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99篇“ 增强扫描技术“的相关文章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
- 2025年
-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图像质量保证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收集了80名女性患者的动态磁共振成像数据,使用0.TMR+DWI、T2-tirm-tra、T1-fl3d-tra-nonfs-radial等多种扫描序列,以及3D-FSPGR-FS-CET1WI增强的动态扫描方法。通过对这些扫描序列和成像技术的分析,研究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80名患者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标准。T1WI和T2WI脂肪抑制技术在扫描平面和DWI中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形状、轮廓和大小。3D-FSPGR-FS-CET1WI动态增强扫描则能清楚地展示病变的内部血液供应情况,以及相关的症状如皮肤增厚、肿胀、淋巴结和受影响的胸部肌肉。结论 选择正确的扫描序列,结合脂肪抑制技术和适当的b值选择,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减少运动伪影,从而保证图像质量,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 肖阳
- 关键词:乳腺
- 肺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分析研究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选择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开展胸部平扫和肺动脉期、肺静脉期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以综合评定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结果 分析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发现,41例患者诊断为肺栓塞,能精确发现145处栓子,其中13处为左右肺动脉主干,57处为叶动脉,55处为段动脉,18处为亚段动脉,2处为亚亚段动脉。50例患者经综合评估,结果为阳性48例,阴性2例,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结果为阳性46例,阴性4例。双期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敏感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100.00(2/2),准确度为96.00%(48/50)。结论 临床诊断肺栓塞时采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具有显著的检测和诊断效果,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值得应用。
- 柴清华杨瑞刘继伟弓莉
- 关键词:肺栓塞多层螺旋CT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其进行检查。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一致性及影像学表现。结果30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中,金标准检查结果示216例为肝脏疾病,剩余84例为其他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检查结果示肝脏疾病患者212例,其他患者88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诊断敏感度为95.83%(207/216)、特异度为94.05%(79/84)、准确度为95.33%(286/300)、阳性预测值为97.64%(207/212)、阴性预测值为89.77%(79/88)。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检查结果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一致较高(kappa=0.787)。216例确诊的肝脏疾病患者中,100例患者肝内存在较明显的病灶影。216例患者中20例患者肝内存在多发小强化病灶,有3例患者肝内多发小病灶在进行平扫以及超声检查后并未进行提示。在对患者进行二期扫描,即门静脉期扫描时图像显示216例患者下腔静脉、门静脉与其分支、脾静脉、肝静脉均能清晰显示,脾脏均匀强化,肝实质均匀强化。在一期扫描中强化病灶患者40例,在二期扫描中密度显著降低,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12例患者门脉主干存在充盈缺损。在动脉期并未表现出显著变化的20例患者,在二期扫描中边缘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在进行三期扫描或延迟扫描时,该20例患者可见病灶造影剂逐步向中心进行充填,另外还有10例患者病灶在二期扫描时表现出不规则强化。在将患者图像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后发现,216例患者中,100例患者诊断为肝血管瘤,70例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肝癌,30例患者存在肝内多发转移以及门脉癌栓,还有16例患者诊断为肝脓肿。患者肝脏血液的主要供应来源为�
- 张婧婷
- 关键词:肝脏疾病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 MRI与CT增强扫描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
- 2024年
-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增强扫描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1例,均给予MRI扫描与CT增强扫描,以直肠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扫描与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度。结果:91例直肠癌患者金标准发现T1-2期30例、T3期45例、T4期16例。将两种检测结果与金标准结果进行比对,其中,CT增强扫描发现T1-2期22例、T3期32例、T4期11例,MRI扫描发现T1-2期27例、T3期39例、T4期15例。MRI扫描的术前各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93.33%vs.73.33%、86.67%vs.68.89%、87.50%vs.56.25%)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且MRI扫描的诊断总准确率(89.01%vs.68.13%)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中,MRI扫描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T增强扫描,可在临床诊疗中发挥辅助作用。
- 严伟贞颜容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CT增强扫描直肠癌
- 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关于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择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80例,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以上患者均给予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该项检查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比80kv及100kv下原发性肝癌的扫描图像质量。结果:80例疑似肝癌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26例为阳性,54例为肝癌。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的疾病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44%、76.92%、88.75%。肝癌患者的VNC参数结果显示,其BF明显升高,BV升高,出现TTS延长和PS增加,相比于良性结节存在明显差异,P<0.05。80kv及100kv的扫描图像结果评分,分别为3.62±0.22,3.69±0.24分,对比t=1.923,P=0.056>0.05。结论: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于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可获得理想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准确检出疾病,向病症诊断提供有利参考依据,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吕绍兴熊辉
- 关键词:双能量低剂量增强扫描技术原发性肝癌图像质量
- 颅脑3D增强扫描技术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本文研究探讨颅脑3D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四种常见的颅脑肿瘤(垂体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在多项动态强化指标(MSI、MCER、Tp等)上的差异。结果 根据表1数据,各肿瘤在MSI、MCER、Tp、HL、S03、S06、S36等动态强化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表2数据,各肿瘤之间对比,垂体瘤与神经鞘瘤在MCER、HL、S03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垂体瘤与胶质瘤在Tp、HL、S03、S06等指标上也有明显差异,同理,脑膜瘤与神经鞘瘤在MSI、MCER指标上,神经鞘瘤与胶质瘤在MCER指标上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D增强扫描技术对颅脑各种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颅脑肿瘤的临床检测和诊断过程中,通过动态强化指标的应用,能够有效区分各种类型的颅脑肿瘤,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蔡华辉
- 关键词:颅脑肿瘤
-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在肝脏疾病的有效性评估
- 2024年
- 分析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肝脏疾病患者分为各组内均含有5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方法;电脑抽号法),前组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后组接受常规螺旋CT技术诊断,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成像满意度、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效果理想。
- 黄伟杰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脏疾病有效性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
- 2024年
- 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监测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乳腺病变患者,在手术病理检查和诊断前,分别进行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根据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显示,在100例患者中,共检出乳腺病灶124个,包含良性69个、恶性55个;而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检查显示,66个良性病变和58个恶性病变,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良恶性病变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恶性病变的边界不规则性以及肿块或结节、周围组织受累及情况更突出,P<0.05。结论 对乳腺病变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定性诊断中,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进行检查判断,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顾晨琦
- 关键词:磁共振乳腺病变
- DR与腹部CT增强扫描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价值分析
- 2024年
- 对比分析腹部CT尿路造影(CTU)与DR静脉尿路造影(IV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项目拟从2021年六月到2023年六月共68名接受 CTU及 IVU检查诊断的泌尿系统结石病人,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尿路内多个位置发现的结石的时间及准确性,并比较两种检测手段在泌尿系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U对于泌尿系结石的确诊率为97.06%,IVU为60.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U在泌尿系结石的检查中具有比 IVU更灵敏、更特异的优点,但其成本及病人所承受的放射剂量也比较大,两者各有所长,只有掌握好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才能达到最佳的结果。
- 代涌涌
-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静脉尿路造影
- GE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的应用方案的选择
- 2024年
- 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GE64排螺旋CT 的低剂量检测法团注扫描技术和团注追踪触发技术二种增强及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本研究共有123个研究对象参与了此项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23个临床考虑的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选取小剂量测试法团注技术(66例)和智能追踪触发团注技术(57例)。通过分析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以及比较对同一区域动脉血管CT值的测量。结果 显示两种扫描技术的影像质量评分结果能基本满足诊断要求。低剂量治疗组上腔静脉、主静脉和升主动动脉 CT均显著小于静脉注射智能跟踪推注治疗,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增强技术都可以满足肺动脉CTA查需要,但是,低剂量的团注扫描法可以获得更好的肺动脉 CTA血管成像。同时其注射的对比剂用量也更少。
- 陈磊许雪君
- 关键词:肺栓塞
相关作者
- 谢井文

- 作品数:24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听神经瘤 膝关节 病理学
- 巩晓艳

- 作品数:20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研究主题:64排螺旋CT CT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护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
- 杨芸

-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西门子 双源CT双能量 低剂量 增强扫描技术 原发性肝癌
- 刘广月

- 作品数:45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干式 CT增强扫描 子宫肌瘤 激光 射频消融治疗
- 姚田岭

- 作品数:17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肝外胆管癌 DTI 弥散张量成像 64排螺旋CT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