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77篇“ 大学评价“的相关文章
- 大学评价制度发展的中日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大学评价是全面了解大学基本情况,检验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学评价制度对大学评价起着指引和规范作用。作为制度的一种,大学评价制度也会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变迁并遵循制度变迁的特点。为了准确掌握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并让公众更为详细和客观地了解大学情况,中日两国都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规模不同的大学评价活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大学评价制度体现了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都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紧密关联等共同点,但也存在着评价制度的路径依赖不同,评价主体不同,评价体系不同等区别。对比的目的是期望中国的大学评价制度能得以更加完善并体现评价的多元性。
- 彭青高昆
- 关键词:大学评价
- 走向自为:大学评价改革突围之路
- 2024年
- 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人们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评价文化。外部评价形成的是评与被评“主客”二元对立关系,内部自我评价形成的则是我与自身“主主”一元统合关系。自我评价将以往的主客关系属性,改变为自我主体。主体性和能动性是自我评价的本质特性,从“五唯”到多维再到自为,评价的主体性转向了教育活动者自身。内部自我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政府、高校、团体便是组织形态,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学者便是个人。
- 刘振天
- 关键词:自我评价自我主体主客关系
- 科学性与伦理性:大学评价的理念重申与价值整合
- 2024年
- 大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现代教育治理手段,引导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教育任务的提质增效。在大学评价的顶层设计中,科学性与伦理性各自发挥着独特作用,代表“求真”与“致善”的价值追求。大学评价科学性和伦理性的基本关系包括本质同在的共存关系、旨归契合的价值关系、立足时空的共行关系。大学评价改革需要树立发展型导向的评价理念,将科学性与伦理性进行整合,建立教育评价的伦理审查机制,建立有灵魂、有特色、有效能的教育评价体系。
- 高树仁王鑫吕阿丽
- 关键词:大学评价伦理性教育评估
-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高职院校媒体声誉指数”、“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十大关键词”
- 2024年
- 2023年高职院校声誉指数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上介绍了2023年高职院校媒体声誉指数的相关情况和研制结果,确认并发布了“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十大关键词”。该指数基于新闻媒体报道大数据分析,建构了高职院校媒体声誉评价体系,涉及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保障、社会服务能力等内容维度,以及国家级媒体、地方媒体、行业媒体等报道来源分类,以指数的形式反映2022年7月以来相关院校的媒体声誉差异。总指数及六个分指数显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在各个指数榜单均位居首位、表现亮眼,总指数位居前十的高职院校还有天津职业大学、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
-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业媒体新闻媒体报道
- 大学评价的指标陷阱及其风险规避被引量:10
- 2023年
- 大学评价是大学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受实证主义、计算主义与唯科学主义等思潮影响,追求可控性和精准量化的理念已渗透进大学组织的生命体中。可视化指标是大学内在质量的外在表征,数据化指标是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习惯性的量化评价催生难以变革的指标文化。大学评价已陷入指标陷阱。指标陷阱将大学高质量发展窄化为“物的再生产”,以排名指向的零和竞争取代合作意识,统一的指标体系导致大学同质化发展。根源在于,大学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把握不准,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够完善,社会泛在的教育认知误导使然。构想高等教育评价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尚需大学内外部主体协同解构指标陷阱,实现“人的再生产”与“物的再生产”有机融合,以发展性评价消解结果性评价的马太效应,以此发挥评价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价值。
- 陈亮商一杰栾培中
- 关键词:大学评价
- 基于系统观念的大学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系统观念的大学评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根本目标是引导大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直接目标是激发人的动力与活力。基于系统观念的大学评价要处理好“局”与“整”的关系、“办”与“评”的关系、“破”与“立”的关系、“内”与“外”的关系。基于系统观念的大学评价要树立整体观、协调观、全局观、战略观。上海理工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为基于系统观念的大学评价提供了样本和借鉴。
- 周列丁晓东冯晖
- 关键词:大学评价教育评价改革
- 哈佛标准就是一流大学吗——较早而系统的大学评价:“伟大的美国大学”管锥被引量:3
- 2023年
-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大学的各类评价愈演愈热的背景下,应当充分认识大学评价的本质。管锥斯洛森“伟大的美国大学”这一较早而系统的大学评价,可以从本源上认识一流大学评价。缘此,应先对20世纪初该评价的背景进行探讨,而后分析该评价的调查思路与调查内容,继而揭示这一评价中存在的“哈佛标准”。斯洛森的大学评价充斥着对哈佛标准的崇尚:评价其它大学用哈佛数字进行计量、用哈佛做法论证其它大学的做法、较少论述其它大学哪些方面超越了哈佛而较多论述哪些方面没有哈佛好。由此,应当对哈佛标准和一流大学评价进行省思,审视大学评价中的“唯榜首”现象,合理看待已有的大学评价;并总结这一评价的不合理之处,以为建构更加科学客观、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学评价提供借鉴。
- 苑津山
- 关键词:大学评价
- 开放大学评价的思考——以平台型大学建设为切入点被引量:3
- 2023年
- 推进开放大学评价研究是优化我国开放大学整体性塑造、有效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要求其评价要创新模式和方法,秉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支撑服务国家和城市战略、构建“开放、灵活、包容、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的价值导向。鉴于各地开放大学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有所差异,本文立足上海开放大学的建设实践,以平台型大学的功能形态为切入点,探讨开放大学的评价对象和内涵,初步形成以五大平台为基本框架的评价维度和观测指标,以期为构建开放大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启示。
- 贾炜
- 开放大学评价“五问”被引量:2
- 2023年
-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教育形态之一,对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型大国的宏伟目标举足轻重。在国内开放大学迈过第一个十年之际,如何评价开放大学挂牌以来的发展成果,对其当前定位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以下开放大学评价五问值得考量:一是什么样的评价才是对开放大学最好的评价,二是什么样的评价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最看重的评价,三是什么样的评价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的作用与地位,四是什么样的评价最能推动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五是什么样的评价最能展现开放大学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价值。以评价促发展并理顺开放大学面临的核心问题与时代任务,对凝聚开放大学力量,实现开放大学的体系化、特色化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重要意义。
- 吴遵民
-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育政策
- 从象征资本到公共价值:大学评价的理念重申与治理改进
- 2023年
- 一、大学评价的象征意义制造第一,大学评价的价值迷思。在我国,大学评价理念的演变所展现的是高等教育“脱域”的过程。“脱域”主要指:“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对中国大学而言,这一过程意味着两层含义:一方面将组织制度从原本的时间与空间范畴中分离,融入新制度供给方式中。
- 李海龙
- 关键词:高等教育象征资本地域性
相关作者
- 邱均平

- 作品数:776被引量:12,458H指数:5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评价 情报学 文献计量学 教育评价 信息计量学
- 武书连

- 作品数:38被引量:85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大学评价 中国大学评价 高等教育 研究生院评价 研究生院
- 吕嘉

- 作品数:30被引量:53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大学评价 中国大学评价 研究生院评价 高等教育 研究生院
- 郭石林

- 作品数:28被引量:5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大学评价 中国大学评价 研究生院评价 高等教育 研究生院
- 蔡言厚

- 作品数:69被引量:25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评价 大学排行榜 高校 指标体系 中国大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