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541篇“ 地质构造特征“的相关文章
西藏自治区定日县M 6.8级地震震中周边地质构造特征
2025年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北纬28.5度,东经87.45度)发生了M 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 km,震中位于定日县措果乡附近。截至2025年1月8日13时30分,已精确定位余震470次。数据分析表明,余震主要沿南北方向分布,震源深度集中于3~30 km。震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为拉张型特征,推测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地质资料显示,地震波及区域中,曲洛乡和措果乡位于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近东西向正断层发育区,而长所乡则处于侏罗系近东西向逆断层与近南北向登么错正断层附近。本次地震震中区域受南北向挤压应力和东西向拉张应力的影响。相关断裂带周边的拉张与挤压作用,导致该区域地震频发。
李俊瑜张建勇秦克章张莹莹
关键词:震源机制地质构造特征
新集一矿地质构造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矿井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条件之一。本区地质构造条件中等,小断层较发育,严重制约了矿井采掘工作的进行。运用地质统计方法等手段对新集一矿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本区断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正断层和逆断层均有发育,褶皱较为宽缓。已发现的断层有182条,断层将井田切割成近东西向的多个条块,在剖面上呈现为阶梯状、地堑、地垒组合特征。根据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对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工作建议。
王开来
关键词:地质构造地质灾害
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及铀成矿预测
2024年
相山西部断裂构造发育,NE向与NW向断裂组成多个菱形断块。河元背8号带地区位于河元背菱形断块内部,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经历数轮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目前已落实为小型矿床。随着该区勘查深度逐渐加深,已揭露的铀矿化垂幅近千米,显示深部仍具有较好的铀矿化信息及较大的找矿潜力。为查清河元背8号带深部地质结构特征及铀矿化富集规律,预测找矿有利部位,实现深部找矿突破,基于GOCAD三维软件平台,构建河元背8号带-1000 m以浅三维地质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大致查明研究区构造、地层、隐伏岩体的深部空间形态和延伸情况;查明铀矿体与构造、地层和深部隐伏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铀矿体空间定位条件;根据铀矿体空间定位条件,结合研究区目前的勘查程度,在模型中预测并圈定铀成矿有利部位1处,为研究区铀矿勘查钻探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由于相山西部地区铀矿化多与火山岩岩性界面和构造界面关系密切,该三维找矿预测方法可应用于相山西部其他勘查区,指导勘查钻探工程设计。
罗建群陈欣魏欣聂涛陈峰吴志春
关键词:深部找矿三维地质模型成矿预测
地质构造特征约束速度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构造特征约束速度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建立深度域地震速度模型,进而建立工区构造特征数据集;根据工区构造特征数据集,构建训练数据集;构建DCNN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训练数据集进行...
袁双齐张兵陶永慧郑浩
厂坝铅锌矿床的基本地质构造特征及深部探矿研究
2024年
厂坝铅锌矿床属于一层控型沉积—动热变质改造矿床,其地质构造中的岩浆活动为矿体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热力学条件,这对矿床的改造富集与定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厂坝铅锌矿床中的铅锌金属组分多来源于围岩,属于一种“自源”就地改造成矿。根据矿区所在的地质条件与地质构造特征,了解矿体变化特征,探究厂坝李家沟一带的矿床成因,遵循相应基本原则实施深部探矿工作,并在各项找矿技术的应用下提高探矿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李知栋胡文荣蔡拓
关键词:厂坝铅锌矿地质构造找矿技术
大黄山一号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分析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新疆大黄山一号井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对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含煤地层埋藏-抬升史、煤层变质作用、瓦斯生成与赋存特征等开展研究,为大黄山一号井瓦斯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井田地处博格达山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之山前弧形逆冲断褶带,受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断层及南北向构造挤压应力控制,井田主体构造表现为一南北翼被NE、NW向共轭走滑平移断层切割的轴面南倾的弧形紧闭倒转向斜。井田含煤地层沉积后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Ⅰ阶段为快速沉降,并于晚侏罗世至最大埋深4 000m左右,煤层达到气煤变质阶段,煤层瓦斯大量生成;第Ⅱ阶段为持续挤压抬升形变,煤层瓦斯大量逸散。受切向应变主动褶皱作用控制,井田向斜南北两翼向核部,煤层所受挤压应力越来越大,导致煤层孔隙率、透气性系数愈来愈小,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愈来愈高。受东西差异性挤压弧形构造背景控制,北翼西部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普遍高于东部,且表现出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的趋势。受走滑斜移断层控制,断层附近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出现局部高值。
李文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层瓦斯
煤矿资源探测中考虑地质构造特征及新技术应用研究
2024年
本研究针对中国煤矿资源探测中地质构造复杂和探测手段受限的难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地质特征和多元探测技术的策略。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煤矿的地质构造特点及矿藏分布规律,确定了影响探测精度的关键要素。研究进一步采纳了包括大地电磁测量、反射地震测量在内的新型探测技术,并与传统地质勘查和钻探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对煤矿的深部精准探测。最终,以地质构造为主要考量,构建了一个结合多参数、多探测方式的煤矿资源定量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探测结果的精确度。此研究为提升我国煤矿资源探测水平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含地质构造特征的煤矿资源探测方法和技术具有针对性,能在提高探测精度的同时降低探测成本。这为中国的煤矿资源有效利用和潜在资源的科学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李再朋
关键词:地质构造特征
基于WorldView2数据解析云南普朗铜矿遥感地质构造特征
2024年
云南普朗铜矿床为义敦岛弧带南端超大型斑岩型矿床,地质构造复杂,但矿区与外围地区构造的连续性及矿区内次级构造的研究程度还较低.本文基于不同尺度对普朗矿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在遥感图像上普朗-松诺地区显示出一个大型环形构造,是“西南三江成矿带”条带状景观中的地质异常单元.斑岩群分布于其中,揭示了斑岩群及其上侵造成的穹隆构造之整体空间范围.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2图像上显示出普朗矿区内不同规模层次的次级环形构造和线性构造;本文在分析了与侵入岩体、围岩蚀变及矿化相关的环形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拟定普朗矿区遥感找矿标志,圈定了找矿远景区.
杨帆王瑞雪李文超施宝生吴练荣李慧敏罗润豪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高分辨率图像
榆树田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明确地质构造特征对新疆榆树田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数理统计、实验测试等方法对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含煤地层埋藏—抬升史、煤层变质作用、瓦斯生成与赋存特征等开展研究,为榆树田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井田构造整体表现为向西倾伏的不对称宽缓向斜,属于切向应变主动褶皱作用模式。井田煤层瓦斯主要经历了3个生成—逸散阶段,煤层所经历最大埋深约2900 m,所经历最高地温超过110℃,煤层瓦斯累计生成量至少50 m^(3)/t,构造抬升造成约80%的煤层瓦斯逸散。受切向应变主动褶皱(向斜)作用及埋深等影响,井田由两翼的低应力—弱应变—高渗透条件逐渐向核部的高应力—强应变—低渗透条件过渡,进而导致煤层瓦斯逸散路径愈来愈长,逸散阻力愈来愈大,煤层瓦斯含量及压力愈来愈高。差异性构造挤压变形作用导致南翼地层相对北翼处于更强的高应力—强应变—低渗透条件,进而导致南翼煤层具有更高的瓦斯逸散阻力、瓦斯含量及压力。
李文赵坤张冲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层瓦斯
基于地质构造特征的巷道布置优选研究
2024年
矿井工作面布置存在巷道掘进效率低、掘后维护困难、巷道间煤柱回收困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以李家窑煤矿82213工作面一盘区工程概况为背景,提出了巷道错层布置的优化方案。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煤柱的最小留设尺寸,并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煤柱尺寸和巷道布置方式下围岩的塑性破坏和变形情况,确定了煤柱的合理留设尺寸为45 m,并根据采场煤岩层分布情况确定了巷道布置方式,提出了底角卸压爆破和加强支护的技术措施,保证了布置方案优化后巷道服务期间围岩的安全稳定。
云昭铭
关键词:低瓦斯矿井围岩控制

相关作者

姚永坚
作品数:157被引量:937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南黄海 海洋地质 地质构造特征 油气资源 盆地
高红芳
作品数:95被引量:39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中建南盆地 北黄海盆地 地球物理 海洋地质 盆地
陈玲
作品数:36被引量:15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北黄海盆地 南沙海域 中建南盆地 盆地 综合地球物理
钟广见
作品数:81被引量:331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 中生界 油气 新生代 南海北部陆坡
李学杰
作品数:131被引量:825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海洋地质 表层沉积物 油气资源潜力 南海西部 油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