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2篇“ 大剂量甲氨蝶呤“的相关文章
- MTHFR、TYMS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现已成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巩固和维持治疗的重要药物。大剂量甲氨蝶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毒性,如肝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及黏膜损害等,这些毒性往往是患者放弃治疗的诱因,也是导致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证据表明,甲氨蝶呤的毒性可能是受到甲氨蝶呤相关转运体及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该文主要对甲氨蝶呤相关代谢酶中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和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YMS)的基因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永乐杨立莹于冬旭杨东光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MTHFRTYMS毒性
- 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利用评价及典型案例分析
- 2025年
-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甲氨蝶呤(MTX)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参考HDMTX临床使用相关指南和文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ALL患儿HDMTX的DUE标准。依据DUE标准回顾性评价我院2021-2023年HDMTX使用情况。结果:150份病历加权TOPSIS法评价显示,相对接近程度(Ci)≤60%的有15例(10.00%),60%~70%的有51例(34.00%),>70%~80%的有73例(48.67%),≥80%的有11例(7.3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DUE标准可用于HDMTX在儿童的应用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院HDMTX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控和多学科协作,促进合理用药。
- 孙丽许锦赵兴辉吴庆涛韩兆欢安琪刘育青王磊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利用评价
- 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个体化治疗一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中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确诊后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化疗,化疗24 h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达到47.25μmol/L,提示甲氨蝶呤早期排泄延迟,同时肌酐、尿酸进行性上升。临床药师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滴注速度的选择、抢救时机和亚叶酸钙抢救方案、分析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影响因素、药物相互作用、水化、碱化等预处理方案制订,以及药学监护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经医护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
- 赖冉杨珺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个体化治疗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排泄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可能出现排泄延迟情况,以及可能影响这一情况的因素,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完整化疗的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对接受HD-MTX化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排泄延迟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化疗期间排泄延迟的总发生率为30.9%。ALL小儿组的发生率为29.7%,ALL成人组的发生率为54.2%,NHL组的发生率为24.6%。与排泄正常组的患者比较,在发生排泄延迟的患者中,ALL小儿组与NH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ALL成人组与NHL组中,化疗前肌酐(Cr)水平的高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LL小儿组、NHL组中分别有两类药物具有显著性差异:胃黏膜保护类药物(P=0.035)、心脏保护类药物(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良反应是ALL小儿组和NHL组发生排泄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ALL小儿组:OR=6.454,P=0.007;NHL组:OR=9.751,P=0.001);在小儿组中,T型疾病分型是发生排泄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9,P=0.039)。结论化疗前肌酐(Cr)水平可能与排泄延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T细胞型ALL患儿也是发生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
- 张珞喻王玉新范晓茹饶碧莹黄琪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 关键接触点护理在儿童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探究儿童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关键接触点护理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儿童白血病患儿100例(2020.7—2023.6),随机分组,两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关键接触点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住院费用、严重程度较低(P<0.05),两组护理前皮肤黏膜损伤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结论 关键接触点护理的开展和应用,能够显著减少患儿不良反应,改善患儿疾病情况,提高患儿治疗舒适度,此种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肖红姣唐晓燕韦玉华黄丽娟夏辉
- 关键词:白血病甲氨蝶呤化疗
- 大剂量甲氨蝶呤致MTHFR突变患者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及肝损害1例
- 2024年
- 该文介绍1例MTX代谢和排泄基因突变的儿童ALL患者在接受HD-MTX化疗后联合应用PPI和青霉素类药物导致肝损害的过程。该案例可为存在MTX代谢和排泄基因突变的患者以及类似联合用药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该案例,建议患者在应用HD-MTX化疗前进行MTX用药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提前适当增减HDMTX的用量,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减少或避免联合应用PPI和青霉素类等可能影响MTX排泄的药物,避免发生MTX排泄延迟或毒副反应。
- 李晓全香花徐文张小蕾李静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肝损害基因多态性联合用药
- 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和亚叶酸解救治疗期间红细胞内叶酸和甲氨蝶呤代谢的变化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在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和亚叶酸(LV)解救后红细胞(REC)内叶酸(FA)和甲氨蝶呤(MTX)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 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测定72例ALL儿童在HDMTX开始前(T0)和LV解救停止后(T1)红细胞内叶酸(REC-FA)和REC内MTX聚谷氨酸盐(REC MTX-PG_(2-5))的水平。结果 在T0和T1之间,REC MTC-PG_(2-5)和REC-FA水平显著增加(P<0.001),ΔT1-T0值分别为180.50(79.50,362.00)nmol/L和92.52(60.96,117.01)nmol/L;这是由于5-甲基四氢叶酸(THF)水平增加(P<0.001),其ΔT1-T0值为172.50(76.50,361.00)nmol/L,而非甲基THF水平没有变化(P>0.05)。REC-FA在T0和T1之间增加(P<0.001),结果不受年龄、性别、MTHFR677C>T基因型、ALL表型和T0血浆FA水平的显著影响。MTX诱导的≥3级口腔粘膜炎与REC MTX-PG_(2-5)ΔT1-T0更高以及REC 5-甲基THF、REC-FA水平和REC-FA/REC MTX-PG_(2-5)ΔT1-T0更低有关(P<0.05)。结论 ALL儿童经HDMTX化疗和LV解救治疗后,REC-FA水平积累,表明LV可恢复细胞内叶酸库;另一方面REC-FA水平的增加似乎对REC内MTX水平没有太大影响。
- 郭雨谭晓敏陈金花覃琳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
- GSTP1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排泄延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研究GSTP1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出现排泄延迟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80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所有患儿GSTP1(rs1695、rs537387344)和SLCO1B1(rs2306283、rs4149056)等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EMIT)法测定MTX血药浓度,记录在接受HD-MTX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用单因素分析GSTP1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HD-MTX排泄延迟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并得出显著性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SLCO1B1 rs4149056 TC与排泄延迟具有相关性;72 h血药浓度、GSTP1 rs1695 AA、SLCO1B1 rs4149056 TC基因型与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LCO1B1 rs4149056 TC预测HD-MTX排泄延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8,GSTP1 rs1695 AA与SLCO1B1 rs4149056 TC预测HD-MTX不良反应的AUC分别为0.623和0.704。结论 SLCO1B1 rs4149056 TC基因型可能增加HD-MTX化疗后发生排泄延迟的风险,GSTP1 rs1695 AA、SLCO1B1 rs4149056 TC基因型可能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HD-MTX化疗后排泄延迟和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崔乐郭宏丽刘思婷
- 关键词:甲氨蝶呤基因多态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针对性护理在儿童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分析白血病患儿在进行甲氨蝶呤化疗后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患儿为对象,并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化疗后血药浓度相比对照组较低,且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儿童白血病在经过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降低血药浓度。
- 池静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儿童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
- MTHFR基因多态性对骨肉瘤患者首次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对骨肉瘤患者首次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东部战区总医院53例首次入院进行HD-MTX治疗的骨肉瘤患者,根据其人口学因素及MTHFR基因中rs180113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确定HD-MTX给药剂量并进行全程化药学监护,收集第1个化疗周期后该药的肝、肾、血液毒性和胃肠道反应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MTX给药剂量、24 h血药浓度、rs1801133位点基因型与上述4种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C野生型患者的MTX给药剂量显著高于TT突变型患者(7.97 g/m2 vs.6.98 g/m2,P=0.030),但这种差异不影响MTX的0 h和24 h血药浓度。上述4种不良反应与MTX的给药剂量无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携带一个T等位基因,患者发生血液学毒性的风险会升高4.13倍(95%置信区间为1.35~12.62,P=0.013)。当MTX 24 h血药浓度阈值设定为2.65μmol/L时,肝功能损害预测的灵敏度为53.33%,特异性为86.96%;当该阈值设定为7.28μmol/L时,肾功能损害预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1.63%。结论MTHFR基因中rs180113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MTX的血液学毒性相关;首次应用HD-MTX并且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其血液学毒性风险较高。MTX 24 h血药浓度与该药的肝、肾毒性相关,监测患者的MTX 24 h血药浓度可以预测肝、肾毒性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 初亚男张婕妤封利颖张晏洁刘雪姣
- 关键词:甲氨蝶呤大剂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相关作者
- 赵荣生

- 作品数:306被引量:2,13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大剂量甲氨蝶呤 安全性 循证 循证评价
- 李静

- 作品数:5,357被引量:17,350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乳腺肿瘤 循证医学 乳腺癌 META分析
- 王丽

- 作品数:77被引量:212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大剂量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
- 肇丽梅

- 作品数:384被引量:1,79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丙戊酸 药代动力学
- 刘云霞

- 作品数:130被引量:596H指数:13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化疗 中医药疗法 胃癌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