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3篇“ 审美接受“的相关文章
诗歌吟诵的审美接受与发展推广路径探微
2025年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韵律、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吟诵作为诗歌传播与接受的一种传统而生动的方式,不仅承载着诗歌的文本内容,更通过声音的节奏、音调的变化以及吟诵者的情感投入,赋予诗歌以新的生命和活力。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忽视声韵教学、吟诵审美接受度低等问题。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吟诵审美接受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探讨诗歌吟诵的审美接受与发展推广路径。
蒋树青
关键词:审美接受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乡土文学的审美接受
2025年
乡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绵的血脉根基。新时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应该根系乡土中国,应用接受美学的思维,重塑乡域传统的美学元素,凝铸现代乡村的审美镜像,书写乡村新貌,演绎时代英雄的奋斗精神,创造乡村特色的文学经典,彰显新时代乡村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李修元
关键词:乡土文学审美接受
戏曲舞蹈的视觉呈现与审美接受——以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为中心
2025年
戏曲作为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在梅兰芳访美过程中,其感官接受发生偏移,对话焦点以视觉呈现为主,戏曲舞蹈构成双方讨论的核心之一。访美团队在宣传资料撰写、观演空间布置、剧目选择和编排等方面均突出更易被接受的舞蹈身段,展现戏曲的古典性与纯粹性。对美国观众而言,要深刻理解戏曲舞蹈的程式化“规矩”并不容易,然从艺术及美学角度观之,这种以形传神、以虚济实的表演方式,是灵动且真实的。因此,他们积极调取个体、社会或文化的视觉经验,将“哑剧”和“芭蕾”作为理解资源,用以形容戏曲舞蹈的肢体语言、视觉美感和舞姿身韵,彰显对戏曲艺术的包容与认可。
李茂婷
关键词:戏曲舞蹈视觉呈现审美接受
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鹧鸪”意象及其器乐音响特例
2024年
对于中国论域的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而言,“鹧鸪”是国人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一个经典审美意象。通过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相关器乐化音响的经典艺术表达,人们可管窥到“鹧鸪”的“远-中-近”三个审美意象层次的发展印迹,体味到主体间审美思维和艺术接受中所达成的集约性。江南丝竹名曲《鹧鸪飞》是这种审美意象的音乐美学特例,在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作为整个审美过程学理核心的前提下,体现出娴雅、端秀、氤氲的接受美感。
武文华
关键词:审美接受审美意象艺术哲学《鹧鸪飞》
美术馆与博物馆释展与大众审美接受交互研究——以青岛博物馆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群展主题活动为例
2024年
“释展”一词首先出现在博物馆展览中,美术馆与博物馆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艺术空间,其展览内容与面对的人群更有针对性。文章以青岛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美术展览活动为例,通过对其策划与实践分析,探究美术展览策划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提高美术展览与大众审美接受的契合程度,使大众在观展过程中更具认同与归属感,从而提高美术展览内涵知识的有效传播。
张闫博宇李雪妍
关键词:美术馆审美接受大众审美
新媒体时代下的当代动漫审美接受途径——以《中国奇谭》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得到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认可,也为新媒体动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动漫作品是中国动漫文化输出的桥梁,也是当下主流动漫审美集中表达的平台。以新国风动漫《中国奇谭》为例,在详细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动漫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探究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主流动漫审美接受途径,进而探讨新媒体动漫在未来的发展路径和趋势,为新媒体时代的动漫发展提供新思路。
应华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输出审美接受
论《红楼梦》情感体验的审美接受形成机制
2024年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堪称“中国人的族群心灵史”。对于它的研究,历来是结合多门学科、多种视角进行的,但其中情感因素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红楼梦》中人物塑造个性鲜明,感情表达含蓄委婉,解析《红楼梦》人物性格与心理勾勒方式及个体情感表达的外化形式,感知人物形象较高辨识度和丰富内涵,以剖析读者情感体验的审美接受形成机制,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掘和理解《红楼梦》的深层旨归和现实意义。
任治叶
关键词:红楼梦情感体验审美接受
认知神经美学视域下有声语言艺术的审美接受嬗变
2024年
艺术作品经由传播与流通后的审美价值评判,被动地融入了受众自身主观的经验、情感、趣味及态度,这使其发生了客体位移,并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时空的永久性以及存在的永生性。经由形式知觉模式的作用,审美主体实现了对于审美对象的整体性知觉与把握,从而确立了审美活动的基石。认知神经美学借助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审美活动的内在机制,明确了审美主体在获得非功利性美感时同其大脑神经元细胞相关联的审美知觉模式与艺术中利害性内质的有效契合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托,通过对其逻辑推理及研究成果的运用,有助于有声语言表达艺术在审美嬗变的研究领域的开拓与革新。神经科学、认知美学与艺术鉴赏三个领域的探求可以有效凝结,汇集成真正的“思想根茎”的蔓生之地,以有声语言表达艺术为主体对象,在其两侧分别辅之以认识神经美学的哲思与脑科学的实证,就可以实现一体两翼式的介入研究。
刘洋
关键词:审美接受美感体验
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戏剧剧场的审美接受转向
2024年
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本质是追求理性启蒙和民族意识的道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中国,新剧与旧剧之争、话剧与戏曲之争如火如荼,却遮掩不了它们共同的发展方向:启蒙化、民族化与大众化。这种争论最终消弭于抗战戏剧的“大同论”之中,此时的戏剧作品通过融合戏曲的形式和话剧的内容,达成了它们此前共同追逐的现代化目标:作为民族的、大众的艺术作品存在。但当下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中国当代青年剧场,却陷入了精英化困境,与大众仍存在审美隔膜。
徐景常凌
关键词:审美接受中国现代戏剧
气氛美学视域下当代杂技剧的审美接受及可能被引量:1
2024年
格诺特·波默倡导的气氛美学颠覆了传统的审美理性批判,提倡当代艺术感性的复兴和发展。当前,戏剧、杂技、广告、建筑等领域均有气氛美学的应用与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剧场艺术代表性的当代杂技剧不断创新,在杂技的“技”与戏剧的“剧”的审美融合中创造审美情境,营造极具气氛审美的沉浸式舞台,提升了杂技剧舞台的综合审美。同时,对舞台展演效果的积极探索,既顺应当前杂技剧场化发展的趋势,也强化了观众的审美认同与社会传播,对当代剧场艺术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董迎春杜清琳
关键词:剧场舞台艺术审美接受

相关作者

陈思广
作品数:138被引量:14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现代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战争小说 抗战小说
戴玉竹
作品数:18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
研究主题:基督教 孔子 审美接受 接受论 中世纪
梁归智
作品数:87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红楼梦》 红学 鲁迅论 红楼梦 《西游记》
陈才训
作品数:102被引量:174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研究主题:小说创作 文本形态 古典小说 《左传》 《红楼梦》
杨曙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
研究主题:电影 网络 网络数字 狂欢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