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54篇“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文章
- 主动免疫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探讨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治疗中应用主动免疫联合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方法 在2020年11月到2022年11月选择12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分组为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情况下增加主动免疫治疗)和研究组60例(主动免疫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组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治疗效率、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再次妊娠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一定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和对照组比较改善,为P<0.05;研究组的再次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 主动免疫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良好,能够使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凝血功能不断改善,促使妊娠率提升,临床适合应用。
- 方媛卫兵
- 关键词:主动免疫低分子肝素复发性自然流产
- 胚胎停育与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遗传学诊断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分析复发性自然流产及停育胚胎的遗传学病因,明确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类型,为指导患者治疗及下次妊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23年12月的276例进行CMA检测的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276例流产组织中共检出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多倍体、拷贝数变异等在内的141例致病性染色体异常,致病性异常检出率为51.2%(141/276),检出可能致病性异常11例,占4.0%(11/276),意义不明确异常3例,占1.1%(3/276)。276例流产组织中246例为孕8周左右胚胎停育,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122例,检出率为49.6%(122/246);30例为孕早期自然流产,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19例,检出率为63.3%(19/30)。育龄自然流产及胚胎停育患者235例,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112例,检出率为47.7%(112/235),高龄自然流产及胚胎停育患者41例,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29例,检出率为70.7%(29/41)。结论胚胎停育与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致病性染色体异常率较高,遗传因素在自然流产及胚胎停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CMA对流产组织进行检测有助于明确自然流产及胚胎停育的病因,对指导下次妊娠有一定的意义。
- 武雁宋晖路天祥张建芳宋婷婷
- 关键词:胚胎停育复发性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
- HLA和I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 2024年
-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由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其中育龄女性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内分泌功能异常、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异常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均可导致RSA发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家族与白细胞介素(IL)家族基因多态性,在母-胎界面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HLA和IL基因突变,可致育龄女性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导致育龄女性发生RSA的主要因素。笔者拟就HLA和I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RSA相关性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张少华林爱齐张玉董晓云刘红英
-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基因多态性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育龄女性
- 养血安胎方调节自噬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养血安胎方调节自噬影响胎盘血管生成进而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机制。方法对妊娠小鼠分别使用雷帕霉素、3-甲基腺嘌呤及养血安胎方进行干预,收集小鼠胎盘,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妊娠小鼠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Fibrinogen及CD34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p62、Beclin1、LC3Ⅰ和LC3Ⅱ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胎盘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雷帕霉素(Rapa)组小鼠取材时体重明显减轻,胚胎吸收率明显增加,HE染色、Masson染色及PCNA与Fibrinogen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发育变差;透射电镜结果与p62、Beclin1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自噬水平明显增加;CD34、VEGFA和p-VEGFR2蛋白表达显示胎盘血管生成异常;与Rapa组比较,Rapa+养血安胎组小鼠取材时体重明显增加,胚胎吸收率明显降低,HE染色、Masson染色及PCNA与Fibrinogen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发育得到明显改善,透射电镜结果与p62、Beclin1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自噬水平明显降低,CD34、VEGFA和p-VEGFR2蛋白表达显示胎盘血管生成增加。结论养血安胎方通过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自噬,改善妊娠小鼠的胎盘发育状况,促进胎盘的血管生成,从而降低了流产率。
- 姚伟洁闫仕祺袁偲偲贡磊磊冯欣
-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自噬雷帕霉素
- 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治疗潜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2%~5%的育龄期女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源于多种组织的中胚层间充质的非造血成体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等特性,对于RSA患者的生育结局具有改善作用,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探明了不同来源的MSCs改善RSA患者妊娠结局的作用与机制,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王清仪刘晓芳冯晓玲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复发性自然流产干细胞治疗
- 圣草酚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圣草酚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药物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圣草酚(ERI)不仅是p‑SMAD1信号通路的激动剂,而且也是BMPR2的潜在激动剂;并且体内实验说明其能够逆转由LPS导致的异常生殖表...
- 杨龙 张璇 顾文文 王健 杨舒涵 石燕 连文博 甘婕 徐浩然
- 血清miR-199、miR-21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流产再发生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miRNA-199、miR-21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流产再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诊治的RSA患者95例,根据是否再发生流产分为再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miR-199、miR-21水平。随访观察95例RSA患者孕28周流产再发生率。比较再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miR-199、miR-21水平;分析RSA患者流产再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miR-199、miR-21对RSA患者流产再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95例RSA患者均无失访,其中孕28周流产再发生24例,发生率为25.26%(24/95),71例未发生。再发生组年龄≥35岁、自然流产次数≥4次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孕酮水平及超声多模态评分均低于未发生组(均P<0.05)。再发生组血清miR-199、miR-21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自然流产次数≥4次(OR=2.984)及血清miR-199(OR=4.141)、miR-21(OR=4.926)水平升高是RSA患者流产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超声多模态评分(OR=0.206)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199、miR-21水平预测RSA患者流产再发生的AUC分别为0.779、0.80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7、2.95;两者联合预测AUC为0.90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RSA患者血清miR-199、miR-21均呈高表达,与流产再发生密切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流产再发生的价值较高,有助于指导临床做进一步决策与治疗。
- 张船华王凯怡陈鑫
-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微小RNA-21
- GnRH-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糖皮质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医院妇科就诊的120例EMT合并RSA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GnRH-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血清性激素水平、妊娠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炎症介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产率(46.67%)高于对照组(26.67%),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a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于EMT合并RSA患者中可以有效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妊娠情况,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 袁玉香张莹莹郭亚飞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糖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复发性自然流产
- 养血安胎方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胎盘血管生成与自噬的调控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养血安胎方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肾虚血瘀型RSA小鼠模型,养血安胎方干预后收集小鼠胎盘,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胎盘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胎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及CD34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p62,Beclin 1,LC3Ⅰ和LC3Ⅱ的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胎盘的超微结构。结果与RSA组比较,RSA+养血安胎组小鼠取材时体重显著增加,胚胎吸收率显著降低;HE染色、Masson染色及PCNA、Fibrinogen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发育状况明显改善,透射电镜结果与p62、Beclin1和LC3Ⅱ/LC3Ⅰ的蛋白表达显示小鼠胎盘自噬水平明显降低,CD34、VEGFA和p-VEGFR2蛋白表达显示胎盘血管生成明显增加。结论养血安胎方能够改善RSA小鼠的胎盘发育状况,促进胎盘血管生成,其方式可能与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自噬有关。
- 姚伟洁闫仕祺袁偲偲贡磊磊冯欣
-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血管生成小鼠胎盘
- 二天养胎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二天养胎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SA)血栓前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海南省中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RSA血栓前状态早期妊娠,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分为2组,二天养胎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肝素治疗组)。其中肝素治疗组入院后给予患者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4100 U,每日1次,用药至孕12周。联合治疗组同期予中药二天养胎汤口服。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凝血指标及生长因子和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LIM激酶1/丝切蛋白(ROCK/LIMK1/Cofilin)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肝素治疗组相比,其总有效率及活产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但联合治疗组与肝素治疗组相比,其中医证候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各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凝血指标均有改善(P<0.05);肝素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有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与肝素治疗组相比,其凝血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孕激素及血清相关因子无明显差别(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凝血指标均有改善(P<0.05);肝素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一氧化氮(NO)、透明质酸(H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 向丽娟戴海青戴小萍曾根周意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低分子量肝素
相关作者
- 张建平

- 作品数:428被引量:3,821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复发性流产 妊娠 复发性自然流产 早期妊娠 流产患者
- 陆宏

- 作品数:103被引量:3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指长 汉族 回族 波动性不对称 基因多态性
- 刘玉昆

- 作品数:77被引量:57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复发性自然流产 妊娠 复发性流产 流产患者 胰岛素抵抗
- 霍正浩

- 作品数:230被引量:6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指长 汉族 基因多态性 回族 单核苷酸多态性
- 陈慧

- 作品数:226被引量:1,46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复发性流产 流产患者 妊娠 复发性 复发性自然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