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4篇“ 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外科伤口感染的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外科伤口感染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包括调节段和自由段,调节段和自由段过渡连接,自由段的末端设置有负压引流瓶,调节段上设置有可贴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的垫片组件,调节段位于垫片组件上贴敷人体皮肤的...
- 蒙轩王勋王宏光
- 一种用于外科伤口感染监测的Pt-MOFs纳米马达及其涂层缝合线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外科伤口感染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外科伤口感染监测的Pt‑MOFs纳米马达和涂层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Cu基四(4‑吡啶基苯基)乙烯(TPPE)纳米尺度金属有机框架Cu‑MOFs在Pt纳米枝晶上选择性...
- 耿忠民 梁淑雅
- 手足外科伤口感染创面细菌分布及敏感性探讨
- 2024年
- 针对手足外科伤口感染创面细菌分布及敏感性进行详细探讨。方法 根据本院收治的手足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抽选2022.07~2023.07期间的150例患者用作研究,采集患者创面分泌物,给予细菌培养,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并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及敏感性。结果 150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共计150株,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占比为52.00%(78/150),相比革兰阴性杆菌占比36.67%(55/150)、假丝酵母菌占比11.33%(78/150)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其次为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及利奈挫胺的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霉素、万古霉素及利奈挫胺的敏感性较高;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挫胺的敏感性均达100.0%;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及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均达100%。结论 对于手足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而言,细菌主要分布于革兰阳性球菌,且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建议临床加强病原菌耐药检测,以此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促进其尽快康复。
- 傅强
- 关键词:手足外科伤口感染创面细菌敏感性
- 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及治疗
- 2024年
- 翟东良闫正先
- 基层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伤口感染患者,分析其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随机分为观察组(根据影响伤口感染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人。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且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 通过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对策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 刘利
- 基层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临床探析
- 2024年
- 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出现伤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2019年6月-2023年6月普外科外伤患者58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统计估算,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情况,以及伤口感染相关因素;普外科伤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①580例患者中,55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占比9.48%;对出现感染的患者开展细菌培养,其中3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为表皮葡萄球菌;5例为芽孢杆菌,3例为大肠埃希菌;②感染组中年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对比非感染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普外科伤口感染(X2=12.392,P=0.008,OR=3.68,95%CI8.93-21.95)、高龄(X2=7.473,P=0.015,OR=3.14,95%CI6.65-34.20)、体质量指数高(X2=3.687,P=0.012,OR=2.70,95%CI4.70-16.75)等有关系(P<0.05)。结论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较多,因及时分析原因,并鉴定感染类型,护理干预增强,从而降低伤口感染率,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李鸿政
-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
-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其临床治疗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通过探索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SSI)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 以52名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名出现术后伤口感染(SSI组)和26名未出现术后伤口感染(无SSI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级别、术前营养状态、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有无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营养状况、切口长度、有无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对术后伤口感染有显著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营养状况、切口长度这三个因素为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析结果提示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营养状况、切口长度等因素关系密切,对这些风险因素的控制和改善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
- 石恩富
-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切口长度
-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
- 目的:探究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法:从2021年1月31日开始至202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组,均为手术并发生感染者。并对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
- 林平斌滕建军孙昊
-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
-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 2023年
- 分析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部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对比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对组间的护理效果及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对。结果 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感染发生率方面,还是在康复质量与满意度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针对临床上外科手术对患者创伤性较强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够明确减少伤口感染风险,还能促进术后恢复效果,值得关注。
- 范强强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伤口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
- 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
- 2023年
- 分析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SSI)的因素,并总结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普外科2021.1~2022.12手术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26例术后出现SSI,对比出现SSI和未出现SSI患者的部分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引起SSI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和治疗对策。结果:SSI组和无SSI组患者年龄、营养状态、切口长度、有无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等资料对比,p<0.05;提示,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年龄、营养状态、切口长度、有无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与SSI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得出,高龄、营养不良、切口过大可能是导致普外科SSI的危险因素。结论 要加强对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和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后SSI的预防工作,根据实际考虑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发现感染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 戴红涛
-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杨佐明

- 作品数:74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术后感染 灌洗术 灌洗 低分子肝素 内固定
- 曾岩

- 作品数:158被引量:1,07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退变性腰椎侧凸 胸椎 融合术后 脊柱后凸 手术治疗
- 戴士峰

- 作品数:79被引量:3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深静脉血栓 灌洗术 术后感染 前交叉韧带重建 低分子肝素
- 李危石

- 作品数:268被引量:1,48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 矢状位 退变性腰椎侧凸 骨盆 胸椎
- 马加贵

- 作品数:12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胸骨 切口感染 心脏外科术后 深部 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