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26篇“ 均流技术“的相关文章
栅极参数自适应的SiC MOSFET并联技术研究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航天、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效、可靠的功率器件已成为这些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对硅器件,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场强、饱和速度和热导率,近几年已被广泛应用。碳化...
刘辉
关键词:并联均流
四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技术研究
Boost变换器目前在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和各类电力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单相boost变换器已不能满足现在大功率场合的需求。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因其输出纹波低、电应力低和电压增益高等特点在大功率场合受到重视...
马瑞雪
关键词:均流解耦控制
SiC MOSFET并联技术研究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高效率、高击穿电压和高功率密度功率器件的需求逐渐增强。目前,传统硅(Silicon,Si)基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发展已经接近其理论极限值,而作为新型半导体的碳化硅(Silicon car...
周海川
关键词:碳化硅并联不平衡电流均流
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技术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相间电衡问题,提出一种在变换器二次侧串接耦合电感的方法。通过在变换器二次侧串联耦合系数为-的全耦合电感,使变换器两路输出电进行反向耦合,在实现两相间的同时,又避免了耦合电感的漏感对变换器一次侧谐振产生影响。分析了耦合电感实现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串联耦合电感的谐振变换器交等效电路模型,对改进后的变换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电感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随耦合系数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耦合电感量越大变换器的效果越好。
刘春喜于航刘文强
关键词:均流电感量
基于对偶原理的IGBT并联技术研究
能源供需矛盾带来的能源危机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而大力发展电能转化技术、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对于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压直输电、储能系统等大功率应用场合中,单个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
王嘉智
关键词:串联均压并联均流对偶原理缓冲电路
基于移相补偿的两相交错并联LLC技术
2023年
两相交错并联LLC具有降低输入、输出纹波的能力,但实际使用中难以保证每相谐振元件参数一致,参数差异会使交错并联谐振变换器输出无法实现。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移相补偿电压增益的两相交错并联LLC变换器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检测两路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对输出电大的一相进行移相控制来实现,同时根据移相相位大小计算两路LLC变换器驱动之间最优的交错角度,从而使输出电纹波的抑制效果达到最佳。最后,在理论的基础上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罗松
关键词:LLC移相补偿均流技术
一种新型大功率直电源的技术被引量:1
2023年
受半导体工艺和器件制造技术的限制,突破单个晶闸管的耐压和耐水平较为困难,在实际电路设计中,通常使用多个晶闸管器件并联分的方法来实现电容量的扩大,与此同时带来了并联支路的电不平衡问题,即问题。在此提出一种对称的器件布局结构,将晶闸管和保护元件从传统的竖直排列、改变为圆形(此处为正六边形)布局,不仅热分布匀,而且同一整臂上晶闸管电路径一致、产生的空间磁场分布匀,使得器件效果较好,能可靠地用于试验和生产,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大功率直电源的设计和问题的改善提供了有益参考。
王庆生斌同朴超
关键词:直流电源均流晶闸管
基于二次侧倍压整的隔离双向谐振变换拓扑及其技术研究
在航天器电源系统、纯电动汽车等领域,双向直变换器为储能和持续供电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和高效率的双向直变换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功率等级的提升,单一变换器供电时器件的电压应力和电应力...
刘康
关键词:双向直流变换器
基于并联技术的鲁棒供电系统设计
2023年
大型船舶装备的供电能源种类较多,其供电网络架构采用能源供电通道与设备绑定的方式。当负载的用电功率超出供电通道额定功率时,会导致能源供电通道失效,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特别是大功率脉冲负载设备在特种工作模式下容易出现功率超限的情况。由于能源与相应设备绑定,其他供电通道无法为此设备供电。针对传统供电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大功率脉冲负载设备供电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联技术的健壮供电网络设计构想,以便在不影响装备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供电与脉冲负载设备的匹配问题。
孙雯
关键词:脉冲负载供电网络
1000MW双切圆燃煤机组前后墙二次风量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以某电厂双切圆燃煤锅炉为例,按照1∶1的比例针对现有二次风道结构开展场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场改造措施,进而消除了各燃烧器之间的二次风压偏差。结果表明,现有二次风道结构形式存在缺陷导致各燃烧器气分配存在明显偏差,且前后墙风箱入口二次风压偏差无法通过入口风箱挡板调节门来消除。其中,炉膛前墙二次风量为84.1 kg/s,炉后二次风量是炉前的2.67倍;炉膛前墙1、4号角燃尽风量为4.3 kg/s,2、3号角燃尽风量约1、4号角风量的8倍。通过“导板+气分配器+节组件”的改造方式,在保证整个二次风系统阻力不增加的前提下,实现了锅炉前后墙二次风匀分配,平衡了炉膛前后墙风箱差压,提升了低负荷下炉内燃烧的稳定性。
梁勇
关键词:二次风量

相关作者

许敬涛
作品数:35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励磁系统 整流设备 晶闸管 均流技术 励磁功率柜
李孔潮
作品数:12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励磁系统 励磁功率柜 功率柜 均流技术 励磁调节器
梁永万
作品数:23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晶闸管 励磁功率柜 整流电源 功率柜 励磁系统
韦聪颖
作品数:7被引量:6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研究主题:BUCK变换器 均流技术 并联系统 并联运行 开关电源
张波
作品数:4,983被引量:7,060H指数:42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功率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功率器件 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 导电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