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篇“ 小脑幕切迹疝“的相关文章
小脑
1988年
颅内任何占位性病变,包括颅内血肿、急性硬膜下积液、脑脓肿及脑癌等,其体积或容积不断增加,耗尽颅腔代偿空间,即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病情继续发展,最终形成脑,危及生命,因此对脑的深入了解,至为重要。脑按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各种类型,其中最常见最有临床意义的是小脑
陈复仁
关键词:小脑幕切迹疝占位性病变硬膜下积液颅内压增高脑脓肿脑疝
颞叶型小脑对颅脑损伤并发脑耗盐综合征诊治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颞叶型小脑对颅脑损伤并发脑耗盐综合征(CSWS)发生、发展、治疗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脑损伤并发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颞叶型小脑分为脑组(n=28)和非脑组(n=18),比较两组低钠血症发生时间、最低中心静脉压值、最低血钠值、最高24 h尿钠值、最大24 h尿量、血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预后评分的差异。结果:脑组发生CSWS的时间早于非脑组,最低中心静脉压、最低血钠值低于非脑组,最高24 h尿钠值、最大24 h尿量高于非脑组,血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长于非脑组,且患者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颞叶型小脑形成的患者出现CSWS的时间更早,症状更重,治愈时间更长,且预后更差,需密监测血钠、尿钠、尿量、中心静脉压变化,力争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李爱民刘虓朱安林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耗盐综合征
早期小脑的CT和MR诊断及临床价值探讨
2018年
目的:探究早期小脑的CT和MR诊断标准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小脑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MSCT和MR上的影像表现、征象,统计检出率;并与有颅高压但无脑的对照组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对比,中脑变形移位、病变侧颞叶移位≥4 mm、中线结构健侧移位≥15 mm、继发脑干出血、枕叶梗死及脑积水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小脑的CT和MR表现,41例有中脑旁池缩小变形或闭塞,中脑变形和偏移的49例,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5 mm的43例,CT和MR显示小脑直接征象的分别为42、47例;影像确诊的47例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SCT和MR不仅能可靠诊断早期小脑,更能引导临床尽早决策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郑江南
关键词:小脑幕切迹疝MSCTMR
颅骨骨膜减张修补硬脑膜在急性小脑去骨瓣减压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小脑去骨瓣减压手术中,颅骨骨膜瓣减张修补硬脑膜与常规缝合硬脑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6年1月份~2017年6月份我院急性小脑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的预后,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分析颅骨骨膜瓣减张修补硬脑膜(观察组,n=26)与常规缝合硬脑膜(对照组,n=241)两组患者GOS的差异。结果两组组患者GOS比较,U检验发现硬脑膜减张缝合组(观察组)的GOS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脑膜减张缝合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缝合组,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
陈钦标郭泳彤胡智赵义营刘正豪周志威黄毓韬邓跃飞雷炳喜
关键词:颅骨骨膜硬脑膜减张缝合
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术中复位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术中复位治疗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患者共69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板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中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价预后良好率为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P〈0.05)。结论术中复位治疗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世伟李锋黄定波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4例,A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B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脑复位术治疗,C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裂孔开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79.41%、88.23%,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脑后动脉梗死和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患者更适合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裂孔开术治疗。
叶金海魏林平欧兰珍李根英李成龙叶军
关键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切迹疝
少量颅内血肿引起小脑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少量颅内血肿引起小脑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的21例少量颅内血肿小脑患者为研究组,同期的25例仅出现少量颅内血肿(无小脑)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肿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等方面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研究组血肿量5—19rIll,平均11.4ml;对照组血肿量5—18ml,平均10.9ml。2组对比无显著差异。(2)研究组中线位移0.v3mm,平均1.6ram。对照组中线位移0-2.8mm,平均1.5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血肿主要位于颞叶(15/21,71.4%),对照组颞叶血肿24%(6/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12/2l,57.1%)、弥漫性脑肿胀(8/21,38.1%)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之,少量颅内血肿仍有发生小脑的可能,颞叶血肿可能性更大,弥漫性脑肿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会促进小脑
单玉民
关键词:小脑幕切迹疝CT影像学特征
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术中复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术中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10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小脑术中复位。对比2组预后效果及颅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应用小脑术中复位,颅内压显著降低,减压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红星张国来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小脑幕切迹疝复位预后
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术中复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术中复位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重型脑外伤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小脑术中复位手术。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3、5 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合并小脑术中复位能降低颅内压,提高减压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谭彬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小脑幕切迹疝术中复位
小脑致双侧枕叶脑梗死1例病例特点
2014年
为神经内科的急症,也是许多神经内科患者的终末死因。脑按照出位置不同可分为小脑(包括中心、钩回及上行性)、枕骨大孔(又称小脑扁桃体)、大脑镰下(又称扣带回)、蝶骨嵴[1]。许多患者因发生脑抢救无效死亡。近年来,一些由于慢性脑积水所致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导致脑的患者,在神经内外科医生的密合作下,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侧脑室引流术,使颅高压得以解除,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
唐菱何志义金枫王凤志李蕾陈晏
关键词:小脑幕切迹疝枕叶脑梗死病例特点内科患者小脑扁桃体疝侧脑室引流术

相关作者

刘窗溪
作品数:458被引量:1,054H指数:15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治疗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韩国强
作品数:268被引量:644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皮层脑电图监测
叶伟
作品数:70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干细胞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颅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宋伟正
作品数:64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自发性脑出血 颅脑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自发性
熊云彪
作品数:248被引量:549H指数:12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癫痫 皮层脑电图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