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30 篇“ 大细胞淋巴瘤 “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CD30阳性低度恶性T细胞 淋巴瘤 ,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独立的一类亚型,临床上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病变通常表现为孤立的、成组的或局部的结节,可伴有浅表溃疡,诊断最终需要依靠皮肤病理活检。本文报道1例会阴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及病理医生提供一定的诊断思路。 罗亮 李云康 黄莉 潘云关键词: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骨间变淋巴瘤 激酶阴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1例 2025年 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在1985年由德国病理学家STEIN等[1]首次提出,因瘤 细胞 强表达Ki-1抗原,也称Ki-1淋巴瘤 。2022年第5版WHO淋巴 组织增生及肿瘤 分类将ALCL分为3个类型:间变性淋巴瘤 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ALCL、ALK阴性ALCL、乳腺植入物相关性ALCL。ALCL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于淋巴 结,40%以上患者可有结外病变,结外受累部位多为皮肤、软组织、骨、肺、肝、骨髓[2-4]。现报告台州医院原发骨ALK阴性ALCL 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徐金印 杨艳 杨斐 王峥嵘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性骨折 儿童医疗辅导应用于间变性淋巴瘤 激酶阳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患儿1例护理 2025年 文章总结间变性淋巴瘤 激酶阳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患儿1例的儿童医疗辅导的应用护理经验。儿童医疗辅导的应用要点是针对住院化疗期间需定期进行骨髓穿刺等侵入性操作的儿童医疗创伤应激反应及化疗产生的身心症状群。通过组建团队,采用基于儿童医疗辅导理念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构建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症状群的干预方案。儿童医疗辅导护士对患儿实施发展性游戏阶段、医疗模拟游戏阶段、支持性游戏阶段,包括建立信赖关系、认知准备、程序支持、角色扮演,实现其积极应对,再给予情感支持、家庭支持、社交支持、信息支持,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顺利进行治疗与护理,病情平稳。 李倩 应瑛 王燕青 徐建仙 贾飞飞 吴小花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一例 2024年 患者男,55岁,2021年5月7日急诊以"右上肢、右胸壁皮肤软组织化脓坏死7个月"收入临夏州人民医院消化科。患者于2020年10月水下作业后,右胸壁出现黄豆大 小隆起,局部皮肤红肿,当地医院予切开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感染指标下降、感染范围控制、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切口局部肿痛伴感染,扩散至右上臂。2021年4月就诊于外院,予营养支持、负压吸引等治疗后,胸壁切口附近感染消退,但右上肢肿胀显著伴皮肤脱屑,动脉搏动,静脉回流不畅。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12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9/76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一般情况可,右侧腋窝可触及黄豆大 小淋巴 结,表面光滑,质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李小云 马得才 马小华 马小标 唐莉关键词:右胸壁 动脉搏动 局部肿痛 皮肤脱屑 切开引流 膀胱大 细胞 淋巴瘤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通过分享1例膀胱原发的间变型淋巴瘤 激酶(ALK)阴性间变大 细胞 淋巴瘤 (ALK-ALCL)患者在宁波市杭州湾医院泌尿外科和血液科的诊疗过程,提高对ALK-ALCL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疾病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案和预后。结果该例患者为青少年男性,以反复肉眼血尿伴右侧腰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膀胱肿物,经膀胱肿瘤 电切术予以减瘤 ,同时明确病理为ALK-ALCL,经过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后患者病情持续缓解,且复查过程中肿瘤 未见复发。结论膀胱原发的ALK-ALCL十分罕见,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本例患者成功的诊疗经验可供临床参考。 汪浩 李步堂 迟辰斐 姜心诚 叶惟靖 陈奇 杨国良 薛蔚关键词:膀胱肿瘤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的病理诊断 2024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ALK^(-)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行HE、免疫组化染色、FISH和NG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系统性ALK^(-)ALCL好发于老年男性,常位于进展期,以淋巴 结病变为主,结外原发部位包括原发胰腺、原发胸椎;形态学显示17例呈普通型,1例呈“霍奇金样”型。免疫表型:肿瘤 细胞 中CD30均弥漫强阳性(>75%),CD2(16/17)、CD3(13/18)、CD5(4/18)、CD7(8/18)、CD4(14/18)、TIA-1(16/18)、CD8(2/16)、GATA-3(10/12)、EMA(3/5)、MUM1(12/12)、CD43(6/6)和CD56(2/8)不同程度阳性,Ki67增殖指数30%~90%,PD-L1(22C3)(TPS=0~100%),ALK、CD15、CD79α和CD20均阴性;FISH检测:5例TP63缺失,2例DUSP22缺失。NGS检测:16例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频率0~11个,平均4.2个基因突变;伴TP63重排的ALK^(-)ALCL更易发生于女性,多发于淋巴 结,临床分期晚,易伴p53基因异常。结论伴TP63重排的系统性ALK^(-)ALCL与诸多不良因素相关,临床过程多呈侵袭性,预后不佳。 程平 许海敏 张蕾 胡丽娟 李传应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S100A11在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中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背景与目的: 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高度增殖的外周成熟T细胞 淋巴瘤 ,约占T细胞 淋巴瘤 的15%。ALCL的异质性和起病隐匿的特点使得对... 陆桐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S100A11 免疫组织化学 发病机制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1例 2024年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已婚。因“双下肢多发结节伴有破溃糜烂2年”来诊。2年前患者双下肢出现散在分布的坚实性结节,呈暗红色或皮色,豌豆至蚕豆大 小,部分结节破溃后有黄白色脓性分物出,伴有轻度瘙痒,局部皮温不高,无触痛。患者无低热,无咳嗽咳痰,无盗汗,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具体诊疗经过不详。半年前患者右侧小腿再次出现多发结节,未予重视、未正规就诊。2周前患者右小腿屈侧结节逐渐糜烂坏死形成深在性溃疡面,上覆盖黄白色脓苔,伴有恶臭味。 姚香君 李燕 丁钰 黄忠奎关键词:右小腿 CD30 皮温 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临床病理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反复发作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4岁,5年间不同部位多次出现皮肤肿物,镜下真皮内见密集的肿瘤 细胞 弥漫浸润,并侵犯表皮,细胞 有明显的多形性。免疫组化表达CD30、CD2、CD3、CD43。T细胞 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存在DUSP22缺失及DUSP22-POMZP3(intergenic)融合。结论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少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资料、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相结合。 武迪 祁晓莉 王春艳 王哲哲 卢晓红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排 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不同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间变性大 细胞 淋巴瘤 (ALCL)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外周T细胞 淋巴瘤 ,包括间变性淋巴瘤 激酶阳性ALCL、间变性淋巴瘤 激酶阴性ALCL、原发性皮肤ALCL和乳房植入物相关ALCL的4种不同亚型,这些亚型的临床和遗传特征存在异质性。本文对ALCL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分子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ALCL的认知。 唐慧峰 李晓杰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特征
相关作者
张伟京 作品数:190 被引量:503 H指数:1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 研究主题: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初治 杨菁 作品数:82 被引量:229 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预后 文献复习 苏航 作品数:83 被引量:227 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 研究主题: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初治 造血干细胞移植 诊治分析 张永红 作品数:193 被引量:586 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淋巴瘤 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文献复习 张明智 作品数:330 被引量:1,242 H指数:1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淋巴瘤 预后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夏枯草 NK/T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