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4篇“ 地震孕育过程“的相关文章
- 基于地震孕育过程追踪的地震预测方法
- 2025年
- 准确的地震预测是实现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之一。目前地震预测仍处于经验预测阶段,其准确度远远不能满足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需求。地震预测的发展趋势在于从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过渡,这个过渡的关键在于要首先实现对地震孕育过程更加深入的认识、描述和追踪。根据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岩石破坏前主要经历了应力上升过程和其后的亚失稳阶段。我们分析了天然地震的孕育过程。分析时将视应力和b值进行结合,以获得地壳介质的应力变化信息,利用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之间的相关性(用p值描述)来获取地壳介质的临界状态或亚失稳阶段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地震孕育过程的描述。本文在对天然强震孕育过程进行震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震孕育过程追踪的地震预测思路和方法,给出了中-短期地震危险区判定依据,以期对实际地震预测工作有所裨益。
- 陈学忠李艳娥陈丽娟
- 关键词:地震孕育过程地震预测地震危险区视应力P值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丛书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重力效应
- 流动重力测量技术是地震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监视区域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并用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追踪,为地震预报和相关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服务。本书系统阐述地震重力测量中代表性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地震监测领域的典型应用...
- 祝意青
- 九寨沟7.0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震学特征
- 2024年
- 以2017-08-0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使用地震前震中附近10个台站宽频带地震仪数据计算地面运动速度的排列熵,讨论地面运动排列熵的时空变化与大地震孕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07下旬,震中附近排列熵出现两次异常变化,幅度最大的一次出现在2017-07末。10个台站均存在熵减过程,其中马尔康台(MEK)、舟曲台(ZHQ)和迭部台(DBT)的排列熵下降幅度较大,熵值分别为0.75、0.76和0.79,与均值相比分别下降12%、12%和10%。多个台站熵值的降低表明,地壳运动中有序振动信号的占比增大。震中东北部和西南部低值区的空间演变图像也表明,熵值异常变化与此次大地震的形成有关。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地块的东移与华北地块和华南地块的阻挡导致此次地震的能量积累,受阻后的中下地壳物质上涌和侧挤引发九寨沟7.0级地震。
- 许康生李英李晓雪万文琦鞠慧超
- 关键词:孕震过程地震异常
- 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变形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揭示与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变形场特征是判别地震孕育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收集汶川Ms 8.0地震震中区汶川台自2002年10月至汶川地震前的地倾斜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和分段拟合方法,提取了震前地倾斜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利用2001年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站坐标日解数据,计算了震中附近的泸州GNSS站与周围GNSS站间基线,通过基线变化与区域地震的Benioff蠕变结果的对比,发现了二者的协同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底汶川台地倾斜速率出现显著下降,西向倾斜速率由230 ms/a减少到130 ms/a;2007年初至发震前减少到60 ms/a;2007年底至发震前未出现指数型加速变化。广州-泸州GNSS基线在2005年初开始的加速缩短异常与Benioff蠕变亏损异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该基线加速缩短持续时间约2.5 a,对应地震的震级估计为7.9级,与汶川地震震级相当,反映了其与汶川地震的应变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04年苏门答腊Ms 8.9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应力应变场影响较为显著,对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起到了加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地壳形变观测的意义及创新地震预测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 牛安福赵静苑争一吉平
-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倾斜
- 多地球物理场观测的玉树地震孕育过程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多地球物理场探测是研究地震孕育机理的关键,而卫星遥感探测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区域GPS应变场、基于汶川震源模型的应力触发效应等,全面综合地震学、重力场、地球化学、红外、电离层等多种参量研究结果,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多地球物理场参量进行整合分析,勾画了玉树地震多参数异常时间序列发展框图,确立了玉树地震独立孕育发生的特性,其中遥感探测技术显示了在地基测站稀疏区域的独特监测优势。结果发现,根据多地球物理探测参量的异常响应,玉树地震可分为3个不同的孕育阶段,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石激发不同的地球物理场异常信息,长期监测GPS应力应变变化比较显著,而临震阶段以空间电磁扰动为主,多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关联还需深入研究。
- 张学民申旭辉刘静武艳强郑勇
- 关键词:玉树地震
- 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磁化率结构的变化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以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M5.5地震为对象,研究地震孕震过程中地下介质的磁化率变化,分析其发震前的显著变化特征,为地震预测寻找磁学的短期预测指标。应用Model Vision软件,反演了2011—2013年6期滇西地磁场总强度测网中4条测线的地下磁化率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维西—乔后与无量山断裂之间,磁化率在深度10~15 km和15~20 km同时减小,之后仅在深度15~20 km转为增大,之后发生洱源地震。
- 倪喆陈斌崔兴平顾健尤伟徐增明
- 关键词:磁化率地震预测
- 从岩石应力莫尔-库伦破裂法则分析区域场地震孕育过程——浅谈人工智能与智慧地震
- <正>'地震是如何孕育发生的'是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学者们认为,地震孕育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与周边地震活动性增强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在地震预测尚未解决之前借助于大数据方法和思维,对震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是提高对地震孕育过程...
- 张晁军
- 关键词:地震孕育过程地震活动性岩石应力人工智能
- 从岩石应力莫尔-库伦破裂法则分析区域场地震孕育过程--浅谈人工智能与智慧地震
- "地震是如何孕育发生的"是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学者们认为,地震孕育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与周边地震活动性增强是分不开的.本文基于前人学者空区理论,应用岩石莫尔-库伦破裂准则思想,来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崛县6. 6级...
- 张晁军
- 关键词:地震孕育岩石应力人工智能
-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地震孕育过程分析与震后趋势研判
-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板间地震区划分原则,划分了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地震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该地震区大(巨)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研判了其未来震情.结果表明: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地震...
- 李培秦四清薛雷李国梁
- 关键词:震后趋势
- 一种基于地声检测方法的大地震孕育过程及临震监测探头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声检测方法的大地震孕育过程及临震监测探头。采用将传感器模块与钻头紧密相连,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在无需另行开发特殊钻探设备的情况下,经过多次钻探,将探头安装至地下100m-150m的基岩或密实土壤,并保...
- 王新安林科雍珊珊韩朝相曾敬武
相关作者
- 滕春凯

- 作品数:34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断层 相互作用 地震孕育过程 震源物理
- 白武明

- 作品数:83被引量:42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高温高压 电导率 岩石圈 部分熔融
- 郑治真

- 作品数:77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
-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波 地震预报 地声 各向异性
- 尹祥础

- 作品数:119被引量:63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LURR
- 黄耘

- 作品数:69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
- 研究主题:郯庐断裂带 地震 震源机制解 非均匀性 震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