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90篇“ 室管膜“的相关文章
室管膜瘤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室管膜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是最常见的儿童脑肿瘤之一。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室管膜瘤按组织病理学分子特征及解剖部位分为10个亚组,以精确反映室管膜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患者预后。本文从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对室管膜瘤予以综述。
黄钰张巍王玉兰
关键词:室管膜瘤组织病理学分子特征预后
儿童小脑半球室管膜瘤(CNS WHO3级)1例
2025年
室管膜肿瘤是源于脑室或脊髓中央管腔中室管膜细胞的一类肿瘤,多位于幕下,好发于儿童,2016年WHO将室管膜肿瘤的分为:1.室管膜室管膜瘤(WHOⅠ级);2.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WHOⅠ级);3.室管膜瘤(WHOⅡ级)a、乳头型b、透明细胞型c、伸展细胞型;4.室管膜瘤,RELA融合阳性(WHOⅡ-Ⅲ);5.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
拉巴索朗单永炳付永鹏曹晓昱
关键词:小脑半球
从痰瘀互结论治脊髓室管膜瘤验案一则
2025年
该文作者师从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晖学术经验继承人陈霞波教授。2023年7月14日收治1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中医诊断为岩证,证型为痰瘀互阻证。治法为祛瘀化痰,予温胆汤治疗后诸症改善。该文介绍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分析总结,该患者故以温胆汤为基础方,加以活血化瘀之药,重祛痰化瘀,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宋一帆陈霞波金汀龙唐艳李梦婷
关键词:脊髓室管膜瘤痰瘀互结证温胆汤
室管膜下区受累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及影像研究进展
2025年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肿瘤。室管膜下区(SVZ)是脑内神经干细胞富集区,是脑肿瘤的潜在来源。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SVZ受累是GBM的不良预后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及复发模式。对GBM患者深入研究可能提高术前精确诊断和预后评估,并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文从SVZ与肿瘤的关系、SVZ受累GBM影像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潘世娇徐胜生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下区影像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
基于机器学习的MRI影像组学在儿童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鉴别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近年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在肿瘤诊断及鉴别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潜力。本研究拟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儿童室管膜瘤(ependymoma,EP)与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MRI影像组学特征提取,构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特征模型(平扫特征模型)、对比增强T1加权(ceT1WI)特征模型(增强特征模型)、融合特征模型,比较这3种模型对EP和MB分类的准确率与AUC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组织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50例EP以及60例MB。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对EP与MB的T2Flair和ceT1WI磁共振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融合,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出各特征集的最优特征集,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端随机树(extra trees)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4种分类器进行分类。结果从T2Flair中提取特征构建的4个分类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0.762、0.714、0.762、0.714,AUC值分别为:0.806、0.750、0.796、0.731。从ceT1WI中提取特征构建的4个分类模型准确率分别为:0.841、0.841、0.818、0.818,AUC值为0.929、0.908、0.904、0.923。融合特征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0.864、0.909、0.909、0.909,AUC值分别为:0.958、0.975、0.983、0.992。结论增强特征模型的准确率和AUC值均高于平扫特征模型,融合特征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和AUC值最高,且融合特征中的4个模型对EP与MB分类的准确率和AUC值均高于0.85。这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T2Flair和ceT1WI影像组学能够较好地分类EP与MB,且融合后的特征模型能进一步提高分类的准确率及AUC值。
李浩东王远军魏嘉管雯斌王晓强
关键词: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儿童
基于增强MRI全肿瘤影像组学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在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EP)和髓母细胞瘤(MB)的应用价值,并将其结果与人工阅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脑室EP和MB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EP和MB分别为80例及135例,并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50)和测试集(n=65)。基于T1WI增强图像筛选的18个影像组学特征和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影像特征,通过逻辑回归分类器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特征模型、联合模型。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估模型的鉴别效能、实用性。结果: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其AUC值、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981、92.68%、91.67%、92.31%和0.938。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临床影像特征模型(P<0.05)。联合模型的净收益最高。3种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和F1分数较人工阅片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对鉴别EP和MB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联合模型,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廖建勇张洁高培毅
关键词: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室管膜特异性启动子及其用途
本文中提供了用于将分子治疗剂递送至对象的室管膜的组合物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对象施用腺相关病毒(AAV)。AAV编码在室管膜特异性启动子控制下的治疗性转基因。
贝弗利·戴维森梅根·S·凯泽陈永红埃利·卡雷尔布雷德利·海曼罗丝玛丽·琼·杰克逊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HOX转录反义RNA原位杂交检测分析
2025年
目的总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P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原位杂交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1月至202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17例病理确诊为MP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修饰(H3K27m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AB-PAS)染色。同时选取16例脊髓室管膜瘤病例作为对照,与17例MPE病例制成组织芯片,行HOTAIR原位杂交检测并半定量评分,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两组评分差异。结果17例MPE患者年龄14~64岁,平均(37.48±16.10)岁,男女比例0.7∶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下肢疼痛。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乳头状排列,伴多量黏液样物质,部分病例可见疏松网状结构。17例(100.00%)肿瘤细胞表达GFAP,10例(58.82%)表达EMA,8例(47.06%)表达D2-40,2例(11.76%)H3K27me3蛋白表达缺失。17例(100.00%)AB-PAS染色均可见蓝色黏液。MPE组与脊髓室管膜瘤组均表达HOTAIR,且MPE组HOTAIR半定量评分高于脊髓室管膜瘤组(P=0.004)。随访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5.50个月,3例复发。结论MPE具有典型的病理形态学表现,结合GFAP、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B-PAS染色易于诊断。少数病例H3K27me3表达缺失。MPE中HOTAIR呈高表达,但其辅助诊断价值有限。MPE预后相对较好,但少数病例可出现术后复发。
张煜涵王征陆俊良赵大春霍真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后颅窝室管膜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1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后颅窝室管膜瘤共6例。调阅组织切片,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指标表达情况,并收集随访信息,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表现。结果6例后颅窝室管膜瘤中PFA组4例,PFB组2例。临床表现为头疼,呕吐,继发性脑积水等。PFA组患者均为儿童,年龄10个月-11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肿瘤3例位于四脑室,1例位于脑干。2例PFB组患者均为成年女性,年龄分别为32岁和45岁,肿瘤均位于四脑室。肿瘤组织学形态呈片状生长模式,出现血管周围假性菊形团,真性室管膜菊形团,组织学分级CNS WHO 2级1例,3级5例。6例后颅窝室管膜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GFAP、S-100均弥漫性强阳性表达,EMA、D2-40表现为核旁点状及腔缘阳性,P53大部分为野生型,oligo-2、Neu-N均阴性。PFA组出现特征性H3 K27Me3细胞核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20%-60%。PFB组H3 K27Me3细胞核未缺失,Ki-67增殖指数4%-15%。结论后颅窝室管膜瘤PFA组好发于儿童且预后较差,通过H3 K27me3免疫组化染色初筛并分组,对于明确诊断及指导临床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薛晶杜娟苏丽萍崔文丽张巍
关键词:室管膜瘤后颅窝儿童PFA
脊髓室管膜瘤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脊髓室管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肿瘤,也属于最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之一,发生在所有年龄段。与颅内室管膜瘤相比,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这些肿瘤具有多种类型和亚型的广泛异质性。由于肿瘤的异质性,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本文从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对脊髓室管膜瘤进行综述。
刘博明浩朗江煜星朱涛王增光
关键词:脊髓室管膜瘤病理学分子预后

相关作者

程敬亮
作品数:1,436被引量:5,064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MRI诊断
马常升
作品数:79被引量:31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室管膜细胞 室周器官 穹窿下器 第四脑室外侧隐窝
张勇
作品数:670被引量:1,834H指数:1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MRI表现
曹翠丽
作品数:91被引量:274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室周器官 室管膜细胞 神经干细胞 穹窿下器
王贵怀
作品数:164被引量:526H指数:1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手术 脊髓肿瘤 脊髓 显微外科治疗 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