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3篇“ 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文章
脊髓电刺激治疗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SCS)治疗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诊断为下肢P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SCS植入手术分为SCS组和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记录治疗前(T_(0))以及治疗后7d(T_(1))、1个月(T_(2))、3个月(T_(3))、6个月(T_(4))及1年(T_(5))的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流灌注指数(PI)和皮肤血流量(SkBF)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疗效。结果共纳入46例下肢PAD患者,SCS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63.3±7.6)岁;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2.0±8.5)岁。SCS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前NRS评分[(7.9±1.0)比(8.3±1.0)分]、PSQI[(16.4±1.3)比(16.9±1.2)分]、PI[(0.32±0.12)比(0.29±0.08)]和SkBF[(28.65±6.39)比(30.48±4.77)灌注单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随访时间点SCS组的NRS评分和PSQI均低于对照组(均P_(组间)<0.05),PI和SkBF均高于对照组(均P_(组间)<0.05);SCS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和PSQI均低于T_(0)(均P_(时间)<0.05);PI和SkBF均高于T_(0)(均P_(时间)<0.05)。所有患者未发生SCS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无一例死亡。结论SCS治疗下肢PAD有效,可缓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下肢微循环。
史春雨吴纯房轩高献忠华敏王然曹缘张萍霞徐晨婕
关键词:脊髓电刺激疗法外周动脉疾病神经调控
2024版《慢性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的运动治疗共识》解读
2025年
2024年2月,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动脉外周血管疾病工作组与欧洲血管医学学会和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合作发布《慢性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的运动治疗共识》,该共识旨在促进和协助建立全面的运动计划,为有症状的慢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提供最佳建议,并针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提出了不同的运动训练方案。现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为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白雪甘秀妮艾翔冯双黄苗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间歇性跛行身体活动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演变——2024 ESVS《无症状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和间歇性跛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基于指南与循证医学证据剖析
2025年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让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重大挑战,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新型诊断技术、影像学评估手段及治疗策略的持续革新,该领域的诊疗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本研究基于2024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发布的《无症状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和间歇性跛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系统回顾近年国际相关指南并进行横向比较,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下肢PAD腔内治疗的策略演变、技术要点更新及临床证据等级展开深度剖析,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袁丁
关键词:临床实践指南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
免疫细胞在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疾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单体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疾病(T2DM-PAD)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为多见。最新观点认为T2DM-PAD是高糖下靶向动脉壁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免疫细胞是免疫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其引发的动脉硬化斑块核心不断扩大是T2DM-PAD的病理基础。但目前关于T2DM与PAD的联合报道较少,免疫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就免疫细胞与T2DM-PAD的相关性及中药单体的干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牛文晶王刚王军王军李梦虎刘振斌郭燕玲李梦虎蒋宜彪
关键词:免疫细胞中药单体
1990—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负担及公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1990至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LEPAD)的负担情况和不公平性,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15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的LE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损失生命年(YLD)率,变化趋势使用估计年变化百分比(EAPC)衡量。采用不平等斜率指数和集中指数量化国家间LEPAD负担的绝对不公平和相对不公平。结果: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LEPA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168.26/10万,死亡率为3.09/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4.30%和19.31%。1990至2021年,YLD率从16.23/10万降至15.58/10万,降幅达4.00%。女性患病率和YLD率高于男性,男性死亡率则高于女性。男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EAPC为0.22%,略高于女性的0.17%;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的EAPC为2.02%,高于男性的1.45%。女性的年龄标化YLD率下降速度快于男性,EAPC分别为-0.12%和-0.06%。不同国家间LEPAD负担差异显著,欧洲国家负担普遍较高,海湾国家负担增长速度更快。LEPAD患病率与社会人口指数(SDI)相关,高SDI国家的LEPAD患病率较高。公平性分析显示,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年龄标化YLD率的不平等斜率指数为52.90/10万,年龄标化YLD数的集中指数为0.038,较1990年下降,表明各国的绝对和相对不公平性改善。女性LEPAD的绝对不公平性始终高于男性,相对不公平性也于2021年转变为高于男性(2021年女性和男性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8和-0.026)。结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LE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但YLD率有所下降,不同性别、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提示各国应加强对40岁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的LEPAD早期筛查和健康教育,共享防控经验,共同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沈广电朱隆珠应佳瑶单诗怡罗泽宇蒋德楠吴静朱越锋
关键词:中老年人
肌少症与外周动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日益突出的全球公共问题,PAD患者易发生包括心脑血管意外、截肢、死亡等不良结局。肌少症,一种以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及躯体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老年综合征,与PAD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两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肌少症在PAD中患病率较高,且与PAD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肌少症可能作为评判PAD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PAD患者进行早期肌少症筛查可能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关于PAD患者肌少症的评估及治疗研究还相对较少,缺乏相关指南共识,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关注这一领域,并据此优化PAD患者的综合性管理措施。
邓偲婕王晓茜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一文读懂外周动脉疾病的术后注意事项
2024年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一种由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供血不足的疾病。手术是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血管旁路移植术、血管成形术(如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等。但是,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并非一而就,而是有诸多注意事项。
孙莉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术后注意事项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供血不足血管旁路移植术
外周动脉疾病抗栓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外周动脉疾病能显著增加主要肢体不良事件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抗栓治疗(包括单一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证明可以减少不良肢体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抗栓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保持血管重建后的开放,并减少外周缺血和截肢的发生率。然而,外周动脉疾病的最佳抗栓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仍不清楚,主要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最近,一些重要的进展,特别是COMPASS和VOYAGER研究,增加了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选择的证据。因此,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抗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并讨论无症状、症状稳定、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旁路术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抗栓治疗方案。
都丽萍岳跃栋唐筱婉陈跃鑫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运动与饮食干预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运动时疼痛,休息后缓解。运动干预、饮食干预以及两者联合干预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对外周动脉疾病产生影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联合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黏附性,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剂等饮食干预通过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影响斑块的形成,运动与饮食联合干预可产生协同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运动与饮食两种干预措施与外周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阐述不同干预方式的研究现况,为外周动脉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郑凯韩佩佩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运动干预营养干预
外周动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汉化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翻译外周动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vascula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ascuQOL)再施以优化,得到和我国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相契合的汉化版VascuQOL。方法 通过顺译、回译、修改条目、专家咨询、文化调适及预调查,得到汉化版VascuQOL;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302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量表的信效度展开检验。结果 汉化版VascuQOL各条目临界比值为3.086~17.605;量表各条目评分和总分之间的关联系数为0.237~0.695(P<0.01);量表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61~1.000,总量表内容效度为0.986;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找到特征根在1以上的5项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是67.39%,Bartlett’s球形检验中χ2值为3289.061(P<0.01);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作为校标,Pearson相关分析为0.697;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ɑ系数为0.871,各维度Cronbach’sɑ系数分别为0.893、0.859、0.759、0.569、0.727(P<0.01);重测信度为0.996。结论 汉化版VascuQOL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
卢莎刘丽萍向波王瑶黄萍岑熙曾秋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外周动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信度

相关作者

胡大一
作品数:3,576被引量:29,537H指数:6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李觉
作品数:214被引量:1,344H指数:1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踝臂指数 高血压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外周动脉疾病
杨进刚
作品数:232被引量:2,898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郑黎强
作品数:146被引量:1,14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患病率 踝臂指数 农村人口 高血压人群
彭潇
作品数:13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代谢综合征 外周动脉疾病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