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5篇“ 大地构造意义“的相关文章
北婆罗洲沙巴地区三叠纪岩浆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25年
由于北婆罗洲沙巴地区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和系统的构造分析,导致整个婆罗洲的构造演化及古地理关系不明朗。本文选择北婆罗洲沙巴东部地区二长岩和辉长岩进行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二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39.8~234.8 Ma),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7.2±2.5 Ma)。二长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特征,如高Mg^(#)(56~59)、高Al_(2)O_(3)、高Sr/Y和La/Yb值、低Y和Yb含量,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以及具有亏损的Nd-Hf同位素组成(全岩ε_(Nd)(t)=6.5~7.2,锆石εHf(t)=11.0~16.5);辉长岩有N-MORB和E-MORB两种类型,均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Nd同位素组成(ε_(Nd)(t)=6.7~8.7)。综合分析表明,二长岩是由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上覆地幔橄榄岩发生相互作用,并经历一定量的橄榄石和辉石分离结晶后形成的产物;N-MORB型辉长岩是由受俯冲洋壳释放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后,经历一定量的橄榄石和辉石分离结晶形成的产物;E-MORB型辉长岩是由大洋海山或洋岛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N-MORB型辉长岩母岩浆发生混合,并经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形成。结合区域上岩石组合特征(如高镁安山质岩石、埃达克岩以及E-MORB型辉长岩),沙巴东部的三叠纪岩浆岩应是大陆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在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岛、越南东南部、菲律宾各岛屿以及我国南沙群岛和婆罗洲都出现了三叠纪大陆弧岩浆岩,说明在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作用下形成了一个巨型的东南亚活动大陆边缘,而整个婆罗洲是该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的一部分。
董晓颖张爱梅马莉燕蔡建黄清陈敏
关键词:三叠纪岩浆作用地球化学
滇西保山地块西缘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25年
腾冲和保山地块广泛分布晚白垩世岩浆岩,主要集中于腾冲地块中部和保山地块西缘的龙陵-象达-平河地区,关于其岩浆起源、成岩构造背景、动力学机制以及其与新特斯洋演化的关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本文对滇西保山地块西缘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形成于~91 Ma、~83 Ma和~76 Ma;矿物组成和主量元素组成上,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岩普遍发育白云母,具高SiO_(2)含量和总碱含量,以及高铝饱和指数(A/CNK>1.21),低P_(2)O_(5)、MgO、TiO_(2)含量等特征,属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和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岩是古老的上地壳泥质岩石脱水部分熔融,并经历斜长石、磷灰石和含钛铁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基于前人对青藏高原和滇西地区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演化过程的研究结果,滇西保山地块西缘象达岩基晚白垩世100~70Ma的花岗岩应该是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的产物。综合分析显示,腾冲-保山地块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具多幕次爆发性特点,这些多幕次的岩浆爆发作用是新特提斯洋壳板片俯冲角度多期次调整的结果。
彭世利彭头平范蔚茗范蔚茗武利民
关键词:晚白垩世S型花岗岩板块俯冲
琼西晚二叠世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25年
为了探讨海南岛西部晚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对琼西出露的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来自琼西的两个代表性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55.4±1.7 Ma和255.4±1.2 Ma,为晚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晚二叠世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及弱过铝质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整体表现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的形成主要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同时也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并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海南岛西部晚二叠世花岗岩的形成与东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有关。
欧阳杰婷周云刘希军李政林解宇航蔡永丰
关键词:二叠纪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
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熊耳山地区的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意义
2025年
华北克拉通南缘出露的古老岩石主要为TTG和钾质花岗岩的岩石组合,该组合是研究花岗岩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一个重要对象.聚焦于熊耳山地区,利用锆石微区Hf-O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来示踪岩浆的演化过程,探讨不同阶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源区性质及其成因机理,厘定了2.5~2.4 Ga,~2.3 Ga两期重要岩浆−构造事件.研究发现,小南沟地区2.51~2.43 Ga奥长花岗岩含有富钛氧化物,εHf(t)值为−6.9至+5.0,锆石δ^(18)O值平均值分别为6.03‰和5.18‰,可能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沉积物质的加入有关.黄沟和穆册地区2.3 Ga钾质花岗岩显示锆石δ^(18)O值平均值分别为3.98‰和3.10‰,εHf(t)值较低,为−5.8至−3.5.锆石δ^(18)O值的明显降低,可能跟地幔物质上涌引起的高温水岩反应过程有关.不同时代花岗岩的不同类型锆石微量元素呈现出大陆弧环境的特征,结合较低的εHf(t)和降低的δ^(18)O同位素组分变化,熊耳山地区在岩浆静寂期前夕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
刘恒刘磊刘磊康诗胜张德贤
关键词:氧逸度华北克拉通南缘活动大陆边缘
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沉积大地构造意义
2025年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泥盆世期间,该地区沉积了一套由海相复理石到陆棚碳酸盐岩转变的盆地充填序列,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岩相变化以及物源分析可为重建西准噶尔北部古地理格局以及古亚洲洋演化提供证据。本文对沙尔布尔提山地区的芒克鲁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分析、砂岩碎屑统计、主、微量元素分析,来探讨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芒克鲁Ⅱ剖面出露乌吐布拉克组与曼格尔组,剖面由底到顶依次出现盆地—斜坡背景层沉积、盆地浊积岩、陆棚边缘的异重流扇、陆棚、浅水颗粒滩的相序列,表现为向上变浅的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物以砂岩、砾岩和生物碎屑颗粒灰岩为主。砂岩成分以长石、岩屑为主,成分变异指数ICV=1.37,值大于1,指示了碎屑岩成熟度低。砂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轻稀土与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s/HREEs)在2.89~7.41,均值6.15。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综合显示其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火山岩及安山岩的混合源区,物源区以大陆岛弧与大洋岛弧环境为主。研究表明,谢米斯台山–沙尔布尔提山岛弧火山岩可能为盆地充填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盆地浊积岩向陆棚异重岩沉积的转变不仅代表了盆地充填的暂时性终止,也有可能代表了沙尔布尔提山地区在这一时期的俯冲碰撞活动基本结束。
杜伟东张欣松尹家一纵瑞文
关键词:西准噶尔复理石岛弧
北冰洋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中碱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与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25年
楚科奇边缘地位于北冰洋美亚海盆的核心位置,作为水下高地,其从阿拉斯加-楚科奇大陆架延伸至美亚海盆中。楚科奇边缘地的研究对于重建北极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其地壳性质、起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平原斜坡上获取的碱性火山岩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使用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方法研究了其岩性特征,运用LA-ICP-MS测定了样品中119颗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同时使用LA-ICP-MS技术对样品薄片中的微晶白云母进行了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119颗锆石的年龄可划分为94~636 Ma、929~1369 Ma、1655~2040 Ma和2439~2735 Ma四组。结合前人对在楚科奇边缘地获取的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发现,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捕获锆石可能来源于加拿大北极群岛基底。第一组年轻锆石Th/U值较高,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最年轻的6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00.9±1.2 Ma,可能代表该碱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为72±17 Ma,稍晚于样品中最年轻锆石年龄,能够与镜下白云母多呈脉状交代碱性岩的现象相对应,因此,样品中脉状白云母很可能是后期海底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锆石与白云母年龄从地质年代的角度证实了美亚海盆是由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在早白垩世期间从北美板块边缘分离形成的,并且经历了后期的海底构造-热液叠加作用。
朱亚博陈华勇董彦辉糜梅
滇西剑川始新世粗面岩及其包体成因: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约束和大地构造意义
2024年
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发生大规模隆升和岩石圈挤出,这一过程引发了金沙江-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等深大断裂带的大规模剪切走滑,并沿该构造带发生强烈的碱性岩浆作用。这些始新世碱性岩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的早期碰撞过程,因而可以作为研究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和岩石圈挤出过程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重要“探针”。本文针对剑川盆地甸南地区始新世粗面岩及其二长岩包体和辉长岩包体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剑川盆地甸南粗面岩形成时代为36Ma;其内部包含的两件二长岩包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1.6±3.4 Ma和35.7±0.3 Ma,一件辉长岩包体的形成时代为35.8±0.2 Ma。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粗面岩与二长岩包体K_(2)O含量均较高,属于钾玄质系列岩石,且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结合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甸南地区寄主粗面岩和二长岩包体来自相同的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橄榄石和辉石分离结晶作用。包体研究显示,~41Ma二长岩包体为寄主粗面岩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获自早期围岩,而~36Ma二长岩包体为同源岩浆房内与围岩接触淬冷的早期结晶产物,它们被寄主粗面岩岩浆裹挟而存在其内部。堆晶辉长岩包体较寄主粗面岩和二长岩包体具明显低的K2O、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其全岩Nd同位素组成与剑川盆地二龙山橄榄玄武岩相似,但高于寄主粗面岩,表明其源自弱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在壳-幔过渡带堆晶形成。此外,~41 Ma碱性岩包体和碱性岩内46~38 Ma捕获锆石年龄,以及剑川盆地内近源沉积岩内碎屑锆石的同期年龄记录,均表明金沙江-哀牢山-红河碱性岩带的岩浆作用并非存在
董晓涵彭头平范蔚茗范蔚茗彭世利武利民
关键词:粗面岩包体
藏东吉塘变质核杂岩组成及大地构造意义
2024年
吉塘变质核杂岩是研究北澜沧江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吉塘变质核杂岩进行构造岩性填图、构造解析及锆石U-Pb测年,将变质核杂岩自上而下解析为沉积盖层、韧性流变层及核部变质杂岩的“三元结构”,核部变质杂岩与韧性流变层之间以韧性拆离带相连,拆离带具有上盘向南东方向剪切的运动学特征。吉塘变质核杂岩中同剪切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3.0±1.2)Ma^(28.4±0.6)Ma,剪切后脉体的锆石U-Pb年龄为(18.35±1.2)Ma。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推测吉塘变质核杂岩新生代的隆升过程为:强烈的走滑断层活动形成了拉分盆地,其伸展环境使地壳减薄,大量岩浆上涌,最终导致了吉塘变质核杂岩于渐新世—中新世的隆升。吉塘变质核杂岩为渐新世—中新世大型走滑断层作用导致的区域性造山后伸展及大规模南东向逃逸构造事件的产物。
冯翼鹏王书来王根厚李典刘函鲁扬唐宇张培烈韩宁
关键词:藏东锆石U-PB测年
海南岛抱板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抱板岩群(原称抱板群)是目前海南岛发现的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是研究海南(海南岛)地块大地构造属性及块体划分的重要载体。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海南岛东方市抱板地区抱板岩群混合岩及后期侵入的花岗岩、基性岩开展了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厘定了抱板杂岩的形成时代、经历的构造热事件,并探讨其所代表的大地构造意义。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本文将抱板岩群进一步划分为戈枕村岩组和峨文岭岩组,二者均被晚期花岗质和基性岩浆侵入,它们一起构成了抱板杂岩。锆石年代学结果表明:戈枕村岩组形成时代应介于1480~1440 Ma之间,峨文岭岩组形成时代介于1460~1430 Ma之间,片麻状花岗岩侵入时代为1450~1430 Ma,基性岩侵入时代为1425~1410 Ma。抱板岩群在中元古代早中期经历了花岗岩侵入、混合岩化作用、基性岩侵入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经历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区域上块体对比分析表明,海南地块与越南昆嵩地块具有相似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组成及多期构造热事件记录,显示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龙文国龙文国谭满堂田洋谭满堂杨博田洋周进波
关键词: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锆石
扬子地块西北缘侏罗纪重磁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24年
造山过程通常伴随着重磁化的广泛发生,因而造山带的重磁化研究有助于厘定其构造定型的时间.为了确定扬子地块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的定型时间,本文对大巴山弧形逆冲带西北端的西乡地区和龙门山逆冲带北段的宁强至广元地区成冰纪—寒武纪多个岩石单元开展了古地磁学、岩石磁学和岩相学研究,揭示出广泛的侏罗纪重磁化作用.样品的退磁特征、岩石磁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重磁化分量为化学剩磁,载磁矿物为自生磁铁矿和赤铁矿,其形成与造山作用引发的流体迁移有关.结合研究区已发表的侏罗纪重磁化数据,大巴山弧形逆冲带和西乡—宁强地区记录了一致的侏罗纪重磁化方向,表明这一带逆冲构造格架的形成不晚于侏罗纪,而广元地区青林乡和陈家坝剖面的重磁化方向相对发生了~60°的逆时针旋转,表明该地区逆冲构造格架的形成晚于侏罗纪,但该区灌县—安县断层以东的近四川盆地区域未受影响,没有发生旋转.
李海燕谷志东张世红颜丹平杨昆昆钟涛杨天水吴怀春
关键词:扬子地块西北缘侏罗纪重磁化

相关作者

刘贻灿
作品数:143被引量:77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榴辉岩 大别山北部 北大别 大地构造意义 变质岩
张国伟
作品数:298被引量:6,318H指数:5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秦岭造山带 地球化学 造山带 蛇绿岩 大陆动力学
赖绍聪
作品数:211被引量:3,074H指数:3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火山岩 新生代火山岩 蛇绿岩
陈汉林
作品数:336被引量:3,663H指数:36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新生代 二叠纪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肖文交
作品数:204被引量:2,867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亚造山带 造山带 蛇绿岩 西昆仑 阿尔泰造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