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06篇“ 地震反射剖面“的相关文章
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太行山南端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
2025年
为研究太行山南端地壳精细结构,在太行山南端的辉县—长垣之间布设了一条长约12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显示,该区地壳结构分层特征性明显,总地壳厚33.5~42.7km。上地壳厚13.3~20.1km,东薄西厚;下地壳有良好的反射性质,由一系列反射能量较强的弧状或倾斜强反射构成。壳幔分界面反射能量较强,横向连续性较好,自东向西呈逐渐加深的形态。剖面沿线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共解释了11条断层,其中10条为上地壳内发育的断层。汤东断裂为汤阴断陷的主控边界断裂,向下以铲形正断层方式切割了沉积地层和基底,约在15~16km深度处归并到上、下地壳分界面上。在汤阴断陷的南东侧,剖面上存在一个近垂直的条带状反射能量减弱带或壳内界面的不连续带,自上而下切割了上、下地壳分界面、下地壳及壳幔分界面,属于地壳尺度的深大断裂。该断裂带记录了与剖面下方软流圈上升流相关的岩浆底侵作用,为深部热物质的上涌提供了通道,而深部物质的上涌、岩浆底侵或热侵蚀作用导致地壳出现拉张伸展。
酆少英刘保金左莹姬计法谭雅丽丁奎武泉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华北盆地
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南海北缘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遗迹
2025年
现今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是否存在古太平洋俯冲及其具体位置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探查和揭露这一科学问题对于理解南海北部陆缘构造演化以及华南大陆东南部大面积花岗岩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前人曾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但尚缺乏能够精细刻画古俯冲作用的直接深部证据.本文基于在南海北部陆缘实施的一条记录时间长达20s的高分辨率深反射地震剖面和钻孔揭露的花岗岩数据,结合区域航磁异常分析、地震三重震相等结果,揭示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一个晚中生代的俯冲构造.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北倾反射结构指示出俯冲构造的极性,覆盖在地壳北倾反射之上的新生代沉积层仅经历轻微变形,说明北倾的反射发生在前新生代.下地壳高速特征以及深达上地幔的北倾反射体可能是俯冲洋壳的残余.南海北部陆缘北东向航磁异常条带走向与钻孔揭露的中生代花岗岩空间展布相吻合,可能表征与俯冲作用匹配的弧岩浆作用.华南东南缘北东走向的晚中生代花岗岩带及陆缘壳内发育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冲断层,其成因可能与晚中生代这一期俯冲构造事件有关.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推测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向北西倾斜的下地壳-上地幔反射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遗迹.
张路邓小凡蔡晨周卉高锐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南海北部陆缘
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银川地堑南部地壳精细结构和发震构造分析
2025年
利用一条73.24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对银川地堑南部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南部地壳分3层,Moho界面呈现西深东浅的倾斜形态,西部卫宁北山地区地壳厚度约为52 km,东部灵武凹陷地区地壳厚度约为45 km.银川地堑南部横向表现为以三关口—牛首山断裂带为界的两大断裂系统.断裂以西的卫宁北山地区,主要表现为逆冲构造系统;断裂以东的银川地堑,主要表现为拉张断陷构造体系.银川地堑南部沉降中心演变为靠近黄河断裂的灵武凹陷,控制灵武凹陷的边界断裂和各次级断裂最终归并到黄河断裂共同组成一个“负花状构造”,该构造向下延伸至中地壳内,且有可能与错断下地壳和Moho面的地壳深断裂相贯通,共同构成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根据该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以及地震与构造之间的关系,推测银川地堑南部发震构造可能与该深大断裂有关.
邓小娟刘保金酆少英赵成彬王建勇马小军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
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
2024年
为研究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完成2条跨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根据探测获取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石油地震剖面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临颍隐伏断裂位置、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临颍断裂是一条整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正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断裂上盘发育一个次级断裂,与主断层成反“Y”字形态。研究结果可为许昌市及邻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城镇规划及国土利用提供地震学依据。
田一鸣姬计法袁洪克酆少英朱国军张扬张贵军杨新友何银娟秦晶晶安泰霖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隐伏断层
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及邻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特征
2024年
为研究华北盆地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跨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和埕宁隆起完成了1条长约2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长66km的中-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表明,沿剖面地壳厚30~35km,且具有东薄西厚的分布特征,在冀中坳陷下方,莫霍面出现明显上隆,其隆起幅度为2~3km。研究区上地壳反射结构具有凹隆相间的展布特征,多条规模较大的断裂隐伏于华北盆地之下,对该区隆起和坳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剖面上一系列与主断裂同向或反向的次级断裂将研究区的上地壳切割为多个次级小型地堑或半地堑断陷,导致整个华北盆地的上地壳结构复杂化。下地壳反射结构由一系列反射能量变化较大、横向上不能稳定成层、产状复杂多变的反射事件构成,这与反射能量强、横向连续性好及产状近水平展布的上地壳反射明显不同,暗示研究区上、下地壳物质有着明显不同的形成环境、变形方式和温压条件。中-浅层地震剖面和深地震反射剖面共同揭示的太行山山前断裂表现为一条低角度的大型铲形正断层,向下可与太行山东缘向E缓倾的大型滑脱构造(拆离断层)相联系;沧西断裂、沧东断裂和埕西断裂作为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埕宁隆起的边界断裂,控制了该区堑、垒构造的形成与发展,是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推测其深部终止于深约18km的壳内解耦面上。文中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理解华北盆地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分析研究区深、浅断裂构造关系提供地震学依据。
秦晶晶刘保金酆少英徐锡伟田一鸣朱国军左莹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
雄安新区牛驼镇凸起深部结构对浅层地热田影响——来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约束
2024年
雄安新区牛驼镇地热田是华北地区开发程度相对较高的中低温地热田之一,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为了揭示其深部结构和地热田成因,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20年采集一条近EW向、满覆盖次数为250次的40 km长深反射地震剖面,通过该剖面获得高分辨率的牛驼镇地热田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在精细标定和解释的基础上认为,牛驼镇浅部新生代低孔隙度近水平沉积地层直接覆于中元古界的热储层之上,对地热田起到了保温盖层作用;中元古界蓟县系、长城系是研究区的主要热储层,以孔隙度发育的碳酸盐岩为主,有利于流体的存储。牛东断裂和容东断裂向上延伸到馆陶组,向下延伸到蓟县系,与浅部断裂形成断裂系统,为流体和热运移提供通道。牛驼镇凸起16~20 km深度的壳内滑脱层起到导热和隔水作用,将深部的热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热储层;其中,地震剖面揭示的从下地壳延穿过Moho面、延伸到上地幔的透明反射区域,可能是古近纪早期软流圈上涌形成的侵入体,该侵入体极可能是该地区热异常的主要原因。浅层的沉积盖层作用、中元古代裂隙发育的碳酸岩热储层、断裂导水和导热、壳内滑脱层的隔水导热、深部的侵入岩体提供热源,共同作用使牛驼镇凸起热异常,形成地热资源的有利开发区。
刘宏凯张杰侯贺晟李洪强
关键词:深反射地震深部断裂
地震反射剖面揭示阿尔泰山陆内逆冲造山机制
2024年
The Altai orogen is a typical intracontinental orogen in Central Asia that experienced far-field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Indian-Eurasian plate convergence. This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uplift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but has a distinct strain rate. Half of the Indo-Asia strain is accommodated by the Tianshan Mountains, whereas the Altai Mountains accommodates only 10%. To elucidate how the Altai Mountains produced such a large amount of uplift with only one-fifth of the strain rat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we constructed a detailed crustal image of the Altai Mountains based on a new 166.8-km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The prestack migration images reveal an antiform within the Erqis crust, an ~10 km Moho offset between the Altai arc and the East Junggar area, and a major south-dipping(30° dip) thrust in the lower crust beneath the Altai Mountains,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Moho offset. The south-dipping thrust not only records the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Ob-Zaisan Ocean in the Paleozoic but also controlled the Altai deformation pattern in the Cenozoic with the Erqis antiform. The Erqis antiform prevented the extension of deformation to the Junggar crust. The southdipping thrust in the lower crust of the Altai area caused extrusion of the lower crust, generating uplift at the surface, thickening of the crust, and steep(~10 km) Moho deepening in the Altai Mountains. This process significantly widened the deformation zone of the Altai Mountai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geodynamic model for describing how inherited crustal structure controls intraplate deformation without strong horizontal stress.
张蕾赵连锋赵亮谢小碧田小波肖文交姚振兴
利用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辽东青城子矿集区浅层地壳结构
2024年
青城子矿集区位于辽东地区中部,发育大量的金及铅锌矿床.尽管前人对矿集区内的矿床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研究,但仍存在矿集区控矿构造延深情况不清、浅层地质格架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对矿集区成矿作用的认识及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本文基于青城子矿集区布设的二维反射地震测线,通过偏移成像获得了矿集区9 km以浅地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1)青城子矿集区的上地壳呈现“双层”结构特征,即古元古代变沉积岩系辽河群覆于太古代基底之上,同时还反映出该地区辽河群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地层层序,其界面及展布形态等较为清楚,总体厚度5000~6700 m;(2)矿集区构造格架是以尖山子深大断裂为根带的一个逆冲推覆体系,为分析白云、小佟家堡子金成矿构造样式及成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北西向尖山子断裂为青城子矿集区内一级控矿断裂,可能是区内的导矿构造,控制着青城子东部地区金矿床的空间展布;(3)在小佟家堡子断裂下盘大石桥组地层内部解译出一个隐伏岩体,推测其可能是与金成矿有成因关系的印支-燕山期岩体,暗示青城子矿集区深部具有较好金成矿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金成矿模式,为确定深部找矿远景区指明了方向.
贾民强徐涛徐涛曾庆栋苗来成
关键词:金成矿成矿模型
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发展现状被引量:2
2023年
由石油地震勘探发展而来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采用炸药震源、长排列、多次覆盖等方式接收来自地壳或上地幔的反射信号,经过去噪、校正、叠加、偏移等处理过程,可获得地壳尺度范围内的精细时间剖面,是研究深部构造特征、探讨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发挥着其他地球物理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地震反射探测技术自上世纪由美国率先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依托一系列的深部探测计划,获得了多条重要的深反射剖面,解决了包括造山带演化过程、盆地构造模式、矿集区深部构造特征等众多地质问题,得到了众多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认可.目前深反射探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方法技术成熟的、结果可靠的深部结构探测方法,在关键地区也常常作为研究深部精细结构的先行军.我们通过总结近些年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的实例,从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综合解释等方面概述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及应用,包括高精度可控震源采集技术、线条图处理技术、全波形反演技术、联合解释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成像质量,也解决了深地震反射探测中面临的地形构造复杂、施工不便等问题,使得深地震反射探测在解决特定地区地质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光文卢占武李文辉李文辉程永志王海燕蔡蔚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深部结构
基于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恩施-利川地区地壳结构研究
恩施地区位于扬子板块的中西部,发育有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带,以齐岳山断裂为界,西侧至华蓥山断裂,发育隔挡式褶皱带,东侧至张家界断裂,发育隔槽式褶皱带[1]。目前对于隔挡、隔槽式褶皱带的地球物理探测多为大区域大尺度探测[2]...
陈淼刘振东阮小敏严加永张辉

相关作者

高锐
作品数:434被引量:2,757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岩石圈 地壳结构 深地震反射
王海燕
作品数:228被引量:97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深地震反射 青藏高原东北缘 揭露 压裂液
卢占武
作品数:149被引量:86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深地震反射 深部结构 地壳结构
李文辉
作品数:125被引量:49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深地震反射 地壳结构 青藏高原东北缘 揭露
酆少英
作品数:116被引量:91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浅部 深地震反射 地壳结构 地震反射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