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06篇“ 媒介形象“的相关文章
- 媒介形象
-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
- 宜宝剑著
- 关键词:传播媒介
- 数字时代乡村教师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的挑战与应对
- 2025年
- 乡村教师的媒介形象是公众认知乡村教师群体以及乡村教师自身认知的重要渠道。乡村教师利用数字媒体平台对媒介形象进行自我建构,能呈现乡村教师的真实生活、为乡村教师形象正名、增进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但乡村教师在进行媒介形象自我建构时,面临媒介素养不足导致建构的媒介形象不完整、功利主义致使行为失范、技术欠佳造成建构的媒介形象同质化等困境。这些困境的化解需要提升乡村教师的媒介胜任力、增强乡村教师的责任伦理意识、为乡村教师搭建媒介运营团体等举措进行应对。
- 杨志平张熠蓉
- 关键词:乡村教师媒介形象教师形象自我建构
- 抖音短视频中的儿童媒介形象研究
- 2025年
- 短视频是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能反映现实社会,还能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中存在许多儿童短视频,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儿童媒介形象。但是,这些视频除了展现真实的儿童形象,还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导致儿童的媒介形象发生偏向。本文总结了抖音平台中部分短视频所构建的儿童媒介形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儿童媒介形象呈现的合理路径,旨在为说明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创造更美好的数字世界提供参考。
- 郭歆雨
- 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构成及塑造研究
- 2025年
-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繁荣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发声者和内容传播者。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可以说是与成长于互联网共成长,是当今互联网的主要参与群体之一,该群体在互联网中有着独特的形象,在网络中活跃度高,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本文通过对该群体的分析,尝试总结大学生群体的媒介形象是如何构成和塑造。
- 李金龙杨晓光
- 关键词:媒介形象全媒体
- “莫言”微信公众号的莫言媒介形象建构
- 2025年
-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莫言充分利用新媒体赋权,由被动“他塑”实现主动“自塑”,娴熟运用文字、表情包、音频、视频等多维文本符号,在微信公众号的书写中建构自我展示的公共空间,建构多元立体、有别于以往传统媒介形塑、广受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全新公共媒介形象。这不仅有助于破除传统媒介的刻板塑造,维护与读者的交往黏性,同时能够突破文学传播场域,实现象征资本的置换,推动流量经济变现。莫言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实践表明,作家可以顺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在保持个体特色的同时彰显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 黄勇军
- 关键词:媒介形象
- 短视频平台上河南人的媒介形象构建
- 2025年
- 新媒体时代,“河南人”一词超越了客观的河南地方人口指称功能,成为个体在网络中用以认识同伴并建立新社会关系的身份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基于地缘关系而自发结成情感共同体的河南人主动展演,试图通过日常生活艺术化表达和朴素的视频创作改变以往河南人的媒介形象。从内容来看,河南人在河南方言、美食、乡村生活、学校教育和社会新闻五大类短视频作品中的形象最为生动典型。从生产主体来看,互联网去中心化带来的权力变革促使多元创作主体入场参与创作,共同影响短视频平台用户对河南人媒介形象的价值判断。因此,关注地域联结下的河南人群体与其他创作主体的内容生产,能够为河南人媒介形象的建构提供新思路。
- 赵文凤
- 关键词:河南人共同体媒介形象
- 健康传播视域下抑郁症患者的媒介形象研究
- 2025年
- 当今时代,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是当下备受关注的公共议题。在健康传播中,主流媒体的报道形塑了抑郁症患者的媒介形象,对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别从患者的身份、行为、角色、诉求四个方面分析了抑郁症患者的整体媒介形象,探讨我国主流媒体抑郁症报道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纠正公众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改变抑郁症患者媒介形象与自身形象存在的偏差,推动我国健康传播事业的发展。
- 柴佳轩
- 关键词:抑郁症媒介形象主流媒体
- 抖音平台乡村医生短视频的媒介形象建构
- 2025年
- 本文以抖音平台上有关乡村医生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乡村医生的媒介形象和呈现特征,并从平台机制、内容生产、公众参与三个维度对优化抖音平台乡村医生短视频媒介形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 刘怡彤
- 关键词:乡村医生媒介形象
- 新时代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多维解构与反思
- 2025年
- 女大学生的新闻报道塑造了该群体在媒介中的形象。文章选择了2006-2020年《中国青年报》上女大学生相关新闻报道150篇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女大学生的报道情况及形象构建进行了梳理与审视。结果显示,《中国青年报》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持续较高,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发展发生相应变化。新闻文本及形象构建上显现了传统媒体再现女大学生形象时的“双行线”惯例与公私领域区隔,这种惯例与区隔需要主流传统媒体从性别二元结构摒弃、女性主体意识激发等角度进行深度反思。
- 谢晨丁珊张雨嫣胡婧瑜
- 关键词: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双行线
- 大型体育赛事中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构建转变及分析
- 2025年
-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等方法,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中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构建的转变、归因和优化路径。转变:突破垄断态势,走向米姆式狂欢;打破性别依附,审美走向多元;议题彰显“她力量”,凸显人性关怀;拓宽叙事边界,深挖精神内核。归因:全媒体平台推动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多元化呈现,国际组织推动运动员性别均衡化报道,女性主义思潮打破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刻板呈现。优化路径:主流媒体持续引领性别平等思潮,传媒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大众善用社交媒体为女性运动员理性发声,女性运动员主动参与自身媒介形象的构建。
- 王康锋刘洋包希哲
- 关键词:体育管理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大型体育赛事
相关作者
- 栾轶玫

- 作品数:269被引量:1,414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新媒体 媒介 媒体 融媒体 媒介融合
- 陈媛媛

- 作品数:43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知识分子 媒介形象 传媒 隔板 《人民日报》
- 蔡骐

- 作品数:263被引量:2,500H指数:25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粉丝 话语 受众 亚文化 电视
- 姜晨

-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媒介形象塑造 传媒时代 气象新闻 媒介形象 大众传媒
- 高焕静

- 作品数:16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媒介形象 少数民族 《人民日报》 少数民族电影 符号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