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篇“ 固氮树种“的相关文章
- 尾叶桉人工林和固氮树种马占相思人工林碳储量差异特征
- 2024年
- 以广东省阳江市国有花滩林场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固氮树种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2种人工林的乔木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差异,为提升粤西地区人工林碳汇能力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尾叶桉和马占相思不同器官碳含量大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且尾叶桉树干的碳含量及其占植株总碳含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马占相思(P<0.05),而马占相思的树根、树枝和树叶的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尾叶桉(P<0.05);(2)2种林分土壤的碳含量和碳储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0~40 cm土层碳储量占1 m深土层碳储量的比例分别达56.59%、53.35%,表明2种人工林土壤碳主要分布在上层;(3)尾叶桉人工林乔木层的碳储量及其占人工林碳储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马占相思(P<0.05);相反,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碳储量比尾叶桉高13.92%,且马占相思林的土壤碳储量占人工林碳储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尾叶桉(P<0.05),说明马占相思人工林将较高比例的碳分配在土壤中。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固氮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对提升土壤碳汇能力具有较大的潜力。
- 黎燕莲陈远富梁顿谢红杰刘悦吴妙兰顾晓娟莫其锋
- 关键词:碳储量尾叶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
-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17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分别测定0~10 cm和10~20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等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与PP相比,MP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以土壤pH、有机碳(SOC)及全氮(TN)最为显著。(2)MP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优于PP,差异主要体现在>2.00 mm和<0.25 mm粒径中,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相较于PP,MP的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仅在0~10 cm土层显著提高,但其团聚体水稳定性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显著提高。(3)Mantel分析结果显示团聚体稳定性与TN相关性最强,通过RDA分析进一步说明TN是驱动其团聚体稳定性变异的最关键因子。综上认为,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 张文李佳君向明珠黄海梅李昌航颜金柳高冠女苏小艳尤业明黄雪蔓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桉树人工林固氮树种
- 引入固氮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养分的影响
- 桉树是我国主要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其因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等特点被广泛种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各种不合理的经营措施导致的如土壤退化、林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服务功能锐减等生态问题不断突显。研究表明桉树与固氮树...
- 张文
- 关键词:固氮树种团聚体稳定性
- 固氮树种及种植模式对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 植被恢复是生态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土壤团聚体是构建优良土壤结构的基础单元,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性的关键因子,其组成和稳定性与土壤养分、...
- 苏小艳
- 关键词:固氮树种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微生物腐殖质组分
- 固氮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2年
- 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是反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生长代谢养分需求的重要指标,但固氮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究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对引入固氮树种的响应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该文通过选择11年生巨尾桉纯林(PP)和巨尾桉/降香黄檀(固氮树种)(MP)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的原状土样,采用改良干筛法将土壤分成>2 mm、1~2 mm、0.25~1 mm和<0.25 mm 4个径级,测定各径级土壤团聚体的理化性质和与土壤碳(C)、氮(N)、磷(P)循环相关的水解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结果表明:(1)PP和MP土壤团聚体均以>2 mm为主,其含量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与PP相比,MP中各粒径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SOC)、总氮(TN)、硝态氮(NO_(3)^(-)-N)、有效磷(AP)、pH、BG、NAG和ACP均显著提高(P<0.05),但LAP活性的变化不显著。(2)pH、TN、AP、NO_(3)^(-)-N和铵态氮(NH _(4)^(+)-N)均与酶化学计量比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关系,而冗余分析(RDA)发现,NO_(3)^(-)-N、SOC和AP的含量是驱动土壤团聚体水解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产生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P<0.05)。(3)该研究区域土壤C∶N∶P的酶化学计量比分别是1∶0.86∶0.74,与全球生态系统C∶N∶P酶化学计量比1∶1∶1相偏离,表明该区域的微生物生长代谢容易受到C源限制;MP中大多径级的土壤团聚体C∶N和C∶P酶化学计量比均低于PP,且在<0.25 mm径级中差异显著(P<0.05)。综上认为,固氮树种的引入,不仅能缓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的C源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土壤的N、P限制,为固氮树种在提高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莫雪青肖纳谭许脉高冠女颜金柳苏小艳尤业明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桉树人工林固氮树种土壤团聚体
- 固氮树种旱冬瓜对退化林地土壤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的生态驱动效应被引量:9
- 2022年
- 固氮树种对退化土壤和森林的结构与功能修复和改良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固氮树种的混交配置、林龄变化和人工与天然起源林分对土壤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方面的生态驱动效应与影响机制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因此,在金沙江上游选择退耕地上不同混交配置模式、不同林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人工林和旱冬瓜天然次生林,对比分析了土壤养分、林下植被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旱冬瓜材积等指标的差异,以期阐明固氮树种旱冬瓜对土壤养分状况及林下植被重建的生态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旱冬瓜人工林配置模式中,旱冬瓜纯林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标显著高于旱冬瓜+云南松混交林和云南松纯林(P<0.05);(2)不同林龄旱冬瓜人工林中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呈现8年生林均显著大于5年生林(P<0.05);(3)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均为旱冬瓜天然林>旱冬瓜和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林(P<0.05);(4)SEM模型分析发现,旱冬瓜材积与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73,P<0.001);(5)在不同旱冬瓜人工配置模式和不同优势种的天然林中,灌木生长状况均与旱冬瓜材积呈显著正相关(R=0.496,P=0.014;R=0.610,P=0.002),且灌木生长状况与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揭示了固氮树种旱冬瓜作为退化土壤修复和植被重建的生态演替驱动种,显著提升了退化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并促进了林下灌木的生长,对加速金沙江上游退化土壤功能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具有积极生态驱动效应。
- 李茂萍李茂萍缪宁
- 关键词:旱冬瓜固氮树种林下植被
- 固氮树种对石漠化山区土壤团聚体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 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贫瘠。植被恢复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治理措施,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经过8年植被恢复的4种...
- 李萌
-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团聚体固氮树种磷素形态生态恢复
- 文献传递
- 固氮树种对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磷组分及其转化的影响
- 磷(P)一直被认为是热带亚热带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最关键限制性养分因子之一,P的限制性严重阻碍了该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土壤中潜在的P源,寻找提高亚热带土壤P固持和有效性的新营...
- 徐浩成
- 关键词:固氮树种土壤团聚体有机磷组分土壤微生物群落南亚热带
- 文献传递
- 珍贵固氮树种降香黄檀与二代巨尾桉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1年
- 该研究以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邻接的二代巨尾桉纯林(PP)作为对照(CK),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土壤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重点探究南亚热带PP引入降香黄檀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PP相比,MP的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pH值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61.92%(P<0.05)、60.12%(P<0.05)、72.87%(P<0.01)、488.49%(P<0.01)和15.97%(P<0.05);(2)MP的真菌/细菌(F/B)显著降低,但总微生物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G^(-)/G^(+))并无显著变化;(3)MP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而pH值、NH_(4)^(+)-N和凋落物质量(C/N_(litter))是驱动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的最显著性因子;(4)MP的β-葡萄糖苷酶(BG)和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显著降低,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该研究说明在连续短周期经营的桉树林中套种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将可能是提高桉树林土壤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
- 陈永康谭许脉李萌徐浩成莫雪青肖纳尤业明黄雪蔓黄雪蔓朱宏光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固氮树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一种利用固氮树种旱冬瓜修复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固氮树种旱冬瓜修复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于10~12月采种,于12月~翌年2月播种,当幼苗高4~5cm时,移植到轻基质无纺布网袋中盛于塑料托盆中,培育成轻基质无纺布网...
- 刘世荣 孟广涛 李品荣缪宁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刘世荣

- 作品数:447被引量:8,300H指数:53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南亚热带 气候变化 川西亚高山 人工林 生物量
- 尤业明

- 作品数:61被引量:63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南亚热带 土壤酶活性 林下植物 桉树人工林 青冈栎
- 何兴元

- 作品数:372被引量:5,322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沈阳城市森林 岷江上游 光合作用 油松 银杏
- 黄雪蔓

- 作品数:31被引量:2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酶活性 桉树人工林 南亚热带 林下植物 马尾松
- 陈代喜

- 作品数:93被引量:47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杉木 种子园 栽培技术 无性系 组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