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09篇“ 学术评价“的相关文章
- 指标信息重叠对非线性学术评价的影响研究——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
- 2025年
-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指标信息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指标独立信息测度方法,以TOPSIS法作为非线性评价方法的典型代表,基于中国知网发布的环境科学与技术学科期刊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基于原始指标与独立信息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标信息重叠对学术评价影响较大;独立信息测度方法具有较强的有效性;独立信息TOPSIS评价结果与原始指标评价结果相差较大。
- 俞立平
- 关键词:学术评价TOPSIS
- 学术评价中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的系统误差研究——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
- 2025年
- [目的/意义]根据误差理论,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将其推广到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研究误差对指标体系学术评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过程/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系统误差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检验与测度方法,并以中国知网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为例进行说明。[结果/结论]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普遍存在系统误差;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系统误差产生的环节是多样的,包括评价指标选取、反向指标标准化方法、主成分或公共因子解释力的确定、选取少数主成分或公共因子导致的数据遗失、权重设定、评价值公布方法等;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的系统误差只可以适当测度;应采取全面措施降低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的系统误差。
- 黄龙卫俞立平
- 关键词:学术评价主成分分析
- 以原创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期刊质量提升
- 2025年
-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媒介,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学术期刊应当“善于发现创新、鼓励创新、引领创新”“坚持以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作为选稿用稿标准”,对学术期刊如何引领学术创新、提升办刊质量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倡导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期刊质量提升,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作出贡献。
- 徐拥军
- 关键词:选稿办刊质量学术体系学术评价
- 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的质量诊断问题研究
- 2025年
- [目的/意义]学术评价方法以指标体系多属性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质量诊断思想引入到学术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价方法对学术评价结果的影响机制,并建立了学术评价方法质量诊断框架,提出学术评价方法质量诊断评估体系。[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必须重视评价方法诊断并将其纳入评价日常工作;应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诊断路径;建议学术评价时取消组合评价方法,同时慎用复合评价方法进行学术评价;注重加强主观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将评价方法诊断思想前移到评价过程中有利于提高评价质量。
- 俞立平俞立平王延芳姜茸
- 关键词:学术评价指标体系组合评价
- 从象征性到真实性:大学教师学术评价范式转换研究
- 2025年
- 基于“象征性”的学术评价是一种外部质量问责与监控的管理手段,其符号化、外部性和程式化表征引致学术创新价值、正义价值和主体价值危机。真实性评价范式以元评价理论为依据,在本体论上强调公共价值生成,认识论上关注主体间性建构,价值论上凸显学术增值评价,方法论上创新循证评价方式。对此,实现象征性评价范式走向真实性评价范式,应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凝聚多元价值共识;引入实践哲学视角,重思主体价值关系;关注学术增值影响,重构学术评价体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循证学术评价。
- 耿旭欧阳光华
- 关键词:学术评价评价范式
- 论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脱钩的必要性
- 2025年
- 以论文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的基础是不可靠的。影响因子源于论文的被引率,被引率受研究对象、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机会的不均等;当下期刊评价导致学术期刊价值取向混乱、恶化了学术生态、影响了学术公平竞争;在网络化数字化新媒体勃兴时代,学术成果的呈现已经碎片化,对于期刊整体评价的价值和意义需要重新审视,强化学术共同体对于论文的定性评价,淡化期刊的整体评价,减少行政干预,是今后学术评价的方向,期刊评价亟须与学术评价脱钩。
- 陈颖
- 关键词:学术评价
- 完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思考
- 2025年
- 我国高校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如何建立科学、完备的学术评价体系正日益成为影响高校学术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厘清学术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明确学术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深刻理解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对于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意义,正视当前学术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学科差异关注度不够、破“五唯”落实不够、同行评议待完善等主要问题,才能从宏观视角着手,落实破“五唯”、强化学部职能、优化人才项目体系。同时以微观视角为抓手,在学术评价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科差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优化同行评议,从而不断完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学术事业发展,助力国家科技文化实力提升,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 韦春霞胡子龙张蕾
- 关键词:学术评价学科差异同行评议
- 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双重制度逻辑分析
- 2025年
- 在双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下,影响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及其实施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各有其宏观职责立场,又因组织均是具体个人的集合而遵循人性理论、差序格局等微观利益逻辑,所以高校学术评价的走样和失真,是由各类主体宏观职责立场与微观利益逻辑交错叠加所导致。服务于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的高校教师评价变革,应基于制度的宏观逻辑,要求政府在高校学术评价上能统筹、协调不同主体的职责立场,强化推动高校有序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应基于制度的微观逻辑,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立场和利益,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的诚信制度、实施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
- 曹如军施佩瑶
-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评价逻辑分析
-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范式转型:从绩效观到生态观
- 2025年
-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评价是学术活动的重要一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学术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然而,传统学术评价以绩效为导向,注重学术产量、追求效率至上,以至于陷入“以刊评文”、“数量为王”、“五唯”痼疾难除的困境,有悖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任务。为此,有必要转向以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为目标的学术评价。
- 徐拥军
- 关键词:生态观范式转型哲学社会科学
- 学术评价中的职业编辑定位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学术评价”的讨论持续不断,由于涉及学科不同、站位不同,所以给出的答案自然也是见仁见智。从中国学术的实际状况而言,所谓“学术”,其实包含着学术论文、学术编辑、学术期刊三大块。其中,“期刊”是入口,“论文”是出口,“编辑”则起着中枢的关键性作用,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健康的学术生态链。因此,学术评价不能只见“物”而不见“人”,应当将学术编辑(包括总编辑)也纳入其中。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完善学术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学术事业健康发展。
- 田卫平
- 关键词:学术评价学术体系生态链学术论文学术事业中国学术界
相关作者
- 叶继元

- 作品数:262被引量:2,783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学术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规范 学术 图书馆
- 俞立平

- 作品数:297被引量:2,625H指数:26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
- 研究主题:面板数据 高技术产业 信息资源 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
- 姜春林

- 作品数:199被引量:2,007H指数:24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CSSCI 科学学 引文分析 人文社会科学 科学计量学
- 朱剑

- 作品数:36被引量:1,02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学术评价 高校学报 学术 学术传播 学术共同体
- 王凌峰

- 作品数:120被引量:4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同行评议 预印本 自组织 学术评价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