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58篇“ 城市旅游经济“的相关文章
- 数字经济对长三角中心城市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在内外部冲突频发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增强旅游经济韧性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2年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旅游经济韧性和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综合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市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旅游经济韧性,并在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城市旅游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小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更为显著;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中,数字经济的正向影响强于非试点城市;相比非都市圈城市,都市圈城市的积极影响更明显。
- 夏运煌姚建盛黄毅刘艳玲
- 关键词:数字经济长三角城市群
- 城市旅游经济的高铁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 2025年
- 研究沪昆高铁2007—2019年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其次,通过动态效应模型,探讨了高铁建设产生的长期经济效应,结果显示该效应持续存在;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分析了高铁的作用机制,发现旅游科技创新在高铁推动旅游经济中的中介效应占比最高,优于旅游产业结构和交通通达度。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的旅游经济影响正向且持久,随着建设周期的推移,旅游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实现高质量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
- 徐玉萍董晓梅王宗宇
- 关键词:高铁旅游经济
-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 2025年
- 拓展和深化旅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城市、大城市及历史文化名城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供给水平等渠道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 高亚佳黄裕洪
- 关键词:旅游经济区域经济双重差分模型
- 城市旅游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 2024年
-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将城市旅游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挖掘并利用地方文化、历史、自然等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文章分析城市旅游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提出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希望可以为地方经济繁荣和旅游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 王显亮
- 关键词:城市旅游经济地方特色产业旅游业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2008—2019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探索性回归及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探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高(H-H)和低−低(L-L)集聚的城市数量较多,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两级分化格局;H-H集聚区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2008—2019年,研究区总体集聚格局相对稳定,但局部地区集聚格局有所变化。②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子最优组合为旅游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生态环境状况;旅游外汇收入影响因子最优组合为旅游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生态环境状况。③各因子影响程度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各因子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随样本单元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各城市制定相应的旅游经济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林玉英靳一东张发梓葛阳张琳伍世代
- 关键词:旅游经济优秀旅游城市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
- 美食节事提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湖南湖北两省27个地级行政区的QCA分析
- 2024年
- 本文运用csQCA(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湖南、湖北两省27个地级行政区为例,从美食节事开发、城市配套建设、纾困促销政策三维度探讨以美食节事提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一是美食提振要素是替代变量,旅游支持要素是互补变量,二者对提振路径形成缺一不可。二是活化利用、人居环境变量分别是最重要的美食提振要素与旅游支持要素。三是存在主动提振(“活化-配套-政策”主动提振、“活化-环境”主动提振、“活化-促销”主动提振)、被动提振(“文化-环境-政策”被动提振)、全面提振(“美食-服务-政策”全面提振)三主类及五次类提振路径。
- 王雅晨唐嘉耀
- 关键词:城市旅游经济
- 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 2024年
- 高铁时代到来,掀起“高铁+旅游”风潮,引起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高铁开通范围的加大,增强了区域旅游能力。现有研究文献显示,高铁开通对旅游产业和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关于高铁开通与城市旅游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文章以全国地级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DID分析法实证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要素聚集和城市旅游通达度具有双重正向影响效应,高铁开通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实力与活力。
- 陈春丽
- 关键词:高速铁路城市旅游旅游经济
- 环渤海城市旅游经济与人居环境韧性协调关系
- 2024年
- 沿海城市人居环境是滨海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易受灾害威胁。文章选取2010—2021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旅游经济与人居环境韧性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旅游经济与人居环境韧性发展水平均呈波动缓升态势,但后者整体优于前者;两系统空间分异特征相似,均呈以天津、大连和青岛3个典型旅游城市为高值区的“多极”格局,低值区集中于环渤海西北与西南区域。(2)旅游经济与人居环境韧性协调水平由研究期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渐向研究期末的勉强协调阶段演进,协调发展类型主要为濒临失调-旅游经济滞后型;以天津、大连和青岛为代表的典型旅游城市协调水平高于沧州、滨州、锦州、葫芦岛等非传统旅游城市。(3)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始终是两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瓶颈,入境旅游市场低迷、中国国内游客接待数量不足及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共同制约二者协调发展。
- 丛雪萍王拥霞杨俊田深圳
- 关键词:旅游经济人居环境韧性滨海旅游
- 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 2024年
- 从丝绸之路各沿线城市的独特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合作前景看,统筹协调国际旅游合作走廊、国内旅游合作区的空间格局,在现有多边合作组织的作用下,持续开放和革新旅游政策、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旅游文化交流、积极引导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客流。建立健全政府协商机制、日常工作机制、投资促进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应成为协调丝绸之路各节点城市旅游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正当之策。
- 陈蕾
- 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 高铁对四川省中小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区域旅游经济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高铁的广泛建设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背景下,区域旅游经济迎来了新的增长点。文章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和旅游系统理论,分析高铁的发展与四川省中小城市旅游经济建设的内在机制,并以实例验证高铁影响其旅游经济渠道。
- 赵佳毅
- 关键词:旅游高铁交通运输经济
相关作者
- 黄震方

- 作品数:330被引量:8,895H指数:57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旅游 旅游地 旅游经济 旅游业 影响因素
- 马耀峰

- 作品数:467被引量:6,525H指数:46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流 旅游 入境游客 旅游流
- 李伟

- 作品数:12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初中物理 物理规律 网络业务流 网络视频流 数据清洗
- 郭静

-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旅游经济 国内旅游收入 旅游外汇收入 旅游经济影响 旅游经济发展
- 徐福英

- 作品数:67被引量:39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乡村旅游 城乡统筹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城市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