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篇“ 大规模成矿“的相关文章
- 试论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对成矿制约被引量:7
- 2023年
- 浅成热液矿床是有色和贵金属以及铟等稀散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以其具有指示深部斑岩成矿潜力的特征,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浅成热液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广泛发育浅成热液金、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依据成矿地质特征将这些矿床划分为低硫化型(LS)、中硫化型(IS)、高硫化型(HS)三类,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和边缘花岗杂岩隆起区,并依据成矿时代划分4个阶段,分别为(1)151~141 Ma、(2)140~131 Ma、(3)123~120 Ma和(4)110~100 Ma。其中:第1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东坡,以大规模浅成热液HS铜多金属成矿为特色;第2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西坡,以浅成热液LS-IS银铅锌大规模成矿为特色;第3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北麓—小兴安岭之间和延边以及华北北缘中段辽西地区,以浅成热液IS铜金和LS碲金成矿为特色;第4阶段成矿作用广泛发育在大兴安岭北端—小兴安岭北麓—饶河—东宁—延边一带。随成矿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成矿从大兴安岭东坡迁移至大兴安岭西坡、华北陆台北缘(辽西+延边)—大兴安岭东坡北段(黑河)→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完达山—太平岭—延边,矿种上表现为由铜多金属→银铅锌→铜金+碲金→金(±锑)+金铜大规模成矿演化规律;形成环境分别适值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东端俯冲、挤压、转换伸展地壳减薄过程的不同时段,除延边地区为中基性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成矿外,成矿发生在各阶段双峰式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从其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的角度分析,早期浅成热液银铅锌铜成矿具有与斑岩成矿构成斑岩钼-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银-中硫化型铅锌-高硫化型铜多金属-斑岩型铜钼成矿构成斑岩钼铜-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中期
- 孙景贵刘阳徐智恺徐智涛褚小磊古阿雷
- 关键词:成矿系统地球动力学背景
- 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成矿作用被引量:25
- 2022年
- 近年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铀矿团队依托于一系列调查评价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在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成矿作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认识。中国北方具备优越的砂岩型铀成矿地质背景,砂岩型铀矿体多产在红黑岩系过渡的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滨相等灰色砂体中,垂向分布、耦合产出的“红-黑岩系”为大规模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先决背景。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受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控制。盆地的跌宕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沉积地层的空间展布,其间形成的构造斜坡带也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跌宕构造运动引发盆内大规模潜水流动,是导致大规模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真正动力源。本文还从区域构造运动、成矿背景、成矿作用、铀成矿机制及综合找矿预测工作等方面,综合构建了中国北方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砂岩铀研究理论体系,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参考。
- 金若时滕雪明
- 关键词: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盆地演化成矿模型砂岩型铀矿
- 西秦岭造山带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作用背景:来自恰冬铜矿高镁安山岩的证据被引量:4
- 2022年
- 西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与三叠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金、铜、钼等多金属矿床,表明该地区存在一期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事件,但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恰冬铜矿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与早三叠世高镁安山岩有关的铜矿床。本文对高镁安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分析,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约束西秦岭造山带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安山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6.1±1.6Ma,形成于早三叠世。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SiO_(2)含量为54.60%~56.21%,具有较高的MgO含量(3.78%~4.57%)和Mg^(#)(49.7~62.1),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中典型赞岐岩相类似。安山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Cs、Rb、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显著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s),其初始^(87)Sr/^(86)Sr比值、ε_(Nd)(t)值和锆石ε_(Hf)(t)值分别为0.7073~0.7090、-9.72~-11.03和-2.1~-18.6,是俯冲沉积物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地幔楔发生交代反应的产物,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以上研究表明,恰冬铜矿高镁安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古特提斯洋俯冲背景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成矿资料分析,西秦岭造山带在早-中三叠世处于洋壳俯冲环境,发育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 高永伟李向民李向民马中平辜平阳郭周平马中平
- 关键词:高镁安山岩三叠纪活动大陆边缘大规模成矿作用西秦岭
- 华南东北部中生代铜金钨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来自英山-常山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3
- 2022年
- 为理解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及动力学过程,我们实施了一条北起湖北英山、南至浙江常山、长达350km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剖面,穿越北部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中部江南钨矿带和南部钦杭铜多金属成矿带.探测结果表明:剖面速度结构呈现显著的垂向分层、横向分块图像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显示高速和高V_(p)/V_(s)特征,Moho界面显著上隆,地壳减薄至31km,下地壳高速异常显著,具有壳幔过渡特征;江南成矿带以江南断裂和景德镇-黄山断裂为岩石圈边界,总体显示地壳尺度的低速异常和低V_(p)/V_(s)特征;钦杭成矿带地壳显示高速异常和高V_(p)/V_(s)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和钦杭成矿带的高速异常代表了相对富铜金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其形成可能与幔源岩浆底侵和/或新元古代洋壳物质残留有关,为中生代铜金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关键物源.江南成矿带显示富W-Sn的古老地壳特征,其部分熔融是超大型钨矿形成的关键.文章提出,中生代以来的软流圈地幔自扬子/华夏拼合带向扬子陆块北部大规模斜向上涌,是导致华南东北部铜金钨爆发式成矿的深部驱动机制;块体拼合带和边界断裂带等岩石圈不连续,是向下沟通深部热流、向上疏导岩浆流体的主干通道,控制着成矿带的空间展布.
- 侯爵徐涛徐涛吕庆田白志明张智宇杨丹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速度结构
- 湘南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控制因素:锆石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启示被引量:5
- 2022年
- 以湘南地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碎屑岩中碎屑锆石及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岩浆锆石为对象,通过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湘南地区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的控制因素。锆石年龄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缺乏2.0 Ga左右的谱峰,显示湘南地区震旦纪和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物源具有华夏陆块的亲缘性,不具扬子陆块亲缘性,可以代表研究区华夏地块岩浆活动的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峰值记录了华夏陆块2.5 Ga、1.3~1.1 Ga、950 Ma、800 Ma、650 Ma和430 Ma六期前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对应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Grenville碰撞造山运动及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过程。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锆石的δEu、LREE/HREE、Y/Ho、Nb/Ta值变化幅度均较大,LREE/HREE和Nb/Ta值不随时代变新而变小(反而有变大的趋势),表明岩浆分异程度与时代无关。但是,锆石∑REE、Y、Th、U、Nb和Ta含量,以及LREE/HREE和Nb/Ta值随时代变新而增高,表明岩浆源区的成分成熟度逐渐增高。湘南地区钨锡矿化规模随着时代变新而增大,在中生代达到顶峰,这一趋势与地壳成熟度的不断增高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示踪钨锡成矿规模的重要指标。
- 沈宏飞李立兴李厚民李小赛孙欣宇文一卓李文朝孟雨红
- 关键词:钨锡矿床锆石
- 三江地区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式浅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引起"三江"造山带与扬子陆块西缘抬升和地壳加厚并深插上地幔,在东亚旋涡旋转作用下("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假说"之东亚旋涡单元),上地幔软流圈的高能旋转受阻而被动沿构造裂隙上涌,导致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并在有利条件下完成各种成矿物质的分异-富集和大规模成矿作用;产生了大型-超大型矿床集中区,成为我国最重要成矿区带之一,是三江地区特有的"加厚旋涌"成矿动力学模式。
- 刘军黄波杨涛徐伟钧黎朋杨顺成
- 关键词:三江成矿带
- 黔中地区震旦纪陡山沱组磷矿沉积地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 黔中磷矿为震旦纪陡山沱期形成的大型富磷矿沉积区,矿石产量大、品位高,是国内外重要的磷矿资源产区。在新元古代末期全球性成磷事件背景下,黔中陡山沱组磷矿床被认为是地质历史时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磷矿沉积成矿事件。对黔中陡...
- 张亚冠
- 关键词:震旦纪陡山沱组
- 中亚成矿域斑岩大规模成矿特征:大地构造背景、流体作用与成矿深部动力学机制被引量:45
- 2019年
- 中亚成矿域夹持于西伯利亚、东欧和塔里木-华北克拉通之间,展布范围与全球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最典型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相当,并产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金)、斑岩钼及斑岩铜(-钼)矿床。斑岩成矿作用自西向东存在明显差异,可高度概括为具‘西铜东钼、早铜晚钼’特征。基于前寒武纪基底性质、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及斑岩成矿特征方面的系统综合研究,以重要构造线为界,将成矿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成矿省:哈萨克斯坦斑岩Cu(-Au-Mo)、蒙古斑岩Cu(-Au)和中国东北斑岩Mo(-Cu)成矿省。哈萨克斯坦成矿省具新太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四个大型斑岩Cu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481~440Ma),而绝大多数矿床为晚石炭世(330~295Ma)集中爆发成矿的产物。古亚洲洋西段,沿我国中天山—伊犁南缘—吉尔吉斯北天山—中哈萨克斯坦—科克切塔夫至成吉思线性展布的古生代岩浆弧与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共同制约了斑岩成矿作用;增生造山向山弯构造的转换阶段为斑岩集中成矿期。蒙古斑岩成矿省亦具新太古代—早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斑岩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泥盆纪(~370Ma)和三叠纪(~240Ma)两个时期,为图瓦-蒙古山弯构造演化过程中两个局部时段的突发成矿;早期成矿事件与古亚洲洋体系向南戈壁微地块下的俯冲增生造山有关,晚期成矿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的结果。中国东北斑岩成矿省广泛发育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泛非事件岩石学记录;奥陶纪(482~440Ma)斑岩成矿受控于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时期俯冲增生作用;而中生代斑岩钼集中爆发成矿则分别受控于古亚洲洋体系后碰撞(~250Ma)、蒙古—鄂霍茨克洋体系同俯冲(248~204Ma)、古太平洋体系同俯冲(195~145Ma)及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事件(145~106Ma)不同地球动力学体制。成矿流体方面总体而论,中亚�
- 高俊朱明田朱明田洪涛洪涛李光明李继磊肖文交曾庆栋秦克章徐兴旺曾庆栋周建波申萍张晓晖徐兴旺万博张招崇
- 关键词:中亚成矿域大地构造背景
- 甘肃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
- 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勉略构造带康玛区段,夹持于碧口地块、秦岭微板块以及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大构造单元之间,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金锑成矿带之一。区域上以勉略洋开合为主线,经历了古生代-早三叠世的板块裂解(D1-C1...
- 王治华
- 关键词:阳山金矿带成矿作用地质事件找矿预测西秦岭
- 华南地区矿床地质特征与大规模成矿关系探讨
- 2018年
- 华南地区可以形象地看做是"两陆地一盆"。即由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和两者之间消失的华南洋盆地也即加里东构造褶皱带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地质学家们对Rodinia大陆裂解-拼合问题的关注度的加深,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提升,华南地区成为了大家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之一。然而,对华南地区的研究,尤其是对华南印支其、燕山期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程度相对较深。本文主要介绍华南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与华南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
- 孟晓雷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关系矿床地质特征
相关作者
- 毛景文

- 作品数:511被引量:10,327H指数:7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地质意义 成矿流体
- 邱瑞照

- 作品数:93被引量:1,39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花岗岩 岩石圈 大规模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 大陆地壳生长
- 陈秀法

- 作品数:108被引量:39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地质特征 勘查开发 矿产资源 勘查 成矿规律
- 王靓靓

- 作品数:41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矿产资源 矿业政策 勘查开发 资源潜力 大规模成矿作用
- 周肃

- 作品数:98被引量:2,41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地球化学 花岗岩 林子宗火山岩 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