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35篇“ 土地生态“的相关文章
- 北京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2025年
- 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北京承担着引领全国乃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本文通过构建土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全国直辖市及地级市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探讨北京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绩效与问题,以期为北京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 赵爽彭文英
- 关键词:生态文明土地生态土地经济土地管理
- 云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研究
- 2025年
- 为深入探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一条既能实现土地高效合理利用又能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云南省为例,在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生态安全相应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综合指数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云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6-2021年云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期间均值为0.92,总体状况较好。(2)2006-2021年云南省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四个阶段,由2006年的0.18提升至2021年的0.77,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3)2006-2021年,云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经历“轻度失调-初步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5个阶段,空间格局上呈现西北、中部高,西南、东部地区较低的特征。总体来看,研究期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处于协调阶段。
- 温婷杨诗琴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 基于GIS的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 2025年
- 基于1990—2020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30年间土默特右旗有172.3 km^(2)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动态变化,区域整体生态质量好转;以10年为单位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依次为7.3%、12.3%和7.3%,土地利用或覆盖变化稳定性高,对土地的开发强度适中,土地生态利用状况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 包永红白燕英
- 关键词:土地生态利用GIS
- 基于智能通信的黑土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涉及生态动态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智能通信的黑土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智能通信设备中设置黑土地生态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模块,利用模块获得黑土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数据集合;依据数据...
- 封雪董伟韬陆英李名升姜晓旭杨楠周笑白
- 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环渤海地区的实证研究
- 2025年
-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现有研究未能动态评价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基于1 km×1 km网格尺度,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ellular Automata-Markov,CA-Markov)模型,评价与预测2010—2035年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动态。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环渤海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先降后升”趋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2010—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的安全级占比分别为24.33%、21.73%以及23.15%。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土地利用程度和人为干扰指数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驱动因素,对应的年均解释力q分别为0.977、0.966、0.938、0.912和0.896。交互因子探测结果显示,人类干扰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建设用地比例3个变量的交互作用最强,均超过0.87。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环渤海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在未来将得到改善。
- 刘沁萍戚梦豪田洪阵
-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土地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 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和ArcGIS软件,定量评估广西2000、2010、2020年3个时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2000—2020年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140.26×10^(8)~157.83×10^(8)m^(3),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8.99×10^(8)m^(3),时间尺度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空间格局上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态势;2000—2020年广西各类土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排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占比对水源涵养量有重要影响;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年蒸散量、高程的影响,而双因子探测结果则进一步揭示,土地利用类型和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和人口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分布变化影响尤为显著。[结论]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在时空上存在明显差异,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兼顾单因子和多因子作用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广西更好地推进生态安全建设。
- 黄依平杨小雄
-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影响因素土地生态系统
- 基于AI数据的土地生态绿化适配种植规划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AI数据的土地生态绿化适配种植规划方法及系统,通过分析潜在子区域内超速生长植物在不同监测时段内的生长速度,得到超速偏差比,根据超速偏差比值对超速生长植物生长速度变化趋势进行评估,识别区分得到波动超速植物,...
- 王广智吕永杨军健施治乾
-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生态修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S1、划定多个生态修复区;S2、植物种植;每个所述生态修复区中,在所述生态修复区的边缘一圈种植高层植株、并向生态修复区内部依次种植一圈中层植株、一圈低层...
- 李海东邵雅梅王楠赵立君姚国慧林杰
- 浅谈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 2025年
- 土地生态评价已逐渐成为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方向,不仅能够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够保障生态安全。尽管我国在土地生态评价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对于小尺度生态评价的关注仍较为薄弱。本文探讨了不同尺度和方法对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特别是如何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土地生态问题。
- 张东芳
- 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应对此挑战,国家大力探索和发展土地整治技术,其中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尤为关键。文章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案例对城镇土地生态整治工作进行探究,分析了土地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土地复垦技术和土地整理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环保事业良好发展,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
- 秦向东
- 关键词:生态整治土地复垦
相关作者
- 吴次芳

- 作品数:450被引量:9,544H指数:5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管理 土地整理 耕地 土地利用规划
- 陈美球

- 作品数:378被引量:4,324H指数:35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农户 耕地保护 生态 耕种 影响因素
- 任志远

- 作品数:411被引量:5,887H指数:36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变化 GIS 黄土高原
- 黄贤金

- 作品数:880被引量:13,797H指数:6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碳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保护 农户
- 李晶

- 作品数:398被引量:2,583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GIS 土地复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