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3篇“ 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相关文章
热浪条件下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日变化特征
2024年
基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08—2019年的AMDAR数据记录,探究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对热浪事件的响应。将热浪事件定义为日平均气温连续2 d以上超过暖季(5—9月)日平均气温95%分位数的高温天气过程。研究发现:北京市大气边界层温度有显著的日变化,通常在15:00达到最高值。在白天,对流边界层发展旺盛,而夜间有较为明显的辐射逆温。北京大气边界层风速同样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和垂直差异,3 000 m以下往往在02:00~04:00达到最大风速,在较低,白天多为东南风而夜间多为东北风;在较高,整个日平均变化几乎表现为西北风。
郭怡宁陈苑旻庄逸翔
关键词:行星边界层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发展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研究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对于我们认识其地面的热量与水分收支状况,了解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的匮乏制约着青藏高原的天气与气候研究。首先,梳理了针对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大气科学试验情况;其次,归纳了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的高度与风场结构、温度与湿度场结构的研究进展,并从热力学和大气动力学角度介绍了大气边界层的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指出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的研究还处于揭示现象阶段,对发展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整个高原面上不同区域同一时间的联动研究较少。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春晓马耀明韩存博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
东北地区典型PM2.5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与区域输送作用
由于地处较高纬度及冬季持续积雪下垫面的影响,东北地区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特殊性,其对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的影响作用是一个亟待深入认识的大气环境问题。本文利用东北地区气象-环境地面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2018年11月、20...
卢硕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PM2.5污染
不同海陆位置条件下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机理的对比研究
研究边界层高度(PBLH)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了解近地表陆面过程,完善中尺度大气模型。本文使用无线电探空数据和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1990-2021年间欧洲、北美和中国地区的边界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按照海陆位置将...
雍鑫鹏
关键词:边界层高度探空数据解耦
浮尘气溶胶对沙漠大气边界层结构作用的昼夜差异被引量:6
2022年
利用2016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每日4次强化探空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夏季塔克拉玛干沙漠晴日和浮尘日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及地表辐射收支差异,揭示了浮尘气溶胶对大气边界层结构影响作用的昼夜差异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夜间晴日和浮尘日稳定边界层高度分别为270 m和360 m;晴日稳定边界层逆温强度达到3.1 K·(100m)^(-1),强于浮尘日的1.6 K·(100m)^(-1);白天晴日对流边界层高度接近3600 m,浮尘日仅达2700 m。(2)夜间浮尘气溶胶的向下长波辐射削弱了地表辐射冷却,抬升稳定边界层高度并减弱其稳定度。(3)白天晴日强的太阳短波净辐射加热沙漠地表,其强烈的感热作用形成了超高对流大气边界层;浮尘气溶胶明显减少了地表短波辐射和感热加热,降低了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塔里木盆地独特的浮尘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沙漠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昼夜相反的影响。
朱从祯赵天良孟露杨兴华何清何清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朱燕朱燕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边界层结构
塔里木盆地浮尘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天气环流变化特征及盆地地形的影响作用
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我国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源区,存在沙尘气溶胶滞空的独特浮尘天气现象,其对空气质量、天气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天气形势的演变,以及深盆地地形对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过程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影响,这...
朱从祯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浮尘大气边界层
西风南支与高原季风环流场下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利用第二次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综合科考"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期观测试验2019年5月、7月和10月珠峰、林芝、那曲和狮泉河站点的探空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在西风南支与高原季风不同风场控制下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与感热潜热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风南支风场下各站点大气边界层高度较高原夏季风风场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更高。西风南支风场下珠峰、林芝、那曲和狮泉河最高对流边界层顶分别为3250,2250,2760和3500 m。高原夏季风风场下珠峰、林芝、那曲和狮泉河最高对流边界层顶分别为2000,2100,1650和2000 m。各站点的近地比湿特征为:7月>5月>10月。林芝地区近地比湿比其他3个站点的比湿大,林芝近地比湿最大达到了12.88 g·kg^(-1)。5月和10月,珠峰和林芝分别在1200 m和1500 m以上风向以偏西风为主。林芝7月1200 m以上风向以偏南风为主。狮泉河5月和10月风向以偏西西南风为主,7月风向以偏西西北风为主。珠峰、林芝和狮泉河5月和10月高空的风速较7月高空风速强的多。西风南支风场下各站点以感热通量为主,高原夏季风风场下各站点以潜热通量为主。
伏薇李茂善阴蜀城吕钊王灵芝舒磊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原季风大气边界层
台风外围环流对沿海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结合茂名外场观测数据以及气象要素再分析数据,对台风外围环流影响和局地海陆风环流(SLBC)影响下沿海地区的大气边界层(ABL)结构识别方法和特征规律展开研究。利用气象要素探空数据和微脉冲激光雷达(MPL)观测数据进行了大气边界层高度(BLH)识别方法的适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微脉冲激光雷达的BLH识别方法,以有效提高复杂边界层结构情况下激光雷达识别BLH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分析了受大尺度和局地环流影响的ABL结构以及BLH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在没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控制时,局地SLBC的影响较为显著,会使ABL出现多复杂结构,BLH表现出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日变化规律;BLH开始增长的时间一般出现在白天的陆风-海风转换时刻,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正午气溶胶顶的位置,即2 km左右;BLH下降的时间通常伴随着夜间的海风-陆风转换,最小值一般出现在夜间残留以下稳定边界层顶的位置,低至500 m左右。而台风外围环流控制下,局地SLBC引起的局地对流现象会被抑制,ABL昼夜交替的空气上升、下沉运动减弱甚至消失,整个ABL内气溶胶垂直分布较为均匀,BLH与气溶胶顶基本重合,维持在2 km左右,BLH变化波动不大且没有比较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刘娜娜罗涛韩亚娟杨凯旋巫阳张坤翁宁泉李学彬
关键词:大气光学海陆风环流边界层高度
夜间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对大气污染物累积和传输影响研究
大气边界层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大气最底,大气污染及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人类活动的环境空气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污染物的累积和传输,决定空气质量变化。研究大气边界层结构大气环境变化具有重...
胡俊
关键词:O3PM2.5大气边界层
基于探空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边界层是地球表面与自由大气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空间。研究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以及大气边界层内部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空气质量变化。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衡量边界层内部湍流和垂直扩散情况的重要参数。在稳定...
刘宁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逆温环流分型大气污染

相关作者

刘树华
作品数:163被引量:1,751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 大气污染 湍流 湍流通量
文平辉
作品数:7被引量:7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研究主题:大气边界层结构 数值模拟 陆面过程 大气边界层 非均匀下垫面
胡非
作品数:269被引量:2,991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气边界层 湍流 数值模拟 边界层 大气湍流
李茂善
作品数:53被引量:63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藏北高原 能量通量 近地层 大气边界层
马耀明
作品数:181被引量:2,107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卫星遥感 藏北高原 数值模拟 非均匀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