平裂大静脉;外后部由很多支极细小静脉引流,汇入蚓静脉或髓质静脉;内前部由蚓旁静脉、齿状核中央静脉共同引流,蚓旁静脉常于齿状核门周围汇入齿状核中央静脉,最终经蚓前静脉至直窦;内后部常汇入蚓静脉属支,蚓旁静脉可与之共同汇入蚓静脉。齿状核门75.49%位于内上象限,24.51%位于内下象限。结论齿状核及其静脉在SWI图像中清晰可见,齿状核门的位置可能与蚓旁静脉汇入点相关。
- 姚笑笑任传根陈黛茜缪慧中陈争珍杨新东李昌盛陈成春
- 关键词:齿状核磁敏感加权成像
- 山豆根中毒致双侧小脑齿状核病变1例被引量:7
- 2019年
- 山豆根是中医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等功效。但超剂量使用会引起中毒,其毒性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山豆根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主要为基底节对称性的损害(豆状核为主要受累部位),而其对于小脑损害的表现报道较少。笔者对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1例仅波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口齿不清和步行不稳,神经查体可见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的阳性体征。通过对该病例特点的总结报道,以期为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山豆根中毒患者提供诊断参考。
- 赵彩云张震中
- 关键词:山豆根中毒小脑齿状核病例分析
- 基于小脑齿状核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DTI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小脑齿状核神经纤维束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运用德国西门子3. 0T Trio超导型磁共振仪对4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和24例正常对照新生儿(对照组)进行DTI检查的影像资料,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总胆红素轻度增高组(34例)与中重度增高组(9例),再选择左右小脑齿状核为感兴趣区域测量相关参数,对各组所得参数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轻度增高组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P=0. 022)、容积比(VR)升高(P=0. 036);与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中重度增高组FA降低(P=0. 002)、VR升高(P=0. 047);总胆红素中重度增高组FA值较轻度增高组降低(P=0. 035);小脑齿状核FA值与总胆红素水平存在线性负相关性(r=-0. 201,P=0. 029),VR值与总胆红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性(r=0. 245,P=0. 04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小脑齿状核的FA、VR存在变化,与胆红素水平有关、并呈线性相关,能早期提示患儿神经纤维束的破坏或发育不良。
- 肖斌谭长连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小脑核
- 多次使用钆对比剂后MRI平扫小脑齿状核T1WI信号增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多次使用线性钆对比剂后,小脑齿状核、脑桥和脑脊液在MR平扫T1WI上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49例连续进行至少4次MR增强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多次增强检查前后均进行了颅脑MR平扫检查)。在多次增强前后T1WI上测量齿状核、脑桥及脑脊液的平均信号强度,计算齿状核/脑桥、齿状核/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同一患者多次增强检查前后T1WI上齿状核/脑桥、齿状核/脑脊液信号强度比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多种临床因素与多次增强前后齿状核/脑桥、齿状核/脑脊液信号强度变化是否相关。结果多次增强后齿状核/脑桥、齿状核/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均大于增强前的信号强度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次增强前、后齿状核/脑桥、齿状核/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分别为0.98±0.62、1.05±0.54,3.89±0.94、4.97±1.61(t=-8.494、-4.526,P值均<0.001)。接受线性钆对比剂注射次数与信号强度比之间存在正相关(齿状核/脑桥回归系数=0.006,P=0.003,齿状核/脑脊液回归系数=0.144,P=0.009),与其他临床因素无关(P值均>0.05)。结论多次接受钆对比剂注射的患者,T1WI齿状核信号增高,且与增强检查次数呈正相关。
- 孔莹李梦双陈柱典韩翠平徐凯
- 关键词:钆齿状核
- 山豆根中毒致豆状核、小脑齿状核损害1例报道被引量:10
- 2017年
- 中草药的毒素组成十分复杂,在人体内变化多端,毒理不明,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和实施治疗。山豆根系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即广豆根、小黄连,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煎服或磨汁服,亦可外用,超剂量使用可致中毒。本科于2016年8月收治山豆根药物中毒1例,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对山豆根中毒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 屈涛周军
- 关键词:山豆根中毒小脑齿状核豆状核影像学表现豆科植物
相关作者
- 刘学政

- 作品数:209被引量:96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 糖尿病 糖尿病大鼠 视网膜
- 孟凡刚

- 作品数:206被引量:777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 陈成春

- 作品数:52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磁敏感加权成像 大脑内静脉 静脉 属支 断层影像解剖学
- 郭民

- 作品数:57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实验动物 五味子乙素 大鼠肺组织 矽尘 动物模型
- 姜树学

- 作品数:33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微血管构筑 大脑皮质 小脑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