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07 篇“ 土壤结构 “的相关文章
土壤结构 被引量:1 1994年 1 土壤结构 的概念 土壤结构 是土壤 中原生颗粒和次生颗粒以及土粒间所构成孔隙的不同排列形式。它包含“土壤结构 性”和“土壤结构 体”两个方面。其中土壤结构 性指土壤 中单粒和复粒的数量、大小、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而土壤结构 体是土壤结构 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各级土粒或其一部分由不同作用相互团聚成大小。 曾跃辉关键词:茶树 茶园 土壤结构 土壤 一种复合型土壤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莓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土壤结构 ,包括土壤 底层、沙层和土壤 表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将顶框下压至原位,并让钉锥贯穿塑料膜并插入至锥孔内,再松开限位块,使得限位块通过弹簧复位并再次插入... 蒲恒贵 路文恒 朱波 何锋基于暗管改良粘质盐碱土的土壤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暗管改良粘质盐碱土的土壤结构 ,从下而上依次包括地下水位、盐碱土层,盐碱土层间隔开挖有若干沟槽,若干沟槽的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沟槽的底部铺设有暗管,暗管上设有滤水孔,暗管连通集水管,暗管的四周填充有滤料... 宁松瑞 颜于川 耿德一 吴洋 拜栋一种管理树草水分平衡的围堰土壤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理树草水分平衡的围堰土壤结构 ,有效的达到了对树木以及树下的绿植进行水分分区管理的目的,包括隔水环,所述隔水环的下侧连接有至少两个同心设置的储水环,每两个储水环之间形成过水区,每两个相邻的储水环之间设有多... 张春华 李鑫 臧传聪 侯雅楠 张锟 武丹木质素对土壤结构 和水分运移的影响 2025年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结构 不稳定,保水能力差,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针对黄土区典型土壤 ,进行室内试验和模型模拟研究,以了解不同木质素施加量对土壤结构 和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木质素施加量的增加,土壤 的剪切力逐渐增大,同时土壤 中超大团聚体(>2.000 mm)、大团聚体(2~>0.250 mm)和微团聚体(0.250~>0.053 mm)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而黏粒(≤0.053 mm)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2)随着木质素施加量的增加,累积入渗量、入渗率以及湿润锋运移距离显著减小,HYDRUS模型的湿润锋和入渗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结果较为接近。施加木质素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 的保水能力,从而提高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生产力。 雷震远 吴军虎 白雪 白伟 康靖东关键词:木质素 土壤结构 团聚体 入渗 一种含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土壤结构 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土壤结构 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土壤结构 改良剂按照以下原料的质量分数进行配比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菌剂、蛭石粉、海藻提取物、硅藻土、多聚葡萄糖、果胶、磷酸二氢钾、有机锌螯合... 侯敏 吴玉波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不同配置对土壤结构 稳定性的影响 2025年 土壤结构 稳定性是衡量退化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维持的关键指标。探究优势植物配置对土壤结构 稳定性的影响,对于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植被恢复与岸线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狗牙根(G)、香附子(X)和苍耳(C),设置空白(CK)、单种(G、X、C)、两两混种(GX、CX、CG)三种不同处理,利用Yoder湿筛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土壤 团聚体粒径分布和土壤 孔隙特征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植物配置对土壤 团聚体粒径分布与稳定性及土壤 孔隙结构 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CK处理,不同植物配置处理下土壤 团聚体(>0.25 mm)的质量百分比均有增加。植物根系的生长促进了土壤 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2)香附子单种及其与狗牙根的混种均抑制了土壤 大孔隙的形成,可能由于香附子根系不发达,且其膨大的根结在生长过程中压缩了周围的土壤 孔隙。然而,对于狗牙根和苍耳,无论是单种还是混种都会促进土壤 大孔隙的发育。3)植物根系性状与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 孔隙结构 具有显著相关性,根长(RL)和根表面积(RSA)是影响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根系性状,根长(RL)、根表面积(RSA)和根体积(RV)是控制土壤 孔隙结构 的关键性状。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土壤结构 的稳定性,可以基于植物的根长、根表面积等根系功能性状,筛选出适合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或优势植物,并进行合理配置。该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及相似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中的植物遴选与群落配置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胡宏宇 张靖 刘莹 冉义国 王小晓 黄平关键词:根系性状 土壤结构 团聚体 土壤孔隙 水田动力底盘行走作用下土壤结构 特性自动监测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水田动力底盘行走作用下土壤结构 特性自动监测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属于土壤结构 特性自动监测装置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水田机械、纵‑横运动自协调同步模块、土壤结构 特性测试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手持监控及... 贾维卿 张琛 王在满 钟沛钊 彭飞虎 陈剑鹏 陈美宇 黄敏好 陈昕洋 林伊涵 叶彤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 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明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 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柱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2、0.05和0.10倍临界胶束浓度)、不同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3 d 1次)、不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的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体积质量、孔隙结构 、土壤 滴水穿透时间、灌水入渗时间和土壤 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升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 特征孔隙率、降低土壤 体积质量,但也增大了土壤 斥水性和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低频率、高定额的灌水方式加剧了土壤 团聚体的崩解,高频率、低定额的灌水方式增大了土壤 水流运动的非均匀性;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灌溉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具有提升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 孔隙率,同时降低土壤 斥水性和水流运动不确定性的优势。【结论】再生水农田灌溉宜采用再生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以平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 的积极作用与潜在负面影响。 盛丰 李忠润 张彬关键词:再生水灌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土壤结构 土壤斥水性 优先流 几种土壤结构 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 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 2025年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耕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 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可能会对土壤 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为探究土壤结构 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 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铜(Cu)、镉(Cd)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施用0.1%和0.4%(质量比)的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和腐殖酸(HA)这4种土壤结构 改良剂后土壤 有机质、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并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土壤结构 改良剂的对照(CK)处理相比,施用土壤结构 改良剂处理土壤 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7.4%~22.7%、4.9%~68.9%、5.3%~20.7%和5.1%~108.5%,土壤结构 改良剂施用量越高,各养分含量增幅越大。施用0.1%和0.4%的PAA后收获期水稻根中全磷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8.8%和90.6%,其余处理水稻根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1.6%~41.7%、26.4%~70.6%和18.3%~58.7%;施用4种土壤结构 改良剂处理水稻秸秆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4.0%~87.1%、62.0%~524.2%和6.4%~31.9%;施用0.1%和0.4%的PAM后稻米全氮含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15.1%和12.2%,而施用PAA、PVA和HA后稻米全氮含量增加了6.1%~23.1%,施用4种土壤结构 改良剂后稻米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3%~21.1%和2.4%~20.1%。施用4种土壤结构 改良剂处理土壤 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7.8%~94.3%、18.5%~163.0%和2.0%~22.0%,施用PAA和HA后土壤 脲酶活性较CK处理降低了3.3%~5.0%,而施用PAM和PVA处理土壤 脲酶活性较CK处理增加了3.8%~71.0%。综上,施用土壤结构 改良剂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 的养分有效性及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土壤 肥力和生产力的保持,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 治理修复过程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平 聂浩 郎漫 施明杨 杨彬妍 罗小三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养分有效性 酶活性
相关作者
赵世伟 作品数:140 被引量:2,452 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植被恢复 保水剂 黄土高原 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碳 杨永辉 作品数:148 被引量:1,532 H指数:24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保水剂 小麦 水分利用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谢德体 作品数:691 被引量:9,267 H指数:4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紫色土 紫色水稻土 土地利用 土壤 丁启朔 作品数:188 被引量:691 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旋耕 播种 土壤 小麦 耕作 魏朝富 作品数:492 被引量:7,505 H指数:4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紫色土 紫色水稻土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