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土壤碳循环“的相关文章
- 蚯蚓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实现碳中和的潜力
- 2025年
-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剧增,土壤碳库在全球的碳排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壤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量的20%。因此,实现土壤生态系统的碳中和对降低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显得尤为重要。蚯蚓作为土壤中最典型的无脊椎动物,在调节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平衡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蚯蚓对土壤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归纳了蚯蚓在土壤中存在的固碳途径,并评估其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固碳潜力,揭示了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碳中和作用。蚯蚓在土壤固碳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可为更快、更好达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 陶宗鑫郑彤徐晶欧阳少虎周启星
- 关键词:蚯蚓土壤固碳土壤修复
- 土壤碳循环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土壤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循环过程在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关键驱动力。土壤微生物能与植物共生间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与土壤碳的输入,可直接参与土壤碳的固定与转化。微生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在矿物质结合态有机质和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稳定。微生物介导的激发效应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具有调控作用,可影响土壤CO_(2)和CH_(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微生物作用提升土壤的固碳潜力或碳汇功能,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输入、有机质形成与稳定、有机质分解矿化等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植物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尤其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更新。未来可加强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稳定化与碳储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关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碳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占奥丽黄敏尹龙廖先青吴佳璇何小龙
- 关键词:土壤碳循环土壤有机质
- 微塑料参与下的土壤碳循环过程评述
- 2024年
- 土壤有机碳固定是驱动土壤肥力演变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关键过程。鉴于微塑料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持久性和生态环境风险,其对土壤性质和过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但基于土壤碳循环视角关注微塑料介导作用的研究仍相对匮乏。赋存于土壤中的微塑料能够通过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直接参与碳循环的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存、矿化与消长,这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的不确定性,也突出了相关研究的迫切性。以此为背景,本文概述了土壤有机碳固定途径的理论发展,总结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特征,阐述了微塑料对不同土壤碳库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调控土壤碳循环的可能机制,最后对微塑料参与下的土壤有机碳循环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微塑料能够通过影响土壤物理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酶活性与功能基因、生物膜的形成、动物的繁殖与生长、植物的生长和根系沉积等对土壤碳的平衡起到介导作用,同时通过自身参与到土壤全链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而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循环。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选取科学方法将微塑料周转与有机碳循环过程进行区分与耦合是未来研究的难点。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先进土壤学研究手段的嵌套与改良,以及研究思路的革新与交叉,可进一步精准区分微塑料源碳在不同有机碳库中的贡献潜力,探明微塑料直接和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循环的耦合作用机制,并推进多因素影响下微塑料参与土壤碳循环过程的研究。
- 朱芷宏张琎高晓丹陶招马南徐英德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碳循环土壤微生物
- 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针对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争议,综述水力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出未来定量研究的方向与注意事项。[方法]在提出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研究中水力侵蚀对土壤碳循环“源汇”效应争议的核心问题,进而探讨水力侵蚀导致不同种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水力侵蚀过程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形成碳循环中的“源”效应,而沉积过程导致有机碳迁移至低洼处固存形成碳循环中的“汇”效应,微生物的呼吸和分解作用可能解释土壤碳循环中消失的碳“汇”问题;水力侵蚀过程削弱细菌群落结构复杂性,而沉积过程可增加细菌群落结构的复杂性,但侵蚀和沉积过程都可能降低土壤真菌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性;水力侵蚀过程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植被覆盖度和土壤pH等因素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论]未来研究应强化不同尺度水力侵蚀过程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水力侵蚀过程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水力侵蚀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碳循环的影响机制相关量化研究。
- 杨文博刘娜蔡强国孙莉英
- 关键词:水力侵蚀有机碳碳循环土壤微生物
-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 白雪娟翟国庆刘敬泽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有机碳
- 灌木去除下锐齿栎林凋落叶分解变化对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
- 林下灌木功能群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森林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凋落物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对于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的分解受到微环境和凋落物...
- 李京芮
-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
- 调节微塑料胁迫下土壤碳循环的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微塑料胁迫下土壤碳循环的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菌肥包括微生物菌剂和改性炭基材料,其中微生物菌剂由解淀粉芽孢杆菌、海内氏芽孢杆菌发酵获得,改性炭基材料中包括炭化材料和钙元素。本发明的生物菌肥具有强...
- 周进程雪玉李欣阳王宗抗吴佳玲曾薇
- 微塑料介导的土壤碳循环:微塑料对土壤有机碳的形成、矿化和稳定过程的影响
- 2024年
-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其不仅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还会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定扰动全球气候变化.土壤中微塑料可以直接参与碳循环或间接影响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过程.本文从微塑料影响土壤有机碳测定,以及微塑料介导的有机碳形成过程、矿化和稳定过程等方面,阐明了微塑料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调控土壤有机碳循环的可能机制.未来需从微塑料源碳的精准识别、碳过程关键微生物作用机制、多因素影响下碳循环过程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石佳王祥汪杰
- 关键词: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群落
- 长期氮添加对长白山杨桦次生林表层土壤碳循环主要过程影响及微生物调控作用
-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其土壤碳储存和循环过程受到全球氮沉降的影响。长期氮添加可能改变土壤氮素化学形态和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积累产生影响。为了理解氮添加对长白山...
- 何彦达
-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碳循环次生林土壤呼吸
- 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相对丰度与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探究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和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深刻理解土壤微生物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对不同人工林类型的响应特征尚不清楚。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
- 秦佳琪
相关作者
- 刘美

- 作品数:60被引量:181H指数:9
-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高寒灌丛 增温 青藏高原东部 土壤 交错带
- 刘建军

- 作品数:204被引量:2,261H指数:2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油松 秦岭火地塘林区 黄土高原 锐齿栎 锐齿栎林
- 易惟熙

- 作品数:67被引量:76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BE 土壤有机质 陨石 碳循环 元素碳
- 沈承德

- 作品数:102被引量:1,02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BE 元素碳 有机碳 土壤有机质 碳同位素
- 王国兵

- 作品数:55被引量:67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杨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 苏北沿海 次生栎林 火炬松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