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8篇“ 实质正义“的相关文章
以茶文化认识论重构推动茶贸易实质正义探究——基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
2025年
茶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这是关乎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重要问题。茶文化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范式转化,价值观重塑过程。以直观的物质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西式制茶范式,采用科学实证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以及普遍适用的理性贸易规则,在茶贸易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以直觉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中华传统制茶范式,则普遍采用感性的手工或半手工的生产方式,以及义利兼顾的贸易规则,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步丧失了话语权与主导权。通过比较西方直观的物质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以及中华心性之学直觉主义认识论,阐述三者之间的差异如何体现在茶文化层面、贸易正义层面,追求“茶利普惠,共同发展”的茶生态正义,无疑是茶贸易实质正义中最为重要的内涵之一。以“第二个结合”来推动茶文化认识论重构,实现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与中华传统“义利观”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重要举措。
吕旭龙董贇
关键词:实质正义
面向实质正义的后果导向裁判方法
2024年
后果导向裁判方法把对裁判后果的考量置于裁判依据的选择之前,有利于提高裁判结论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为实现形式正义实质正义的平衡提供了方法指引。但该裁判方法在实践中常常面临法官对可欲后果的界定不一致、可欲后果的评判依据复杂多元、法官对后果的考量相对隐蔽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其规范化建构程度不足,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方法论体系。司法裁判中的可欲后果应界定为裁决的逻辑后果,其评价标准应符合论证的相关性、解释的融贯性、裁判结果的实质正义性和适用的普遍性的要求。基于后果评价进行裁判需借助具体的法律解释方法才能得以展开,其操作路径可概括为:在基于法感预判裁判结论的基础上,根据预判结论选择裁判依据,最后对裁判依据进行外部证成。面向实质正义的后果导向裁判方法必须在既定法律框架内运作,与依法裁判的基本立场保持内在一致。
刘现珍
关键词:实质正义可接受性法律解释
道德教化与实质正义的追寻——孔子反对铸刑鼎的思想解读
2024年
孔子反对铸刑鼎与他提倡道德教化治国和追求实质正义的理念密切相关。在治国方式的选择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德治,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教化百姓,反对采用刑罚治国,认为刑罚无法消除为恶之心,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犯罪,以刑治国并非治国的主要方式,只能作为德政的补充和最后不得已的选择。在对待法律上,孔子注意到具体固定的法律在应对无穷多变的现实时存在滞后和僵化的局限,认为国家社会治理单纯依靠法律容易造成对实质正义的背离。相比于关注法律的程序正义,孔子更看重行为本身的正当性,追求内在的实质正义,而不是机械地遵从外在的法律形式。
张辉
关键词:孔子道德教化实质正义
司法审判中形式正义实质正义的冲突与平衡
在法律的价值追求中,正义是最为基本的价值之一。正义具有不同标准的划分,其中一种便是形式正义实质正义。随着法治思想不断进步,渐渐地重视法律程序,学界对遵循程序问题的讨论,促使形式正义优先论应运而生,学者们讨论形式正义的重...
吕玲玉
关键词:司法审判形式正义实质正义法律解释诉讼监督
论领导实践中程序正义实质正义的逻辑关系及把握原则被引量:1
2023年
领导实践中的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领导者在追求公平正义这一重要领导目标的过程中两种不同价值观念的体现。公平正义是程序正义实质正义的一致追求,但程序正义主张程序自身的价值,而实质正义强调程序为实质服务。两者之间的矛盾性极易造成组织出现“制度背离”的现象,这种现象对领导实践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一致性与矛盾性,追求两者共生平衡状态下的模糊正义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领导者必须在实践中转变单一价值的正义理念、矫正非正义行为、调试不完善程序,兼顾情理与法理,从而达到程序正义实质正义的共生平衡。
王禹乔张智明钟珩
关键词:程序正义实质正义
实质正义视角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2023年
立法活动的滞后性、法律规则的抽象性与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促使法官自由裁量权成为司法的必要.然而法官自由裁量权具有的权力属性、多重选择性与人为意志性决定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实现当事人追求的实质正义,也可能侵害实质正义.因此,为趋利避害,除了从系统外通过宏观控制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外,还应从系统内程序规则与判决合理释明的微观视角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制约,以得出适当的判决和裁定,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薛林
关键词:法官自由裁量权实质正义
冲突法视域下实质正义规则化的立法标准被引量:1
2023年
冲突法语境下的实质正义要求公平、公正地裁判涉外民商事案件。这一主张固然合理,落实却殊为不易。可行的方案之一是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融入冲突规则之中,形成“结果导向规则”。在肯定立法创新的同时,也应看到实质正义规则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2条第2款为例,不难发现一些结果导向规则的设置尚未真正满足实质正义的要求,甚至可能导致有失公平的个案判决。为解决此问题,应考虑为实质正义的立法实现提供必要的指引。通过思想溯源,可以证明实体法方法、单边主义方法和多边主义方法从不同角度孕育了将实质正义入法的尝试。探索、批判、整合上述三大法律选择方法有关公平、公正的认识与实践,可以形成实质正义规则化的立法标准。以此为据,既能客观揭示现有规则的不足,又可为未来的立法活动提供有效指引。
王艺
关键词:实质正义
金融科技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围绕共同治理下的实质正义理念
2023年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监管模式产生了真空和漏洞,使得金融科技的发展长期处于脱法状态。这样的现状对其中的金融消费者而言产生了巨大的风险,科技革新加剧了信息差,进而加速金融科技企业的地位异化,同时带来不可控的风险,因此要构建共同治理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其特征包括去中心化的监管、双峰模式以及以监管沙盒为核心。共同治理与实质正义二者具有正相关的同向性,最终目标都是实现消费者的全面保护。实质正义的保护理念体现为权利救济的增强、参与能力的补强、多元约束的完善。从这样的理念出发,以监管沙盒产生的问题为参考,应从专业知识、决策能力、救济途径、准入准出四个方面来完善金融科技中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李建欢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实质正义去中心化权利救济
我国企业所得税比例税率制度的反思与矫正 ——以法的实质正义为视角
企业所得税是对一国境内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确定企业应当缴纳多少税收给国家,应当保留多少财产归自己,是世间最需要智慧和谨慎的事情。因为当所得一定时,企业的税...
王晶晶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法实质正义形式正义累进税率
迈向实质正义的公平竞争审查进路——以财政补贴为例被引量:10
2022年
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补贴的首要目标乃培育市场与激励创新,但过度的财政补贴极易引发竞争扭曲。因此,对财政补贴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本质是校正竞争失衡,从而建立产业、财政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机制。然而,囿于对公平竞争认识不全面、财政补贴具有隐蔽性与复杂性、过度依赖立法等多重因素,审查流于形式化且缺乏必要弹性。判断财政补贴是否违反公平竞争应以经济观察法为法律适用方法,确定实际受益主体,追求实质正义,继而形成“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实质受益主体-例外规定”的审查进路,最终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整合。
蒋悟真罗雅文
关键词:财政补贴实质正义

相关作者

曾绍东
作品数:31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董必武 中央苏区 司法改革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红色资源
徐正铨
作品数:8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罗尔斯 实质正义 罗尔斯正义理论 权利 形式正义
李寿初
作品数:25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国家权力 人权 人民主权 法治 合法性
郑祝君
作品数:15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英美法 实质正义 养成 学术品格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宋宗宇
作品数:166被引量:937H指数:16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 民法典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因果关系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