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38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章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一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包括:输液管和冲洗管;所述输液管用于传输药物,所述输液管前端形成有切口,以将药物输出;所述冲洗管用于传输冲洗液;所述冲洗管围绕所述输液管以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输液管的外侧;所述冲洗管的管壁上...
- 马燕兰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一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包括:输液管和冲洗管;所述输液管用于传输药物,所述输液管前端形成有切口,以将药物输出;所述冲洗管用于传输冲洗液;所述冲洗管围绕所述输液管以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输液管的外侧;所述冲洗管的管壁上...
- 马燕兰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它包括留置导管、输注药液接头,两者通过连接装置密封连接,留置导管上开有若干十字形切缝。十字形切缝在输注药液或抽回血时导通;无操作时截止,避免血块、纤维素...
- 牛丽君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导管、密闭无针输注药液接头,导管通过连接装置与密闭无针输注药液接头连接,导管壁上偏离导管中心轴面设有一导管切缝。导管切缝在不抽回血和不输、注药液时处于自然封闭状态,而当医护人员...
- 夏欣瑞文世昌于红春邴雪飞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导管、密闭无针输注药液接头,导管通过连接装置与密闭无针输注药液接头连接,导管壁上偏离导管中心轴面设有一导管切缝。导管切缝在不抽回血和不输、注药液时处于自然封闭状态,而当医护...
- 夏欣瑞文世昌于红春邴雪飞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导管、密闭无针输注药液接头,导管通过连接装置与密闭无针输注药液接头连接,导管壁上偏离导管中心轴面设有一导管切缝。导管切缝在不抽回血和不输、注药液时处于自然封闭状态,而当医护人员...
- 夏欣瑞文世昌于红春邴雪飞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探讨
- 杨华
- 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120例,依据有无发生CRT分为发生组(n=21)与未发生组(n=99)。收集入选患者一般资料、置管前血生化指标、PICC相关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PICC致CRT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CRT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肿瘤分期、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前PLT值、置管前D-D值、置管前FIB值、PICC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前D-D值、置管前FIB值、PICC自我管理能力是肺癌患者PICC致CRT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Ⅲ~Ⅳ期、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置管前D-D及FIB增高、PICC自我管理能力差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更易形成CRT。对肺癌患者PICC置管形成CRT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与控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降低CRT形成风险。
- 郭君王明琴朱珍
- 关键词: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影响因素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胰腺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与护理
-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胰腺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本院胆胰中心纳入的80例胰腺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
- 左珊珊王仁轩靳晓桐谢业花
- 关键词:胰腺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效果
- 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了解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确定导致PICC非计划拔管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室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39例患儿,置入1339根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19%(190例次)。占前3位的分别为导管脱出75例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57例次,疑似导管感染20例次,发生率分别为5.60%、4.26%、1.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型号、置管肢体、并发皮疹、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栓、CRBSI、疑似导管感染、并发症、并发症数量、季节、拔管地点、拔管时间、年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皮疹、导管相关血栓、CRBSI、并发症及导管留置时间是非计划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童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拔管原因具有儿童特异性,PICC导管管理及使用的医务工作者应重视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针对非计划拔管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王春立丁亚光陈芳娇王莉武莹曲京霞甄玉荣段颖杰
- 关键词: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