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5篇“ 小秦岭金矿区“的相关文章
秦岭矿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2024年
随着秦岭矿区坑口逐渐关闭,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和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基于矿区地质环境,分析了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并采取废渣清运,修筑防护堤、拦渣坝、挡渣墙,沟道整治与道路修复、植被恢复等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理。秦岭矿区修建挡渣墙2.88万m^(3),固定矿渣2002万t,清运矿渣584万t,平整渣坡143.5万m^(2),修建渣坡排水渠21.2 km,清理疏通河道15.5 km,栽植各类苗木80.7万株,撒播草种14.6 t,环境效益显著,可为类似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锐鹏杨智强王猛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灾害生态修复防护堤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秦岭矿区农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2024年
为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新路径,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土壤原位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选取豫西秦岭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进行重属含量测定及分析评价,发现该地区土壤中Pb^(2+)元素污染风险较大。将侧孢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酵母菌株进行固定化混合菌制备并开展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发现经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CK。以Pb^(2+)钝化效率及去除率提高为目的,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影响土壤修复效果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Pb^(2+)最佳去除条件为固定化混合菌投加量10.496%,处理温度30.784℃,pH值6.242,Pb^(2+)去除率理论值为72.754%。对此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响应面分析可起到优化土壤原位修复试验参数的目的。
李立军李立军李涛
关键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去除率单因素试验
秦岭矿区尾矿渣淋溶淋滤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灵宝市西部秦岭矿区尾矿渣重属污染问题。基于矿山工作区的矿坑排水、生产废水、地表水、地下水、尾矿库渗滤液、土壤等样品的分析、评价,进行了蒸馏水淋溶尾矿渣和最大重属浓度淋溶液淋滤纯净土实验,结果表明,尾矿渣淋溶液中重属浓度随淋溶时间增加而增大,浓度顺序为铅>铜>镉>汞;尾矿渣柱中重属浓度随淋溶时间增大而减,随垂向深度增加而升高,浓度顺序为铅>铜>汞>镉;纯净土柱中重属浓度随淋滤时间增加而升高,随垂向深度增加而减,浓度顺序为铅>铜>镉;重属在淋溶出尾矿渣和淋滤入纯净土时,其浓度均在20~40 cm范围内发生较大变化。上述结论有助于地表水和土壤重属污染防治的相关对策制定与实施。
苏奇童张建瑞兰青
关键词:尾矿渣地表水重金属污染
灵宝秦岭矿区矿废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2023年
以灵宝秦岭矿区矿废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研究了废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属矿物嵌布特征和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矿废石潜在有用矿物为、石英和长石,以微细粒自然为主,与黄铁矿、方铅矿和脉石矿物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在选矿工艺上,废石富集不宜采用重选工艺,可采用浮选等工艺;提取石英、长石的原则流程包括脱泥和磁选除铁;而废石作为砂石骨料利用前要进行除硫。该研究可为灵宝秦岭矿区矿废石选矿工艺选择和实现废石的资源化、无尾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张凤予张恒博豆靖林卫伟刘冬黄婷
关键词:金矿废石微细粒嵌布特征工艺矿物学
河南灵宝秦岭矿区水工环境地质研究
2022年
秦岭矿成矿时代自七十年代至今已经由不同实验室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试。早期发表的数据主要为K-Ar法,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的测试方法的使用,为这一地区矿的成矿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更多的资料。目前,我国的矿业开发仍处于“粗放”状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就西峡县河南庄矿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对矿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为矿区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焦天奇
关键词:矿山地质水文地质
秦岭矿区矿渣型泥石流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
本书选取秦岭矿区矿渣型泥石流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泥石流物源的颗粒级配、孔隙率、渗透系数、物源容重、抗剪强度等参数,并通过理论推理估算了物源起动的临界降雨条件,最后根据矿渣型泥石流发生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
杨敏
秦岭矿区土壤 麦重属累积效应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秦岭矿区农田土壤和麦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和邻区对照值,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麦重属的累积污染现状,采用MapGIS6.7和地统计法研究了土壤和麦重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矿开发造成土壤Hg、Pb、Cd、Cu的明显累积和污染,累积倍数分别为18.97、8.67、4.50、4.03,污染倍数为4.48、3.50、3.46、3.13,而Cr、As和Zn累积不明显,也不是研究区的特征污染元素。区内麦Hg、Pb、Cd受到了比较明显的人为影响,麦中Hg、Cu、Cd出现了累积现象,但仅有Pb达到了污染水平(超标倍数2.01);土壤Cu、Zn的各种形态及其总量与麦中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土壤Hg、As的部分形态、总量与麦中的含量显著、极显著相关,碳酸盐态Cr与麦Cr显著负相关。土壤与麦重属之间的差异说明评判农田土壤重属污染的危害需要结合作物效应进行关联分析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并综合考虑区域土壤、植物、大气、灌水等因素的影响。
张江华徐友宁陈华清柯海玲乔冈
关键词:土壤小麦重金属小秦岭金矿区
秦岭矿区麦和玉米重属的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3
2019年
属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秦岭矿开发引起的重属污染风险,采集了同点位的农田土壤、麦和玉米籽粒样品,测定了其中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形态;采用指数法和RAC风险评价法分析了土壤重属的污染风险,采用转移因子和目标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麦、玉米籽粒中重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秦岭矿区土壤中Hg、Pb、Cd、Cu、Zn含量受矿业活动影响强度大,在土壤中累积明显;土壤中Hg、Cd、Pb、Cu总量超过了国家限值,呈现污染;Cd、Hg、Cu具有潜在生态风险。麦和玉米籽粒中Pb以及玉米籽粒中的Cd的平均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呈现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麦样品中的Hg、Cd和部分玉米样品中的Cd超过WHO/FAO安全限值,麦和玉米籽粒中度Pb平均含量超过欧盟安全标准,说明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重属的转移因子表明Cd、Zn及Cu比其他重属更容易从土壤转移到麦和玉米籽粒中;通过麦对重属的摄入量略高于玉米,远低于WHO/FAO推荐剂量;目标风险指数评价表明,只消费麦或玉米基本不产生健康风险,但同时消费矿区生长的麦和玉米具有较高的Pb健康风险。
张江华徐友宁吴耀国
关键词:小麦玉米土壤重金属小秦岭金矿区
秦岭矿区花岗岩磷灰石-锆石对岩浆氧逸度的约束被引量:3
2019年
秦岭矿区华山和文峪花岗岩体形成年龄与成矿年龄相近,已知矿多集中在文峪岩体周围,比较两岩体岩浆氧逸度的异同有利于判断其对成矿影响的异同。本文利用两岩体磷灰石中锰离子价态和锆石钛含量,对岩浆的氧逸度进行了约束。计算表明,华山岩体成岩氧逸度lgf(O2)在-9.3^-5.1之间,而文峪岩体成岩氧逸度在-8.5^-6.1之间,均属大于HM缓冲线的高氧逸度环境。Au在还原状态易呈自然而沉淀,氧化状态时易以Au+或Au3+迁移。故华山和文峪岩体的岩浆都不能对形成地球化学障而使之分散。
刘嘉玮李胜荣袁茂文李士胜智泽亚温子豪
关键词:花岗岩体磷灰石锆石小秦岭金矿区
陕西秦岭矿区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结合陕西秦岭矿区的地质情况,以下开展了该地区矿区物探异常特征的研究。从电性异常、激电中梯异常、矿区磁场精度异常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照多种异常现象分析该地区的综合找矿效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白宗亮
关键词:陕西小秦岭金矿区物探异常特征找矿效果

相关作者

张江华
作品数:153被引量:1,230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重金属 小秦岭金矿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金矿区
徐友宁
作品数:214被引量:2,006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矿山地质环境 重金属 农田土壤 小秦岭金矿区 重金属污染
陈华清
作品数:107被引量:88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小秦岭金矿区 青藏高原 金矿区 矿山泥石流 矿渣型泥石流
柯海玲
作品数:84被引量:56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小秦岭金矿区 重金属污染 农田土壤 重金属 金矿区
刘瑞平
作品数:96被引量:73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重金属 金矿区 农田土壤 青藏高原 小秦岭金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