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8篇“ 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文章
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决策偏差与理性回归
2025年
在教育强国建设、学龄人口变动和家庭结构变迁的新形势下,优化农村学校布局的重要性愈加凸显。2012年之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逐渐陷入了改革误区:从“过度撤并”的激进阶段走向了“应撤不撤”的保守阶段。由于部分地区的决策理念偏离教育发展的内在追求,决策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决策程序存在泛民主化倾向,布局调整决策引发了系列问题,包括大量校点低水平运转、学生全面发展受限以及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为了让布局调整决策回归理性,应秉持学生发展优先、注重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基本理念,综合考量人口、教育、经济、地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撤并、有条件撤并或部分撤并,保留或有条件保留,恢复,新建或扩建,赋权决策五种决策方案与标准。为了使决策标准能够落地,建议出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操作指南,客观评估学校布局状况,完善布局调整决策程序,健全布局调整配套保障。
刘善槐朱秀红王爽
关键词:教育强国人口变动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研究
2024年
在经历了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的发展阶段后,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目前正迈向质量优先的新阶段。受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与教育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乡村学校正面临生存危机,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不仅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选择。为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功能定位上,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应当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提供均衡、优质的教育为目标;以兜住社会公平底线,破解社会阶层流动壁垒为依托;以对话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实际,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在实践路径上,政府要健全地方人口预测机制,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统筹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健全学校布局调整的评价反馈机制。
曾水兵舒格格
关键词:学校布局调整
试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与教育机会再分配
2023年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自 20 世纪 80 年代始,历经了“调整-停滞-恢复”的三个阶段,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从不同的教育机会分配视角出发,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行了具体调整。但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存在着教育机会分配不合理、忽视教育机会分配中的办学条件保障、对乡村寄宿生生活照顾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缺乏合理性,无法体现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因此,未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需要进一步转变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与教育机会再分配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陈达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新时代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向——基于“AGIL”模型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乡村学校自2001年开始实行以撤并为主的布局调整,二十多年来乡村教育资源得到较好整合,规模效应得到一定提高,但乡村学生、乡村家长、乡村社会等利益相关方也面临发展的不利处境。在乡村振兴、三孩生育政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学校存续之声愈来愈强。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具有减少就学风险、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学校新样态、满足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价值意蕴,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这一社会行动在新时代还需要再思考。借助“AGIL”模型构建乡村学校布局调整框架:在适应方面,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在目标方面,兼顾办学公平与质量;在整合方面,立足乡村“因校施策”;在模式维持方面,赋能乡村学校自主发展,实现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
唐智松解丁香
关键词:社会行动理论
教育治理视角下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基于S县的个案跟踪调查被引量:6
2023年
学校布局调整既是优化教育资源分布的直接方式,也是复杂的教育公共治理实践。科学有序地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合理布局城区教育资源是破解当前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教育治理分析框架,运用S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跟踪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践中存在对教育治理的多维价值目标观照不足、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足、治理工具选择存在局限性、教育部门横向治理权偏弱、治理结果的非预期性等问题。应基于教育治理理念,重新审视布局调整治理目标,进一步完善学龄儿童动态数据监测,保障各阶段多元主体参与,健全教育治理权力配置机制,以达成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理目标。
钱佳
关键词:教育治理个案研究
现状还原与问题辨析: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甘孜州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反思
2023年
乡村教育是振兴乡村和守住乡土文明的防御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而乡村学校是赋能乡土文化再生产的文明场域,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关乎乡村文化的存续和整个乡村振兴的现实走向。本研究旨在对甘孜州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以“撤点并校”政策文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民族地区特殊区域文化作为前见依据,进一步梳理“撤点并校”政策文件。审视并还原甘孜州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实际情况,对从中引发的地方部门对上级文件精神解读亟待深化,集中办学对学校管理和家庭和睦带来压力,以及乡村学校突减引发乡村教育功能式微等问题进行探讨。
罗绒曲批田泽森凌娜吴凯
关键词:撤点并校教育功能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人口变动与学校布局调整研究
在生育政策调整、大规模人口迁移、城乡居住空间优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面临着新的挑战。“人口变动背景下如何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成为当下必须直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深入开展历史研究、预测研究和调查研究,全...
刘善槐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布局调整督导评估审视与展望
2022年
学校布局调整督导评估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我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长达20年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套由教育督导机构牵头实施、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自下而上逐级填报、定期公示结果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但还存在着督导评估价值取向有待明晰、督导主体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督导评估数据质量管理亟须改进、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效能尚需提高等问题。展望未来,该项工作应创新督导评估理念、提升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水平,扩充督导评估主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优化督导评估方法、构建互联共通监测平台,善用督导评估结果、健全持续改进保障机制。
库来西·依布拉音杨令平樊莲花
关键词:学校布局调整督导评估
城镇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证研究——以X市C县为例
张亚平
“后撤并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现实与思考——以运城市盐湖区为例
2021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学校面临生源减少、师资不平衡等多种问题,自2001年起在全国大规模推行的“撤点并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显现并放大一些问题,于是这一政策在2012年被紧急叫停,这也标志着“后撤并时代”的到来。聚焦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调查“撤点并校”政策叫停后,在区域视野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现实状况,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而反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取向,力求合理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
姜兴佃王梓娇
关键词:撤点并校学校布局调整

相关作者

雷万鹏
作品数:118被引量:1,497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义务教育 学校布局调整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 家庭教育
邬志辉
作品数:369被引量:3,846H指数:3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农村教育 义务教育 教育 乡村 教育现代化
赵丹
作品数:157被引量:50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教学点 农村 教学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证调查
闫闯
作品数:44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学校布局调整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学校道德教育
秦玉友
作品数:224被引量:1,875H指数:24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农村教育 农村 乡村 义务教育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