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3篇“ 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相关文章
- 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立地质量评价
- 2025年
-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提出4种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及相应的立地形计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高的差异,并分析优势高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混交林优势高的合理计算方法和立地形评价立地质量的适用性。【方法】对吉林省八家子林业局127块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每块样地实测6株优势木(3株针叶树、3株阔叶树)的树高、胸径和年龄。根据加权方法不同,分4种方法估计林分优势高,分别为不分树种的算术平均优势高(HT1)、考虑针阔叶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2))、仅考虑优势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3))和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并基于4种方法计算对应的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D_(T1)、DT2、D_(T3)、D_(T4))和林分优势木平均年龄(A_(T1)、A_(T2)、A_(T3)、A_(T4))。采用相关分析和成对t检验等方法比较4种优势高的差异,分析4种优势高(HT1、H_(T2)、H_(T3)、H_(T4))与林分密度、生产力、林分优势木平均胸径和年龄的关系。选取幂函数方程、HossfeldⅡ方程、理查兹方程作为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的候选模型,通过模型评价指标确定最终模型。将优势木分布频数最多的胸径取整后确定基准胸径,代入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关系模型得到立地形。比较不同优势高对应的立地形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确定最优的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高估计方法和立地形计算方法。【结果】4种方法估计的优势高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HT1、H_(T2)与H_(T3)的优势高相关系数均达0.96以上,且无显著差异;H_(T4)与其他3种优势高的相关性最低,且与其他3种优势高有显著差异。考虑样地全部树种断面积加权的优势高(H_(T4))与3种林分密度指标(林分断面积、林分密度、可加林分密度指数)均不相关。H_(T4)与其对应的D_(T4)、A_(T4)相关性最高,�
- 吴璧芸雷相东何潇李玉堂
- 关键词: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生产力
- 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地形、植被和土壤属性都是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的因素,但多个因子共同作用如何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的研究较少.以吉林八家子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两个土层的土壤pH均值分别为5.30和5.24,属弱变异,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中度变异(29.43%-75.18%).(2)0-20 cm土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空间自相关性强,全磷空间自相关性中等,而有效磷空间自相关性较弱;20-40 cm土层,土壤pH、有效磷和速效钾空间自相关性强,其余指标呈中等空间自相关性.(3)两个土层土壤pH的低值和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高值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空间连续性较好,而有效磷的空间分布较为破碎,速效钾高值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中部.(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地形与植被对土壤养分存在直接与间接正向影响,地形通过影响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两个路径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化(P<0.05),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0和0.35(P<0.01).综上,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多为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弱、中度变异,受随机因素影响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较为破碎;结构方程模型可初步阐明各潜变量对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的影响关系.(图4表4参41)
- 牟晨王海燕崔雪赵晗董齐琪
- 关键词: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地统计学
- 穆棱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林树木直径生长模拟研究
- 天然针阔混交林相比于纯林,其生物多样性更高、群落结构更复杂、生境特征更丰富、生态系统也更稳定,是研究森林群落的主要林分类型。天然针阔混交林中的林木生长规律是森林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受林木大小和竞争等的影响。为了有效地量化...
- 刘耀凤
- 关键词:天然针阔混交林混合效应模型
- 竞争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树木直径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为探究不同竞争水平条件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主要组成树种单木直径生长的变化规律,将竞争因子作为重要影响因素来构建天然针阔混交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根据穆棱林业局44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不同竞争强度时红松(Picea korai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云杉(Picea koraiensis)、桦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枫桦(Betula costata))、椴树(糠椴(Tilia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其他树种间直径生长量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直径生长基础模型,然后构建树种哑变量单木直径生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引入样地随机效应因子构建样地水平混合效应模型。使用独立检验数据对基础模型、哑变量模型、混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天然针阔混交林各树种间直径生长量不同,随竞争强度的增大,各树种直径生长量均显著降低。不同树种在同一竞争强度下直径生长量不同,所有林木断面积之和(B_(AL))≤9 m^(2)时,其他树种的直径生长量最大,色木槭的最小;9 m^(2)天然针阔混交林中,所有树种直径生长量均随竞争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包含哑变量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提高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预测精度,能较好地描述天然针阔混交林树木直径生长过程。
- 刘耀凤董利虎郝元朔李凤日
- 关键词:天然针阔混交林林木生长混合效应模型
-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为确定最适宜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发挥的抚育间伐强度,在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设置10%、15%、20%、25%、30%、35%的6块抚育间伐样地和未进行抚育间伐的对照样地,分别记为A、B、C、D、E、F和CK样地,依据2021年外业调查,在每个处理样地内采取0~20 cm土层的土样,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数法和皮尔森法分析抚育间伐强度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样地土壤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差异显著(P<0.05);中等强度的间伐提升了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相比对照样地有所提高,且差异显著,土壤脲酶活性相比对照样地反而降低;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脲酶活性与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适当的抚育间伐可以促进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的积累,包括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增加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同时提升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然而,与对照样地相比,抚育间伐会导致土壤脲酶活性降低。结果结论为20%~30%的抚育间伐强度对于提高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效果最好。
- 毛亮亮董希斌曲杭峰张宝山刘慧高然高彤
- 关键词:间伐强度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针阔混交林
- 长白山北部低山区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 崔雪
- 抚育间伐强度对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土壤为森林生长提供必要的肥力,而抚育间伐对森林土壤肥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抚育间伐强度对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能够为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为研究对象,按照Q1(间伐强度10%)、Q2(间伐强度15%)、Q3(间伐强度20%)、Q4(间伐强度25%)、Q5(间伐强度30%)、Q6(间伐强度35%)6块抚育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CK(间伐强度0%)进行改造,样地面积均为100 m×100 m。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的土壤肥力,筛选出能够反映土壤肥力的4个层次的多项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抚育间伐样地的综合得分,以此评价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优劣。【结果】土壤肥力的改造效果依次是Q4(0.707)>Q3(0.577)>Q5(0.143)>Q2(-0.003)>Q6(-0.093)>Q1(-0.486)>CK(-0.844),其中Q4样地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25%的抚育间伐强度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累积效果最好。
- 曲杭峰董希斌魏娜佘光宇孙浩才杨兰何山
- 关键词:抚育间伐强度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肥力
- 吉林省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
-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CO2转换为生物量并固定下来,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森林生物量及其变化,是量化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碳汇潜力的重要指标,开展生物量及其动态预估模型研究,对于提升森林碳汇、实现碳中和都有...
- 何潇
- 关键词:林分生物量机器学习算法针阔混交林
- 应用最小数据集评价不同采伐强度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被引量:7
- 2022年
- 以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层深(h)0
- 崔雪王海燕邹佳何杜雪孟海
- 关键词:采伐强度
- 抚育强度对天然针阔混交林细根化学计量及根系呼吸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以小兴安岭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天然针阔混交林为试验区,设置6块不同间伐强度(10%、15%、20%、25%、30%、35%)样地和1块对照样地;采用土钻法、挖壕断根法、重铬酸钾法等化学法测量地下细根生物量、根系呼吸及细根养分质量分数,对间伐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运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各指标对根系呼吸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对照样地细根生物量、N、K质量分数、w(N)∶w(P)及根系呼吸速率最高;25%间伐强度的C质量分数最高;间伐强度35%的P质量分数、w(C)∶w(N)最高;15%间伐强度的w(C)∶w(P)最高。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根系呼吸与w(C)∶w(N)呈负相关,与间伐强度呈正相关,即间伐强度越大,根系呼吸速率越大。
- 高然董希斌曲杭峰张宝山刘慧毛亮亮高彤
-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细根化学计量根系呼吸
相关作者
- 郑丽凤

- 作品数:97被引量:514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择伐 悬链线理论 工程索道 择伐强度 设计理论
- 刘健

- 作品数:19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林学院
- 研究主题:天然针阔混交林 林分结构 异龄林 天然异龄林 马尾松
- 周新年

- 作品数:310被引量:1,433H指数:21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索道 林业 程序设计 土壤理化性质 工程索道
- 巫志龙

- 作品数:104被引量:523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择伐 工程索道 择伐强度 卷筒 绞盘机
- 王海燕

- 作品数:160被引量:1,916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森林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碳 三倍体毛白杨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