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8篇“ 定量脑电图“的相关文章
-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定量脑电图特征与意识障碍程度及转归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定量脑电图特征,分析其与意识障碍程度的关系及预测短期内意识转归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70例为对象,根据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分为植物状态(VS)组(24例,男15例,女9例)、微意识状态-(MCS-)组(24例,男17例,女7例)和微意识状态+(MCS+)组(22例,男14例,女8例);均完成4周随访,比较入院时及随访4周时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并根据意识改善情况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各组均完成定量脑电图检查。采用χ2、t、方差检验进行统计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分析患者定量脑电图与CRS-R评分的相关性,对患者短期内意识转归完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定量脑电图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短期内意识转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MCS-组相对α变异(RAV)Ⅲ级15例、Ⅳ级6例,频谱熵水平为54.43±4.13,MCS+组分别为9例、11例、57.51±4.96,VS组分别为4例、3例、51.49±3.35,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CRS-R评分与RAV、α相对频带能量及频谱熵呈正相关性(r=0.392、0.349、0.486,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显示,CRS-R、RAV分级、入院时意识状态、α相对频带能量和频谱熵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短期内意识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结果显示,RAV分级、α相对频带能量、频谱熵联合测定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短期内意识转归中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7%和85.61%,均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慢性意识障碍具有典型的定量脑电图特征,其能反映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典型特征参数联合测定可提升短期内意识转归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 刘哲汤文郁李力潘建萍
- 关键词:慢性定量脑电图转归
- 定量脑电图在脑卒中患者预后评判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脑卒中是由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大脑供血中断的急性脑功能障碍,是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西方国家死亡的第二大因素[1]。据统计,中国脑卒中年患病率为1329.5/10万,发病率为442.1/10万,死亡率154.1/10万,病死率高达35.8%,且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脑卒中可引发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早期预后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张瑞徐志伟庄丽频吕中月谢国民
- 关键词:运动功能障碍脑部血管脑卒中患者定量脑电图个体化治疗方案预后评估
- 定量脑电图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2025年
-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尽管已有头颅CT、MRI等成熟的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仍会受到患者本身情况、设备条件以及患者所处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定量脑电图(QEEG)作为一种监测大脑皮层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无创、便捷及经济的脑电检查技术,适用于床旁及动态监测,在临床上对AIS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QEEG在AIS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快速、便捷及有效评估AIS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谭落叶王继芬
- 关键词:定量脑电图急性缺血性卒中无创检查
- 定量脑电图在癫痫综合征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在癫痫综合征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癫痫综合征患儿作为试验组,将同期100名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统计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光谱图(SE)、相对α变异(RAV)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EEG、SE、RAV对癫痫综合征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aEEG异常率高于对照组,SE、RA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EEG、SE、RAV诊断癫痫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887、0.898,灵敏度分别为90.00%、89.00%、98.00%,特异度分别为93.00%、84.00%、81.00%。结论癫痫综合征患儿的定量脑电图参数aEEG、SE、RAV与健康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可用于该病的辅助诊断。
- 尹映仪汤志鸿林桂蟾
- 关键词:定量脑电图癫痫综合征
- 定量脑电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定量脑电图特征,比较QEEG指标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CI患者一般资料,发病72小时内使用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行脑电图检查。根据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分别对ACI患者分组,比较临床资料和QEEG指标在不同分组中是否有差异。90天对ACI患者进行mRS评分,分析QEEG指标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QEEG指标α/θ、α/(δ+θ)、θIndex,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梗死体积呈负相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δIndex、DTABR、DAR、DBR、TAR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梗死体积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TBR与梗死面积、梗死体积呈正相关,与NIHSS评分、GCS评分无相关性。DTA⁃BR在不同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均存在差异,而θIndex无差异。α/θ、α/(δ+θ)、θIn⁃dex与mRS评分呈负相关,δIndex、DTABR、DAR、DBR、TAR、TBR与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δIndex、DTABR、DAR、DBR、TAR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δIndex、DTABR、DAR、DBR、TAR、TBR与ACI短期预后具有相关性,QEEG有望成为评估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的新方法。
- 王玉玺蒋苏张月蒋艺曹蓉张睿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定量脑电图病情严重程度短期预后
- 基于定量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的多模脑功能监测评估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评估定量脑电图(QEEG)和经颅多普勒(TCD)的多模脑功能监测在预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12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接受QEEG和TCD检查,并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79例)和血肿稳定组(41例)。通过对比两组间QEEG和TCD的参数差异,探究这些监测指标与血肿扩大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血肿扩大组的患者年龄较高,且吸烟比例也较高,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初始神经功能损伤更严重,血肿扩大组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DAR和DTABR值均高于续血肿稳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AR、DTABR和P1与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其中DAR和DTABR的相关性尤其强(r值分别为0.774和0.738,P<0.05),P1的相关性相对较弱(r=0.21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AR、DTABR和P1参数在预测血肿扩大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DAR的AUC值高达0.970。随访期间,血肿稳定组的MRS评分在所有时间点上优于血肿扩大组(P<0.05)。结论QEEG和TCD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果。
- 孙实安王迎东程晓峰邸燕娜姜健慧于朝旭
- 关键词: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定量脑电图经颅多普勒预后
- 定量脑电图监测联合血清CXC趋化因子16、正五聚蛋白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监测联合血清CXC趋化因子16(CXCL16)、正五聚蛋白3(PTX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出院90 d时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并分组,其中预后良好组75例,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入院时定量脑电图监测指标和血清CXCL16、PTX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16、PTX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3.74±0.59)μg/L比(2.58±0.41)μg/L、(3.36±0.67)μg/L比(3.01±0.5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各脑区功率比指数(DTABR)及总体DTAB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定量脑电图监测联合血清CXCL16、PTX3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95%CI 0.849~0.974),高于任一单项指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XCL16、PTX3水平及定量脑电图监测指标DTABR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三项指标联合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陈敏陈敏王兴
- 关键词:脑梗死脑电描记术预后
-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定量脑电图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定量脑电图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诊治的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30d后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mRS≤2分)、预后不良组(mRS3~6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qEEG监测指标〔左、右侧前额区(Fp1、Fp2)、额区(F3、F4)、中央区(C3、C4)、顶区(P3、P4)、枕区(O1、O2)、前颞区(F7、F8)、中颞区(T3、T4)、后颞区(T5、T6)的α、θ、δ、β脑波功率值。结果: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组10-20导联中Fp2、F4、C4、P4、F7-8、T4导联δ脑波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10-20导联中Fp1-2、F3、C3、P4、O1、F7、T3导联θ脑波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10-20导联中Fp1-2、F3-4、C3-4、P3-4、O1、F7-8、T4、全脑平均慢波指数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患者,定量电脑图δ、θ、全脑平均慢波指数功率值呈明显增高改变。
- 欧亚张萍淑元小冬元小冬闫翠萍李保珠闫翠萍
- 关键词:定量脑电图脑出血预后
- 定量脑电图与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phy,QEEG)在成人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中的运用价值,明确其对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入住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并符合入组标准的VE患者35例。根据是否入住ICU分为重症组(16例)和非重症组(19例),使用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RS)作为结局的评估,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善至少2 h脑电图检查并行QEEG功率谱分析,将大脑分为额区(F)、中央区(C)、颞区(T)、顶区(P)、枕区(O)5个区域,QEEG数据包括δ/α值(DAR)、δ+θ/α+β值(DTABR),分析重症组与非重症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QEEG数据有无差异。结果:重症组FDAR、PDTABR及PDAR值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FDAR、PDTABR及PDAR分别作为自变量,是否为重症患者作为因变量,调整有无肺炎、发病至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后,未发现QEEG数据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良好组28例(80%)、预后不良组7例(20%),预后不良组有更高的FDAR、TDAR、TDTABR、CDAR、CDTABR、PDAR、PDTABR、ODAR及ODTABR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有差异的QEEG数据作为自变量,长期预后作为因变量,在调整是否入住ICU、住院时间、脑脊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后发现CDAR、CDTABR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CDA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截断值为7.9。结论:QEEG可作为评估VE患者预后的重要工具,病情严重、预后不佳的患者有更高程度的慢波成分。
- 王聪袁旭娟江宗华
- 关键词:定量脑电图病毒性脑炎预后
- 定量脑电图在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定量脑电图(qEEG)是一种脑功能评定方法, 可用于评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处理过程、神经振荡动力学和脑网络功能连接情况等。运用定量脑电图有利于评定患者潜在和现有的认知功能水平, 以及相对应的神经网络损伤程度和重组信息, 为个体化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 郑贝思陈健尔
- 关键词:定量脑电图认知功能障碍康复
相关作者
- 但炜

- 作品数:92被引量:300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继发性癫痫 幕上肿瘤
- 陈玉宝

- 作品数:20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
- 研究主题:定量脑电图 视频眼震电图 血管性痴呆患者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针刺
- 张向飞

- 作品数:18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定量脑电图 癫痫 脑电图 睡眠 成人弱视
- 唐文渊

- 作品数:316被引量:1,050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创伤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 脑肿瘤 胶质瘤 脑损伤
- 白青科

- 作品数:124被引量:45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MRI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