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篇“ 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文章
- 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大鼠肺炎症反应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大鼠肺炎症反应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肺栓塞模型组(PTE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Statin组)。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肺栓塞大鼠动物模型,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测定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TNF-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TE组明显缺氧,且肺组织炎症损伤较Statin组明显。PTE组肺组织P38MAPK、TNF-α表达较Sham组表达增强,Statin组与PTE组相比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引起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的炎症反应的激活,阿托伐他汀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抑制P38MAPK、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 宋蓓蓓刘现亮赵希军陈良华姚力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肿瘤坏死因子-Α阿托伐他汀
-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浆NT-pro-BNP和IL-6水平的干预作用
- [目的]1.研究炎症反应是否参与肺栓塞的发展。2.讨论瑞舒伐他汀对肺血栓栓塞症是否有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的Wistar大鼠45只,大鼠周龄为6-8,体重在180-220g之间,随机分呈3组,每组15只大鼠,A...
- 姚力
- 关键词:肺栓塞NT-PRO-BNP
- 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后静脉血浆前列环素的变化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实验性家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后静脉血浆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热处理后的家兔自体血凝块制备急性PTE家兔模型,通过肺脏解剖和病理证实PTE,并动态观察血浆PGI2水平。结果急性PTE后,静脉血浆PGI2于栓塞术后30min即迅速升高,1h仍较高,此后急剧下降,1d时达最低,以后持续低水平并缓慢回升,7d和10d时仍低于栓塞前,但7d和10d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PTE后PGI,显著升高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况红艳周正陈献亮张罗献马利军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前列环素动物模型
- 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肥大细胞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不同用药方案对栓塞处肥大细胞(MC)分布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随机将30只大鼠分成两大组:对照组(n=10);溶栓组:再分为多次用药组及单次用药组(n=10)。定时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cpm)。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血栓的形态,Masson染色观察栓塞血管的胶原纤维分布,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血管栓塞处肥大细胞分布。结果栓塞血管断面可见MC聚集现象,ru-PA多次用药组栓塞处MC计数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经线性相关性分析,多次用药组及单次用药组血管栓塞处MC计数与溶栓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6及0.743;P=0.010及0.014)。结论PTE血管栓塞处有MC聚集现象;维持ru-PA在血中一定浓度的持续时间,促进MC聚集于栓塞血管部位,该时间越长,趋化MC向栓塞处迁移、聚集越多,并加强ru-PA的溶栓效果。
- 欧阳松云王辰庞宝森杨媛华毛文萍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 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血红素氧化酶的变化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时肺动脉血红素氧化酶(HO)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23只健康成年雄性杂种家犬随机分为PTE3h组(A组)、PTE8h组(B组)、PTE24h组(C组)和对照组(D组)。经右颈静脉置管注入自体血栓建立犬PTE模型,股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肺血流动力学变化。实验终点处死实验犬取肺动脉,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O-1的表达水平。结果各实验组犬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舒张压(PADP)在栓塞成功后即刻均明显升高,与栓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栓塞后1h开始均明显下降(P均〈0.05),并呈下降趋势,约4~5h后趋于稳定,栓塞8h点与栓塞前相比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D组肺动脉未见HO-1表达;栓塞后各实验组可见HO-1表达,且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HO-1表达逐渐增多,以栓塞24h表达量最明显(P均〈0.05)。结论PTE后HO-1表达增加,同时升高的肺动脉压力下降,提示HO-1在PTE时与肺血管舒张相关。
- 赵鸣雁罗云鹏费东生黄永麟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血红素氧化酶
- 阿司匹林对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TXA_2、PGI_2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肺血栓栓塞(PT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健康中国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实验组经股静脉输入自体血栓制备急性PTE模型,其中实验、组在自体血栓栓塞前7d分别每天清晨灌服肠溶阿司匹林4mg/kg和8mg/kg,并动态监测栓塞前后血栓素A2(TXA2)的无活性代谢物血栓素B2(TXB2)和前列环素(PGI2)的无活性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栓塞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TXB2和6-K-PGF1α在栓塞发生5min即有升高(P<0.05),4h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实验、组在各时点的值低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低于实验组(P<0.01)。在栓塞后实验、组的TXB2/6-K-PGF1α(T/P)低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血管活性因子TXA2和PGI2对肺血栓栓塞早期的肺血流动力学变化有重要影响。阿司匹林对改善肺血栓栓塞早期肺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有一定作用。
- 周晓宇倪松石李峰贲素琴
- 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内源性纤溶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又称外源性u-PA)不同用药方案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70只大鼠分成三大组:①假手术组;②PTE溶栓治疗对照组,含4个亚组:PTE 2 h组,PTE 1 d组,PTE 3 d组和PTE 5 d组;③PTE后3 d溶栓组,含2个亚组:多次用药组和单次用药组。用药后2 h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PTE 2 h、1 d、3 d及5 d组血管栓塞部位内皮细胞u-PA、u-PAR、PAI-1 mRNA及t-PAmRNA的表达均阳性,假手术组均为阴性。定量分析示:①PTE 2 hu-PA及u-PAR mRNA表达最低,3 d最高(P均=0.000),5 d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及0.642)。②PTE 2 h PAI-1的mRNA表达最低(P均=0.000),PTE 1 d与3 d、5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及0.757)。③各组间t-P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P=0.127)。④经相关分析,PTE 2 h、1 d、3 d及5 d组u-PAR mRNA与u-PA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0,P=0.024;r=0.658,P=0.039;r=0.666,P=0.035;r=0.774,P=0.009)。多次用药组血管栓塞部位u-PA mRNA表达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P均〈0.001),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多次用药组u-PA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单次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外源性u-PA的溶栓效果及对PTE内源性纤溶的影响与不同的用药方案有关。外源性u-PA可作用于u-PA系统,促进内源性u-PA及u-PAR的合成,加强纤溶作用。
- 欧阳松云王辰庞宝森杨媛华毛文萍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局部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和24 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t-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在栓塞后8 h和24 h表达明显增强,而在栓塞后即刻和4 h未见明显表达;半定量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PA在栓塞后4h表达开始增高,栓塞后8 h表达进一步增强,24 h达到高峰,与各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栓塞后即刻相比有显著性(P<0.05)。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t-P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逐渐增高,表明了在肺动脉栓塞早期,机体的纤溶功能明显增强,这种内源性的纤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血栓的溶解。
- 江爱桂卢慧宇倪松石孙华姜生扬
-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肺栓塞肺动脉
- 川芎嗪对实验性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磷脂酸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脑血栓形成后血浆磷脂酸(PA)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脑血栓形成大鼠模型,并预防性给予TMP,观察大鼠脑血栓形成后PA的水平。结果实验对照组血浆PA水平(10.51±0.73)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的(3.77±0.28)μmol/L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给予TMP提前干预的川芎嗪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PA水平,为(4.28±1.02)μmol/L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盐水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急性脑血栓形成后血浆PA水平升高;预防性给予TMP可以抑制血浆PA水平的升高。
- 陈金成丁捍旗
- 关键词:川芎嗪脑血栓形成磷脂酸
- 左旋精氨酸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肺血栓栓塞症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 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Arg组各24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的方法制备肺血栓栓塞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L-Arg组经腹腔注射L-Arg 100 mg.kg-1。各组于栓塞后1 h、1,3,7 d分别处死,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肺部的形态学变化、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内皮素(ET-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肺栓塞后病理检查可见肺动脉血栓形成,炎性反应明显,血清中NO水平下降(P<0.01),而ET-1蛋白表达增加(P<0.01)。L-Arg组肺部病变程度减轻,栓塞1 d后NO水平升高,ET-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L-Arg通过上调NO水平,抑制ET-1的表达,阻止肺血栓栓塞症的进一步发展。
- 夏蕾张建初张晓菊金阳
- 关键词:左旋精氨酸肺血栓栓塞症一氧化氮内皮素
相关作者
- 王辰

- 作品数:1,144被引量:12,259H指数:4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
- 欧阳松云

- 作品数:103被引量:222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肺血栓栓塞症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老年人 无创正压通气
- 贲素琴

- 作品数:72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肺血栓栓塞症 小鼠骨髓 哮喘小鼠 CD34+造血干细胞 D-二聚体
- 庞宝森

- 作品数:260被引量:1,667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肺血栓栓塞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压氧 纤溶 肺栓塞
- 倪松石

- 作品数:179被引量:4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肺栓塞 肺血栓栓塞症 医疗纠纷 肾上腺素能受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