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篇“ 复发周期“的相关文章
利用Virtual Quake地震模拟器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复发周期
2023年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断裂上。本文依据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断层面物理力学参数、断层滑移速率等基础资料,构建断裂带三维模型,基于Virtual Quake地震模拟器开展鲜水河断裂带准静态数值模拟。对七条分支断裂独立模拟的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的最大震级和复发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模型长度影响震级大小,滑移速率影响地震复发周期。断层面几何弯曲展布使得断层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弯曲处出现应力积累的现象,易触发地震,并出现了地震分段破裂现象,降低了几何弯曲断层的地震频次,为强震的孕育创造了条件。联合模拟的10000年时间内,鲜水河断裂带共发生了33次M≥7.0地震,最大震级为M7.6,地震活动性呈现一定的活跃期与平静期。断层系统地震间的相互应力作用和复杂的断层几何结构影响着地震迁移的复杂性。道孚断裂上相距40年发生两次M≥7.0地震,乾宁断裂北端相距5.8年发生M≥7.0双震,此类现象与历史地震有一定的相似性。
李晓帆马延路解滔岳冲吉平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三维数值模拟地震活动性VIRTUALQUAKE
三河—平谷地区b值和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以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8级地震构造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华北历史地震目录和现代中小地震目录,在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G-R关系用最小二乘法对华北地区与三河—平谷地区的b值和复发周期进行时间扫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b值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趋于稳定,分别为0.67和0.82;而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的7、8级地震复发周期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逐渐增大,直到2015年分别在50、200年和5000、35000年以上,这说明三河—平谷地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
肖修来李莹甄许同旭沈军
关键词:B值复发周期
1934年马尼拉海沟中部7.5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计及引发海啸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马尼拉海沟是南海最具危险性的潜在海啸源.为了在南海开展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本文利用地震矩率法估计1934年2月14日发生在马尼拉海沟中部7.5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并结合COMCOT数值模型模拟重现本次强震所引发的海啸的传播情景,给出南海周边地区的海啸波到时和波高信息,以弥补历史资料不足.同时分析震源位置变化对波高的影响,为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地区的海啸预警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洪明理霍振香任鲁川
关键词:海啸数值模拟地震复发周期马尼拉海沟
微波治疗仪单用与联用中草药对扁平疣的疗效及复发周期对比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对比微波治疗仪单用与联用中草药对扁平疣的疗效及复发周期。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共有96例扁平疣患者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微波治疗仪单用治疗扁平疣。对照组则采用微波治疗仪联用中草药对扁平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发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评价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患者6个月复发、1年内复发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年内未复发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患者一年内复发患者平均复发周期为(250.25±10.15)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6.26±11.25)d。结论微波治疗仪联用消疣汤对扁平疣患者治疗,具有活血止痛、止痒消斑、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申宇鸿
关键词:微波治疗中草药扁平疣疗效复发周期
地震复发周期性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一项在意大利的对比分析研究
2014年
开展严格而客观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真实地震活动对比测试,是进行任何负责任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前提。针对意大利境内实际发生的地震活动,将经典概率性方法(PSHA)得到的意大利抗震标准的参考灾害图与基于新的确定性方法(NDSHA)获取的可供参考的地震动图进行了交叉对比和测试。通过对大量可能地震的真实地面运动的模拟,结果表明,NDSHA方法可以给出可靠的设计地震的合理定义。NDSHA的灵活性可用于解释地震复发周期性,并可用于产出特定复发周期的地面运动图,以便与PSHA方法所获取的地面运动图进行直接对比分析。
A PeresanA MagrinA NekrasovaV G KossobokovG F Panza王林
关键词:地震灾害复发周期
利用地震复发周期考察汶川8.0级地震前兆异常
2012年
通过对汶川M_S 8.0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扫描,发现地震发生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地震复发周期均出现低值异常。因此,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区进行异常判断,地震复发周期是一个可以参考利用的指标。
李卫平冯蔚管见王科英明跃红
关键词:地震复发周期
率和状态相关摩擦律与地震复发周期的研究
早期岩石摩擦试验显示,岩石间滑动有两种形式,不稳定滑动(粘滑)和稳定滑动(蠕滑)。研究发现,岩石界面的粘滑过程与地震的发震过程相类似,粘滑已成为地震形成机制之一。因此,粘滑现象的研究对分析断层稳定性和理解地震形成过程具有...
郭宝玲
关键词:地震复发周期
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地震复发周期与危险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从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出发,借助历史中强震复发周期和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对该区强震的危险性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6级和7级地震复发周期分别为18年和95年。目前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接近6.5级地震的复发时段,值得注意地区为NNE向郯庐断裂与NW(或N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以及4级地震活动集中区附近。
曹凤娟唐喆尹德录王亮王岩李彤霞
关键词:郯庐断裂地震活动复发周期
汶川M_s 8.0地震大震复发周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NE向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以映秀、北川为中心的长达3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大震复发属于特征地震模式.本文在考虑地形差异影响下,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汶川地震的大震复发周期进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大震复发周期为3908~4482a,该结果与古地震、断层滑动法、地震矩率、GPS数据确定等给出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定量依据.
李玉江陈连旺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地震复发周期数值模拟
粘弹性数值模拟龙门山断裂带应力积累及大震复发周期被引量:42
2012年
2008年5月12日在低地形变速率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突发汶川强震,引发人们对该地震孕震机制的思考。本文根据GPS观测资料确定边界条件,通过三维粘弹性数值模拟探讨了汶川地震的孕震机理,计算了该区域岩石圈的应力增加速率和积累过程,以及汶川地震同震应力变化与震后应力松弛,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汶川8.0级大地震的复发周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推挤造成青藏高原的物质东流,高原中、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断裂带处遭到相对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之后,部分中、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断裂带下堆积产生应力集中。两个重要因素为应力集中提供了重要控制作用:其一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较低的粘滞系数与四川盆地中、下地壳较高的粘滞系数的差异,其二是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Moho面深度在龙门山断裂带的突变。低应变速率的龙门断裂带岩石圈在数千年时间尺度的应力积累过程中,脆性上地壳的应力随时间近乎线性增长,并且上地壳深部的应力增长率超过浅部,6000年内应力积累最大量达到-21.6MPa,应力增长速率为-0.0036MPa/a;而柔性的中、下地壳以及岩石圈上地幔的应力在增长一段时间之后趋于稳定。在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受到的压应力从断层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减小,而剪应力从西南到北东方向逐渐增大,应力状态有利于地震发生时断层的破裂方式从西南的逆冲运动向北东的逆冲兼走滑运动的方式发展。通过应力积累与地震应力降的计算得到汶川8.0级大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5400年。
柳畅朱伯靖石耀霖
关键词:汶川地震动力学成因应力集中复发周期

相关作者

刘正荣
作品数:17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预报 复发周期 震级 余震
王华林
作品数:57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古地震 活动性 断裂带 地震序列
李莹甄
作品数:66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活动性 震源机制解 震前 地震 地震学
石耀霖
作品数:494被引量:3,038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地震 青藏高原 有限元模拟 地震活动性
刘杰
作品数:327被引量:2,621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序列 M 地震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