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98篇“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文章
湿地土壤微生数量大揭秘!
2025年
城市湿地公园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中,细菌等微生含量会有什么差异?本实验以念坛公园(北京市大兴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北园区)为例,通过对公园内湿地不同区域的土样进行适当采样、处理、科学测定,以探究其中细菌等微生数量的差异。实验材料及用具琼脂。
张美艳(文/图)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含量湿地
酵素菌肥对碧螺春茶园土壤微生数量的影响
2025年
为论证酵素菌肥的施用效果,于苏州西山碧螺春茶园内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仅施用有机肥(CK)、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A(T1)、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B(T2)和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C(T3)4个处理,探究酵素菌肥对碧螺春茶园土壤微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施用有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P<0.05),土壤真菌数量也有所提高。此外,3种酵素菌肥施用效果也存在差异,与T2处理相比,T1处理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微生量碳含量、微生量氮含量和微生量磷含量分别提高36.95%、20.79%、38.87%、35.65%和18.86%;与T3处理相比,T1处理上述指标分别增加21.28%、21.69%、38.25%、29.37%和9.8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数量微生量呈显著正相关,微生量碳含量与微生量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量氮含量与微生量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酵素菌肥A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数量,增加土壤微生量,提高土壤氮素生活性,可作为优良菌肥在茶园生产中推广应用。
张贾宇徐宏佳司文会金亮王莹刘修明
关键词:酵素菌肥土壤微生物
盐胁迫对桔梗幼苗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桔梗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微生数量的影响。方法以二年生盆栽桔梗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200、400、600 mmol·L^(-1))盐胁迫轻、中、重度处理10、20、30、45 d后桔梗幼苗的苗高、根长、地上和地下部鲜重及干重,并测定不同处理下桔梗根际土壤微生数量。结果盐胁迫抑制了桔梗幼苗的生长发育,且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桔梗的苗高、根长、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及干重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桔梗幼苗根际土壤中的微生数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真菌数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桔梗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升高,推断细菌和放线菌在桔梗适应盐胁迫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张美茜王晓琴关海滨于娟张英张薇贾鑫
关键词:盐胁迫桔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放线菌
玉米-大豆轮作对根际土壤微生数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2024年
大豆连作易造成土壤微生态破坏、病虫害加剧,减产严重。玉米-大豆轮作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耕作措施,具有调节修复土壤微生态作用。文章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不同玉米-大豆轮作方式对根际土壤微生数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玉米、大豆连作,玉米-大豆轮作可显著促进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繁殖,降低真菌数量。此外,玉米-大豆轮作还可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等土壤养分含量,对作生长发育有利。在生产中,MSS(玉米-大豆-大豆轮作)处理为适宜推广应用的轮作栽培模式。
徐佳赵玉山魏云山周学超丁素荣王燕春
关键词:根际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
秸秆覆盖量对夏花生生长、产量及土壤微生数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为了明确适宜替代地膜增产作用的小麦秸秆覆盖量,以花生品种泰育10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覆盖地膜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 kg/hm^(2)(T1)、3 000 kg/hm^(2)(T2)、6 000 kg/hm^(2)(T3)、9 000 kg/hm^(2)(T4)处理对夏花生出苗率、土壤容重及微生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质积累量及其分配比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花生出苗率、土壤微生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质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CK相比,当秸秆覆盖量为6 000 kg/hm^(2)(T3处理)时,出苗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与T4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T1、T2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升高;花针期、结荚期主茎高无显著变化,但均显著高于T4、T2、T1处理;饱果成熟期主茎高,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侧枝长,干质积累总量,根+果针及荚果的干质积累量,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出仁率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其他各处理;茎秆+叶片干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和1 kg果数显著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种植夏花生时覆盖6 000 kg/hm^(2)小麦秸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微生数量,促进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干质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可以替代地膜的增产作用,这为减少地膜污染、实现生态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艳艳李文金康涛李海东陈建生张玲徐慧媛李光强
关键词:覆盖量夏花生荚果产量土壤容重微生物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盐碱地稻田土壤微生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24年
为阐明盐碱地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对表层土壤微生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大安站盐碱地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研究了单施氮肥(N)、无机肥配施(NPK)、有机肥单施(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RNPK)对土壤微生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共检测出57种PLFA生标记,M、MNPK、RNPK和NPK处理的PLFA含量较N处理分别增加26.47%、29.76%、25.07%和13.20%,其中M、MNPK和RNPK处理显著高于N处理(P<0.05)。MNPK处理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的比值最大,较二者之比最小的M处理高6.00%,说明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RNPK处理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之比最小,较二者之比最大的M处理降低了13.71%,说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营养胁迫小,能有效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不同施肥处理微生群落多样性大小表现为N处理土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最大,分别较3项指数最小的NPK处理增加10.91%、12.00%和13.7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盐分电导率(EC)、有机质和pH对土壤微生群落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解释量分别为54.8%、39.8%和33.1%。因此,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单施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能有效增加土壤微生量并优化微生群落结构,进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蒋小曈黄立华刘伯顺黄广志杨璨梁燕萍
关键词:苏打盐碱地有机培肥
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23年
通过室内分析和田间裂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膜覆盖和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根际土壤而言,覆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的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无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脲酶活性在大喇叭口期最高,NPK-C(氮磷钾配施-覆膜)、NPKO-C(氮磷钾配施有机肥-覆膜)、NPKB-C(氮磷钾配施生炭-覆膜)分别较CK-C(对照-覆膜)高31.03%、66.01%、49.26%;蔗糖酶活性也是大喇叭口期最高,NPK-C、NPKO-C、NPKB-C分别较CK-C高38.43%、117.53%、64.94%;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乳熟期最高,NPK(氮磷钾配施)、NPKO(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B(氮磷钾配施生炭)分别较CK(对照)高43.84%、30.38%、31.53%。(2)覆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乳熟期细菌数量最大,NPK-C、NPKO-C分别较CK-C高19.74%、26.26%;放线菌数量也是乳熟期最大,NPK-C、NPKO-C、NPKB-C分别较CK-C增加了23.49%、62.94%、46.97%;真菌数量在大喇叭口期最大,NPK-C、NPKO-C分别较CK-C高120.30%、60.89%。综合比较,覆膜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C)对于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数量效果最佳。
胡庆兰杨凯王金贵
关键词:地膜覆盖施肥处理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
凋落输入变化对云南松林土壤微生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研究凋落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功能的改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在云南玉溪磨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云南松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添加和去除试验(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设置凋落正常输入(对照,CK)、添加凋落(DL)、去除凋落(N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和淋溶层(O/A-Less)6种不同凋落处理。2019年3月,按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数量、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添加凋落使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4%,8.05%和17.24%,而去除凋落后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则分别减少了10.74%,8.05%和6.90%。②添加凋落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提高了12.99%,而添加、去除凋落处理(DL、NL)和去除地下根系处理(NR、NI)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降低。③土壤pH、全碳、全氮、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土壤微生数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而土壤全磷和碳氮比与土壤微生数量和酶活性大多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添加凋落对云南松林地土壤微生数量的增加较其他处理更有利,凋落不同处理往往会使土壤酶活性降低。
邢学霞付迪黎建强赵彬阳宋灯辉付钇珊
关键词:云南松林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核桃林间作西红花对其土壤微生数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核桃西红花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数量的动态,研究核桃林下间作西红花对其土壤微生数量的影响,为新型核桃间作西红花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选取15年树龄核桃林下间作西红花为处理组(H15),以15年树龄核桃单作(HCK)和西红花单作(CK)为2个对照,采用稀释分离法测定不同处理下西红花生长期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土壤微生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西红花生长期,土壤微生数量变化规律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3月微生数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比较,核桃林间作西红花其土壤微生数量显著提高。(2)在西红花生长旺盛期3月H15微生总量为33.21×10^(5) cfu/g,分别是CK和HCK的1.55倍和7.27倍,差异性显著;H15的真菌菌落数量分别较CK对照组提高61.2%,较HCK对照组提高72.43%,达到显著性差异;间作模式下细菌数量为33.05%,分别较CK和HCK提高36.66%和86.39%,均达到显著性差异;H15放线菌菌落数较HCK提高53.58%,差异性显著(P<0.05),较CK提高9.59%,无显著差异。且CK放线菌数量较HCK提高48.65%,差异显著。(3)不同生长年限核桃林间作西红花处理模式下土壤微生总量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H15>CK>HCK。【结论】核桃间作西红花种植模式,明显优于核桃单作与西红花单作种植模式,且西红花单作模式下的微生数量高于核桃间作模式,种植西红花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数量,影响土壤肥力的转化,且以核桃间作西红花模式最优。
徐静石书兵石书兵朱军
关键词:西红花土壤微生物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数量和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索作高产最佳的微生环境,促进试验田合理施肥,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长期定位的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6个施肥处理模式(不施肥、单施有机肥、麦秸还田、单施化肥、麦秸还田配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数量、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三大微生中,细菌占微生总数的85.1%~97.1%,放线菌占总数的2.4%~14.3%,真菌占总数的0.3%~0.8%。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能显著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小麦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多。过氧化氢酶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细菌、脲酶与小麦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肥配施化肥是有利于小麦高产和提升土壤品质的施肥措施。
李馨宇姜宇米刚
关键词:施肥制度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小麦产量

相关作者

尹淑丽
作品数:153被引量:38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
研究主题:黄瓜 金针菇 平菇 菌株 出菇
张丽荣
作品数:93被引量:581H指数:13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土壤微生物 枸杞 小麦 病害
邵玉琴
作品数:49被引量:637H指数:18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微生物 皇甫川流域 草原 土壤微生物数量 蘑菇圈
赵吉
作品数:138被引量:1,194H指数:20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微生物 草原 蒙古口蘑 蘑菇圈 土壤微生物数量
何永美
作品数:187被引量:716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UV-B辐射 铅锌矿区 元阳梯田 镉 割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