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1篇“ 实践共同体“的相关文章
- 应用型课程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2025年
- 应用型课程教育实践共同体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通过跨校、跨行业的教师和专家协作,整合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与实践经验,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文章深入分析了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运行机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整合多元异质资源、搭建沉浸式实践环境、设计符合行业需求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并建立全面及时的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旨在提升学生的应用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文章不仅丰富了实践共同体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也为其他应用型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创新模式。
- 梁婷婷梁肇敏刘敏黎利辉
-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实践共同体教学创新
-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实践共同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2025年
- 新时代育人目标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使外语教学从专注语言能力发展不断向强调育人功能转变。为解决目前外语教学在育人实践上的困惑和不足,文章构建了基于“讲好中国故事”实践共同体的外语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反馈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及其现状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
- 胡婧菁易利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外语教学
- 活动理论视域下区域学科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及其推进
- 2025年
- 以学科为根本,聚焦学科核心问题解决,是推动区域学科质量均衡发展、提升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区域学科实践共同体立足学科,基于共同价值理念与追求,建立区域学科教师相互尊重、信任的交往关系以及基于规则的协作关系,实现目标达成。基于活动理论,从主体成员配置原则、纵向推动及横向融合的共同体架构、活动流程规则与分工等方面阐述共同体组织体系的构建,并以信息科技实践共同体活动实例进行实践探索。同时从活动理论的构成要素出发,提出推进区域学科实践共同体建设的长效发展策略。
- 曹雷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信息科技
- 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共同体的作用机制与实践建议
- 2025年
-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以实践共同体形式部署与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破解转型实践难题,助力形成数字时代教育生态的重要支撑。针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实践缺乏协同效应”等问题,在反思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以实践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通过基础教育信息化阶段实践共同体与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共同体的对比,理清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中小学及信息化行业的角色定位,并应用协同理论,分析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共同体的作用方式。最后,结合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共同体的实践建议:坚持实践共同体的目标导向,破解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层问题;发挥实践共同体的协同效应,构建数字时代的教育生态;强化实践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重塑数字时代的教育文明;发挥实践共同体的辐射效应,引领数字时代的社会发展。
- 赵慧臣李琳王萍
- 关键词:基础教育实践共同体
- 软遵约路径与实践共同体生成——全球治理有效性研究范式的重构
- 2025年
- 全球治理失灵或失败的观点部分源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强调以遵约执行界定有效性的认知局限。行为体具有内生的遵约动机,但其执行行为并不必然能验证机制的有效性。行为体也可能在完全遵守机制规则和决策程序的情况下妨碍治理目标的达成。全球治理的核心价值是国际社会在缺少强制性公共权威的条件下协调多元行为体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有效性的实现往往依赖以主体间手段建立的共识性权威。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重构全球治理有效性的研究范式,在实践本体论和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将全球治理视为行为体与治理机制相互建构的一种社会化实践进程。在此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容忍违约、以软遵约路径促进行为体持续参与治理实践、在特定治理领域内推进共有背景知识嵌入以及塑造稳定的惯习系统等方式有助于构建实践共同体,是提升全球治理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后实证主义范式可以诠释“东盟方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和“全球南方”的治理实践等内容。由此可见,全球治理并没有趋于失败,西方主导的理性主义规则治理体系正面临变革。尊重并容纳非西方主体的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包容型治理机制和进程中培育共同治理实践,这些方式将有助于增进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 王亚琪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
- 实践共同体视域下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习得机制——基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选手的质性研究
- 2025年
- 对于技能习得机制的理解深度影响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关于学生技能习得机制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客观的心理机制,缺少专门从学生感知出发的研究。以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选手为对象,借助实践共同体理论,通过深度访谈和田野观察,发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习得过程倾向对具体情境的直接感知,习得结构多是基于实践问题进行组织,习得方式多以学生之间的隐性学习为主,习得资源多是有限且需要竞争去获取。对自身内部身份的感知、新手边缘参与学习的位置、成员间技能授受的语言交流以及对有限技能习得资源的调动构成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习得的动力、参与、交互、保障四大机制。
- 钱鉴楠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高职学生习得机制
- 实践共同体研究综述
- 2024年
- 实践共同体理论向人们展示了学习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强调知识是通过个体充分参与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才能得以产生。学界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愈加突出“实践取向”,认为开展师范生教育实践是全面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环节,并试图通过构建各种形式的实践共同体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水平,也为进一步改进区域性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 林淑文张喜春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教师职业能力教师教育教学师范生
-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基于U-G-S模式多空间融合项目式教学共同体建设研究
- 2024年
-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是组织协同的重要形式,是探究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新模式与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为了解决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共同体的紧密度、激发成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基于U-G-S模式多空间融合项目式教学共同体建设过程,提出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持续发展策略,为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提供参考。
- 高英航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共同愿景信息化教学
- 3-Turns教学法在实践共同体促进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 2024年
- 在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凝练出由Turn up、Turn away、Turn back等环节组成的3-Turns教学法。经过多轮的实践应用,3-Turns教学法在实践共同体中提供了一个兼具解释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样例。研究发现,3-Turns教学法对实践共同体促进工科生深度学习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3-Turns教学法为工程实践学习情境的强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持。该研究验证了基于3-Turns教学法的实践共同体促进工科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为助力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 陈东毅王武王武林建新陈建国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实践教学
- 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路径研究
- 李藕
相关作者
- 欧阳护华

- 作品数:42被引量:1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教师发展 教育人类学 话语 实践共同体 思政
- 王祖嫘

- 作品数:40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中文 中文教育 对外汉语 实践共同体 留学生
- 臧爽

- 作品数:162被引量:80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护理本科生 医学生 本科护生 护理 护生
- 许迈进

- 作品数:37被引量:5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 研究生教育 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 工程教育
- 邵阳

- 作品数:37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点云 行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