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2篇“ 图式语言“的相关文章
- 图式语言视角下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 2025年
- 传统村落是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于一身的重要载体,更是栩栩如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针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破碎化”“千村一面”等问题,文章以湘西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选取老家寨村、十八洞村以及老洞村3个典型湘西传统村落,探究图式语言和传统村落空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ArcGIS进行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在地性表达,梳理并归纳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图式语汇,从山水空间、连接空间、居住空间、公共空间4大方面对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实现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延续地域文化,以期为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 曾佳妮李铌
- 关键词:传统村落图式语言
- 图式语言视角下的滨水村落公共空间结构特征解析——以萱洲古镇古河街区为例
- 2025年
- 滨水村落是一个具有特定地理和人文特征的村落类型,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而村落的公共空间不仅是理解乡村社会结构、连接国家与社会的重要视角,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途径。“景观图式语言”是基于景观空间基本构成、空间组合的设计语汇及空间语言逻辑,通过图式语言探究萱洲古镇古河街区公共空间,形成了包括空间语汇、空间语法、空间语境的语言体系。并梳理了滨水村落的整体格局、演变过程、人地关系,以期为后续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旅游发展提供背景基础及理论依据。
- 陈妙黄炼
- 关键词:图式语言
- 湘西侗族传统村落图式语言解析与修复路径研究
- 2025年
-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代价值留存的重要载体,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解构传统村落空间要素,活化传统文化存续环境,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湘西侗族坪坦村为例,结合图式语言理论与景观基因理论搭建解构与重构框架,探索坪坦村的要素组成与修复路径。结果显示:①对坪坦村空间景观进行图式转译,建立了整套图式语言体系。其中,“字”“词”和“词组”共92类图式语汇构成了空间要素;秩序性、尺度性、时间性和本土性图式语法形成了空间逻辑;自然、社会和文化图式语境组成了空间意境。②基于村落历史演化过程,识别出了坪坦村的主体建筑、整体布局和民族文化共3类10种核心景观基因,为重构修复路径提供了优化逻辑。③结合图式语言理论与景观基因理论构建坪坦村协同优化机制,重构出了坪坦村点类要素修葺、线性秩序修正与面状结构修补三重修复路径。研究旨在对传统村落进行图式解构、基因识别和重构修复,为传统村落物质空间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李伯华程波窦银娣
- 关键词:传统村落图式语言
- 淮海区域汉画像石的图式语言与文化意蕴
- 2025年
- 画像石作为汉代墓葬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图式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淮海区域地势独特,有着丰富的画像石资源。这些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如画像石上常见的宴饮、狩猎、乐舞等场景,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与安定;对神灵、仙鹤、祥云等神秘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向往。这些画像石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汉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信仰和社会结构,体现了汉代人的生死观、伦理观和社会价值观。同时,画像石上的一些场景还揭示了汉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重要线索。
- 夏爽
- 关键词:汉画像石图式语言文化意蕴
- 空间、记忆、身份:汉画像中盘鼓舞的图式语言研究
- 2025年
- 汉画像中盘鼓舞既是汉代舞蹈艺术之代表,又是考察汉代社会文化、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之重要媒介。文章认为,通过深度剖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图式语言,可以发现其在空间表达、历史记忆和身份构建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价值。盘鼓舞图式空间语言是汉代社会空间观念及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图式记忆语言是汉代人们对于历史继承和记忆的集中体现,但图式身份语言显示出汉代社会等级制度与身份认同。对汉画像中盘鼓舞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舞蹈艺术美学特征,还可以挖掘汉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 田蕙荣王元翠
- 关键词:汉画像图式语言历史记忆
- 基于图式语言的赣派传统民居宅门研究
- 2025年
- 竹桥村传统民居宅门作为赣派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图式语言理论体系对竹桥村传统民居宅门进行图式化解构并归纳分析。通过对该村传统民居宅门立面分布的语汇、语法、秩序以及意义的研究,探索了赣派传统民居宅门语汇的嵌套过程和逻辑秩序。总结归纳出“字”共有68种、“词”共有36种、“词组”共有26种,并构建了立面图式表格。通过图式表格分析出该村传统民居宅门在临川文化、堪舆文化的影响下,该传统民居宅门具有鲜明的尺度性、秩序性、修辞性、本土性等语法结构。通过图式语言较好地分析出了传统民居宅门的语汇,同时挖掘出了该宅门的词法、句法的背后嵌套逻辑,探究出竹桥传统民居宅门背后形成的因素,为继承和转译传统民居宅门装饰提供参考意见。
- 王弘瑨王晓勤蔡英杰
- 关键词:图式语言解构
- 基于图式语言的富阳龙门古镇景观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 2025年
- 古镇景观空间兼具居住、商贸、交通、游览等多重功能,体现了漫长建设历程中人们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的主观思考和创造性追求。借助于图式语言的分析手段,将浙江富阳龙门古镇景观空间语汇总结为32种字图式、20种词图式和12种词组图式,认为古镇空间词法以高联结性的并列为主,兼有环绕、嵌入和叠加法。分析古镇由商埠小镇逐步转为居旅结合的历史文化名镇景观空间格局,以及“开敞—封闭—转折—封闭—开敞”的空间秩序结构等景观空间布局特征。
- 曾琼徐剑琼丁建铭罗国辉
- 关键词:图式语言历史文化名镇
-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归属感重塑——基于宁波马径村图式语言的研究范式
- 2025年
- 针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归属感缺失的普遍现象,文章从空间布局系统的“生态”“形态”“文态”归纳出环境归属感的空间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图式语言体系的语境、语汇和语法3个维度,有机关联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生态失衡、形态破碎和文态断裂的问题,建立其环境归属感重塑的解析框架。并以浙江省宁波市传统村落马径村为例,通过提炼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形成优化设计策略:以“生态语境调适”“形态语汇织补”“文态语法叙事”为设计步骤及方法;对应重启场所活力、再现艺术价值和赓续良风美俗的设计成效;从而在公共空间的嵌套更新中实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共情与共荣。旨在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归属感重塑及促进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提供空间视角的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 杨紫珊张津豪陶锋占妍
- 关键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
- 基于图式语言的苗族传统村落居住空间特征解析——以湘西凤凰县为例
- 2025年
- 湘西凤凰县苗族传统村落居住空间作为苗族居民社会生活的载体,反映了其祖先的建筑营造智慧、特色传统习俗和独特生活习惯。首先,在构建凤凰县苗族传统村落图式语言体系的基础上,解析传统村落居住空间结构及图谱,归纳图式语汇“字—词—词组”,探究语汇间的空间秩序,即“词法”“句法”等图式语法;其次,探究苗族传统建筑的平面形制及功能布局,挖掘其形成原因及适用性;最后,依托图式语言体系,梳理居住空间内在特征,以探索凤凰县苗族传统村落居住空间传承路径与发展策略。
- 文嘉怡李铌
- 关键词:图式语言居住空间语汇
- 基于图式语言的传统村落空间认知与保护策略——以湘西老司城村为例
- 2025年
- 以典型传统村落老司城村为例,从图式语言理论视角对其进行空间分析与认知,引入Boyce-Clark形状指数、紧凑度、相对点度中心性、集成度、选择度、可理解度6种指标方法测度其空间语法。研究表明,老司城村整体呈分散分布,宗族观念深厚,受自然、经济因素综合影响,表现出散点化形成过程和中断、从属、协调、整理、顺应5种空间语法;通过空间布局的有序串联、空间节点的有效表达以及空间形态的有机更新可以实现符合老司城村情况的保护性发展。
- 廖雨露李铌莫文竞廖长文
- 关键词:图式语言传统村落
相关作者
- 王云才

- 作品数:270被引量:4,490H指数:3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图式语言 城市 乡村景观 生态智慧
- 韩丽莹

- 作品数:13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 研究主题:生态设计 风景园林 图式语言 景观设计 图式
- 陈晓菲

- 作品数:15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研究主题:景观设计 传统村落 图式语言 创意 灯罩
- 池丛文

-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图式语言 建筑设计 手法探讨 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手法
- 王平

- 作品数:22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
- 研究主题:米芾 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 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