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篇“ 复合氧化塘“的相关文章
武汉市墨水湖复合氧化塘叶绿素a的研究
1993年
本文报道1988年3月至1989年12月对武汉市墨水湖地区复合氧化塘叶绿素a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叶绿素a在五个中每年出现春秋两个高峰,最炎热的夏季和冬季出现峰谷,后者更低,1989年叶绿素a测定值和高峰值均较1988年的高,叶绿素a的季相变化在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叶绿素a与水温、不同状态磷的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水温和磷对藻类生长在各具有不同的影响,5~#中磷已成为藻类潜在限制因子。
唐赢中严国安李益健
关键词:复合氧化塘叶绿素A藻类
武汉市墨水湖复合氧化塘中溶解氧的研究
1993年
1988年3月至1989年12月对武汉市墨水湖复合氧化塘中的溶解氧及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体有机负荷相当高,水体微生物代谢及有机物分解十分旺盛,各大多数时候溶解氧是'供不应求'的,特别是低温季节各'氧亏空'现象时有发生。净初级生产力只有在个别月份出现,多数月份即使在好氧中也在检测限以下。但在一组氧化塘的五个中除1~#未测出溶解氧外,其它各表层大多有溶解氧存在,而且随着号顺序呈增加趋势。
李益健唐赢中
关键词:复合氧化塘溶解氧初级生产力
武汉市一组复合氧化塘藻类与某些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992年
报道了从1988年3月至1989年12月对武汉市墨水湖地区一组复合氧化塘中藻类总细胞数(ACN)、叶绿素a(chl·a)与水温、透明度、总氮(TN)、总磷(TP)、总溶解磷(TDP)、溶解磷(DP)、非溶解磷即总磷与总溶解磷之差值(TP-TDP)等的相关性及ACN与chl·a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这些相互关系对氧化塘处理效果、氧化塘水质变化的指示意义.
唐赢中李益健
关键词:氧化塘藻类生态因子
武汉市墨水湖地区复合氧化塘对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1992年
氧化塘的设计和运转管理的主要指标是有机污染物(BOD、COD)、悬浮物、及氮磷的去除率等。目前对氧化塘病原微生物的去除能力,氧化塘出水中的病原菌进入受纳水体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还研究得比较少。笔者调查研究了武汉市墨水湖地区复合氧化塘对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受纳水体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张甲耀陈厚华杨国栋刘红星
关键词:污水氧化塘大肠菌群去除率
墨水湖地区复合氧化塘藻类及其季相、年际演变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报道了1988年3月至1989年12月对武汉市墨水湖地区复合氧化塘中藻类种类鉴定、藻类总细胞数、叶绿素及有关指标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氧化塘藻类种类、种群结构、叶绿素及其季相变化和从1到5的空间变化与其他富营养化水体和氧化塘的藻类学研究结果基本相似,但也显示了重要差别。
唐赢中严国安李益健
关键词:复合氧化塘藻类
武汉市墨水湖地区复合氧化塘藻类生态学研究
唐赢中
关键词:藻类复合氧化塘生态学污水处理
武汉市墨水湖地区复合氧化塘研究
王亚龄 周帆 杨文进 李益健 王照之 巩辉 陈艺华 邓南圣 杨扬 夏淑芬 张国安
该课题共设置十个子专题。研究成果解决了氧化塘处理技术的关键。内容包括:提供了适合于华中地区氧化塘处理工艺的最佳流程组合形式;提出了采用季节性曝气这一创新工艺,基本解决了氧化塘冬季处理效率低的难题;首次较系统地对氧化塘积泥...
关键词:
关键词:曝气氧化塘法

相关作者

李益健
作品数:29被引量:386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研究主题:藻类 围栏 复合氧化塘 污水 生理特征
唐赢中
作品数:17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
研究主题:藻类 复合氧化塘 城市 氧化塘 城市粪便
严国安
作品数:43被引量:924H指数:1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研究主题:藻类 小球藻 污水 水生植被 普通小球藻
张甲耀
作品数:80被引量:1,336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 生物降解 铜绿假单胞菌 木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