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26篇“ 坐骨神经“的相关文章
针灸缓解坐骨神经痛的技巧
2025年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针灸,这一源自中医的传统疗法,因其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显著效果而受到关注,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副作用小的治疗选择。针灸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与其他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使其在综合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
张敏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副作用个体化治疗针灸
髓样抑制细胞促进坐骨神经的损伤后修复
2025年
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者下肢的正常功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失。现如今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形态修复的外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并不代表着其功能性的完整恢复。为了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损伤后修复,从细胞分子层面进行治疗,本文总结了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望从细胞分子层面出发来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再生修复。因此,MDSC治疗损伤的坐骨神经是一个开创性的想法,为临床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唐文韬(综述)李丹
关键词:坐骨神经病
普伐他汀对大鼠坐骨神经压碎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背景:普伐他汀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药物,目前发现其在中枢神经损伤的治疗上也能发挥有益作用,然而其机制仍未可知。目的:探究普伐他汀治疗能否加速坐骨神经压碎损伤的功能恢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暴露但不损伤+生理盐水灌胃)、阴性对照组(坐骨神经压碎损伤+生理盐水灌胃)、普伐他汀组(坐骨神经压碎损伤+普伐他汀灌胃)。普伐他汀组大鼠术后普伐他汀(5 mg/kg)灌胃治疗1周,其余两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术后第2,4,6,8周末测量各组大鼠的坐骨功能指数;术后8周末测量腓肠肌湿质量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纤维直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RT-qPCR检测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普伐他汀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更快(P<0.05),更接近于假手术组水平,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更低(P<0.05)且接近假手术组,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或P<0.01),坐骨神经中生长相关蛋白43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增加更多,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数值更大(P<0.01)且与假手术组更接近。结果说明,普伐他汀的治疗加速了坐骨神经压碎损伤的功能恢复,其可能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及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
刘赞安冉李宝成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普伐他汀神经营养因子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坐骨神经痛关键基因筛选与生物学功能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基因表达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中的潜在关键基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利用GEO数据库收集坐骨神经痛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采用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讨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同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以识别潜在的关键基因。结果共筛选出33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16个上调,188个下调。GO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应激反应和防御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富集显著。KEGG分析提示PPAR信号通路与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GSEA分析发现细胞周期和单纯疱疹病毒1感染通路的显著富集。PPI网络分析识别出HMMR为关键基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坐骨神经痛的分子机制和潜在靶基因,为深入理解其病理生理提供了新视角。此外,HMMR作为关键基因被发现,为未来的治疗策略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余帅江沈鹏罗晓舟赵新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治疗靶点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JO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吴建湘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针灸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
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小鼠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评价布比卡因脂质体(LB)用于小鼠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 6~8周龄, 体质量25~3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A组, 1.33% LB 80 μl;B组, 1.33% LB 40 μl;C组, 0.66% LB 80 μl;D组, 0.66% LB 40 μl。各组注射相应浓度和容量的LB行坐骨神经阻滞。分别于坐骨神经阻滞即刻、阻滞5 min、和每隔1 h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 直至其恢复至阻滞即刻水平停止测定。绘制坐骨神经阻滞时间-MWT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各组小鼠坐骨神经阻滞时间-MWT曲线呈相似的双峰改变。在坐骨神经阻滞即刻至阻滞后MWT首次达峰值的时段, 4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WT首次达峰值至首次达谷值的时段, A组AUC大于B组、C组和D组, B组和C组AUC大于D组(P<0.05);在MWT首次达谷值至再次达峰值的时段, A组和D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和C组AUC大于A组和D组(P<0.05);在MWT再次达峰值至恢复至阻滞即刻水平的时段, A组AUC大于B组、C组和D组(P<0.05), B组、C组和D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坐骨神经阻滞总持续时间, A组AUC大于B组、C组和D组(P<0.05), B组和C组AUC大于D组(P<0.05)。B组和C组各时段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对小鼠坐骨神经的阻滞效果呈双峰改变;LB浓度和容量越高, 其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越强, 持续时间越长。
张鑫谭思由朱晓瑜龚虹陈文雁魏来
关键词:布比卡因脂质体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引导下的解剖与临床实施
2025年
坐骨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中的麻醉和术后镇痛,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使得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可视化成为可能,从而显著提高了操作的精确性与安全性。了解坐骨神经的详细解剖特征对于选择合适的阻滞水平至关重要,因为该神经在下肢的走行跨越多个解剖区域,选择错误的入路可能导致麻醉不全或严重的并发症。此外,某些下肢手术,尤其是需要完全麻醉的清醒手术,可能需要对腰丛或其分支进行额外阻滞,以确保全身麻醉的效果。文章详细描述了坐骨神经及腰骶丛的主要解剖结构,并探讨了不同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的临床适应症。通过分析四种不同解剖水平下的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方法,总结了每种入路的操作技巧及其典型超声标志,帮助临床医生在阻滞过程中识别关键解剖结构,从而确保安全、有效地实施麻醉。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超声引导下的实时监控对于麻醉剂分布的精确控制,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操作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The sciatic nerve block is widely used for anesthesia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lower limb surger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ance allows for visualiza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and its surrounding anatomical structure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safety of the procedure. Understanding the detailed anatomy of the sciatic nerve is crucial for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block, as the nerve traverses multiple anatomical regions in the lower limb. Incorrect choice of block approach may lead to inadequate anesthesia or serious complications. Furthermore, some lower limb surgeries, particularly awake surgeries requiring complete anesthesia, may necessitate additional blockade of the lumbar plexus or its branches to ensure comprehensive anesthetic effec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ain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the sciatic nerve and lumbosacral plexus and
邓茜予涂生芬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术后镇痛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5年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以坐骨神经径路烧灼样、刀割样疼痛及麻木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正常工作、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医保守治疗中,推拿是治疗经筋损伤、神经疼痛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机理在于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筋挛、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具有活血化瘀、松解黏连、疏通经络、缓解神经痛的作用。推拿还有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等特点,在临床上广受欢迎。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医者可选择拔伸类、松解类、斜扳类3大类手法给与患者治疗,此外,推拿手法还可结合针灸、中药及电针一起使用,往往可取得满意疗效。Sciatica is a common neuropathic pain in clinical practice, manifested as sciatic nerve path burning, knife cut pain and numbness, and other symptoms, which have a great impact on patients’ daily life, normal work and psychology.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is the main means to treat tendon injury and nerve pain.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to improve local blood supply, relieve muscle clonus and reduce the pressure on nerves;It has the effect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releasing adhesion, dredging meridians and relieving neuralgia. Massage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widely popular in clinical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tendons, doctors can choose to give patients with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manipulation, such as pulling, loosening and oblique manipulation. In addition, massage manipulation can also be used together with acupun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which can ofte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覃川何育风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痛推拿手法经筋理论
坐骨神经旁鞘下阻滞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坐骨神经旁鞘下阻滞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下肢手术后患者镇痛和麻醉的有效方式。坐骨神经独特的解剖结构,使得坐骨神经旁鞘下阻滞成为一种定位简单、成功率高的方法。在坐骨神经分叉处给药是首选给药方式,既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又降低了神经损伤的风险。文章将从坐骨神经旁鞘的解剖、进针位置及其给药量,以及安全有效性等进展作一综述。
张彩霞屈保福蒋鑫刘振东马刚
关键词:坐骨神经神经阻滞
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
2025年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方式,选取芜湖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且愿意接受临床试验研究的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implified McGill Pain Scale,SF-MP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血清疼痛因子、神经电生理指标、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目前患者的疼痛强度(patient pain intensity,PPI)、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PRI、PP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L-6、5-H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4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
潘猛孙连珠姚宏伟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隔姜灸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

相关作者

顾晓松
作品数:421被引量:85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 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缺损
于天源
作品数:247被引量:815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推拿 坐骨神经损伤 三穴 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
丁斐
作品数:296被引量:68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素 神经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 基因表达 周围神经
王晓冬
作品数:218被引量:54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缺损 施万细胞 神经再生素
于彬
作品数:71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轴突再生 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