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54篇“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相关文章
基于模糊耦合的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
2025年
本文构建了一种模糊-随机耦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健康风险。模型结合了模糊不确定性和随机不确定性参数,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模糊参数,实现了对两种不确定性共同影响的分析。研究案例选择北方地区的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主要污染物为砷(As)和锰(Mn)。模型预测的污染物浓度范围与实际测量值相符,表明模型能够精确预测地下污染物的浓度。风险评估结果显示,As与Mn均在第11年被检测到,As和Mn的浓度从第9年开始上升,砷(As)非致癌风险值超出可接受平的概率为22%。
王少雄
关键词:污染风险环境监测
典型涉煤产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分级预测
2025年
涉煤产业集聚区污染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容易诱发地下水污染,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保护该类地区地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某涉煤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采用DRASTIC与PLEIK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孔隙层与岩溶层脆弱性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PLEIK模型中各指标权重,并综合污染源荷载与地下脆弱性来表征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同时结合研究区地下采样点质等级,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算法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预测方法,与叠置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污染源荷载较高,高污染源荷载区占比约为26.73%,这与涉煤产业污染源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有关,在量化污染源荷载时,多个污染源叠加效应明显;(2)研究区地下综合脆弱性以中等级为主,中等脆弱性区占比约为82.59%,孔隙层高脆弱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与东南部山前平原地带,岩溶层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汾河以北岩溶裸露区;(3)基于叠置指数法所计算出的研究区地下低、中、高污染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55%、59.67%、36.77%,与实际取样点质等级的一致率为75%;(4)使用RF预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以低风险为主,其分级结果与实际取样点质的一致率为97.7%,较叠置指数法计算出的结果准确性提高了约22.7%。评价结果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管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周来刘延卓亓增刚王磊孟磊冯启言冯启言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基于DPSIR模型的地质灾害次生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构建研究
2025年
地质灾害次生突发水污染风险是中国突发环境风险的重要组成,科学开展风险评估是有效预防、应对此类风险的基础。从对地质灾害次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案例的分析中发现,该类风险具有危害链条长、风险系统复杂、领域交叉性强的特点。为使从地质灾害到突发水污染风险的灾害链系统在风险评估框架内得到串联,构建了一个基于DPSIR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框架。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估实践的角度提出了需加强多源数据共享融合、构建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多维度支撑风险应对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地质灾害次生突发水污染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徐翔宇周夏飞曹国志徐泽升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地质灾害DPSIR
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及防控途径选择
2025年
本次研究深入挖掘城市垃圾填埋场可能给地下环境带来的污染危害,分析污染防控工作的意义,论述研究工作的现实意义以及为今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通过分析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分布,规模及对地下质的影响,确定各阶段污染风险及评价已有防控措施效果。研究进一步讨论渗滤液泄漏途径,有害气体排放影响及固体废物与地下直接暴露风险等问题,评价地下有害物质超标状况,分析污染质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具体危害。研究指出防渗措施不合适,填埋场位置问题,环境差异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强化防渗设计,完善渗滤液处理技术,实行严格的运营管理,采用环境友好的垃圾处理技术及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污染防控对策。研究着重指出了解决策略及实施建议对于今后环境保护的长期意义。
张莹
关键词: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环境保护
一种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划分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划分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表图像,分析多个位置的地表覆盖类型,包括工业区、农田、居民区、商业区,识别污染源的位置并...
苏洁高红杰许伟宁林子雨
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阈值确定方法
2025年
为解决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学与健康风险评估的地下水污染管控阈值确定方法。研究通过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结合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地下中的迁移过程,并根据不同污染物浓度与毒性特征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学与健康风险的阈值设定能够有效识别和管控地下水污染风险,且与传统的质标准相比,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性。研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阈值设定方法的适用性,并探讨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措施。该方法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对于资源保护及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王林娇
关键词:土壤污染水资源保护风险管控
一种水污染风险治理用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风险治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污染风险治理用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机构,包括收集槽组件,和所述收集槽组件转动相连的收集网组件,安装于所述收集槽组件外侧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收集网组件绕...
刘宴伶孙正成李姿涵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评估模型构建及建议
2025年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背景下,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对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重视风险空间评估相关技术研究,依据《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对评估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多源数据融合为基础,构建城市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评估模型,进而提出具体的评估措施,旨为促进城市化进程与地下资源的健康发展。
龚亚炬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多源数据地下水污染风险
鲁北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2024年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环境评估与污染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现状,利用地下价值、改进后的DRASTC模型的地下易污性评价与地下水污染源分级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体系,完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并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整体等级为中等平;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面积比例最大,为34.02%;等级为高等面积比例极小,仅占3.63%;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分区可为相关部门后续结合数值模拟验证有效易污率和拟议防治手段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吴光伟董玉龙顾莎毕雯雯姚英强程佳豪姚天支传顺胡晓农
关键词: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4年
【背景】全球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地下资源危机和水污染问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成为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关键基础。【进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其体系的建立。基于“源-路径-受体”的评价体系,归纳污染源荷载风险评价、地下脆弱性评价和污染危害评价3个部分的不同研究方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已从最初的单一维度定性评估,发展为注重污染机理和后果的定量过程模型,并融合文地球物理、地质随机方法和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以增强模型可靠性。当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污染源叠加效应解析不足、复合污染物在复杂含系统中的动态迁移机制不清、受体风险评价不全面、模型不确定性较大等。不同污染物在多变地质环境下的迁移机制与过程研究,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针对矿区多源污染、复杂地质条件及半人工化生态系统,对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精细化过程评价,是矿山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要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多源数据融合的全周期污染文地质监测、复杂含系统中污染物在自然与人为影响下的迁移动态及风险响应、跨学科的风险评价与决策等。上述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与预测的精度,实现地下科学管理,保障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徐蓓艺王策周光扬周鹏鹏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脆弱性

相关作者

何江涛
作品数:183被引量:1,84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再生水 三氯乙烯 乳化油
姜建梅
作品数:35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城市地质环境 GEOLOGICAL 减灾防灾 多环芳烃 地下水源
方良
作品数:9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研究主题:铀尾矿库 U 地下水污染风险 U(VI) 层次分析法
刘长礼
作品数:147被引量:78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 地质灾害 污染 垃圾填埋场
席北斗
作品数:1,235被引量:6,126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地下水 堆肥 生活垃圾 重金属 水溶性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