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7篇“ 固化动力学“的相关文章
复合抗拉铠装层制备中的固化动力学
2025年
为研究复合抗拉铠装层制造成型过程中的高温热固化化学问题,探讨了T700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动力学特性,通过对预浸料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利用Starink法精确计算了自催化反应固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化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更高的加热速率下,预浸料坯的反应速率显著增加,但达到峰值后反应速率下降更快,导致最终反应热的平均值更低。该预浸料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7.04 kJ/mol,所构建的固化动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高度匹配。
鲍蕊刘军鹏段梦兰
关键词:预浸料固化动力学DSC分析
硫辛酸/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性能研究
2025年
为了探究硫辛酸/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硫辛酸/环氧树脂固化体系进行动力学分析,选择5、10、15、20℃/min的升温速率在50~250℃进行固化。利用Starink方程计算出不同转化率下的活化能,得到该体系的平均活化能为60.39 kJ/mol。通过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自催化模型2种方法对固化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和对比,在转化率90%之前,拟合结果符合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自催化模型的拟合度为0.999,拟合程度良好,完全符合固化过程,结果表明自催化模型更符合该体系的固化过程。固化物的拉伸强度为67.4 MPa,断裂伸长率为16.6%,弯曲强度为79.4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5 kJ/m^(2)。对固化物进行粉碎,热压回收后固化物的力学性能较差。
薛小强黎炜浩黄文艳杨宏军蒋其民蒋必彪
关键词:固化动力学差示扫描量热法活化能自修复
烯丙基醚化酚醛亚胺树脂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2024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烯丙基醚化酚醛亚胺树脂(APMI-F树脂)的DSC曲线,用非等温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APMI-F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用T-β外推法确定了APMI-F树脂的固化反应的起始温度Ti、峰值温度Tp和终止温度Tf,并将其作为探究APMI-F树脂固化工艺的依据。通过Kissinger法和Starink法求得APMI-F树脂的表观活化能,由Starink法得到不同固化度下的表观活化能,并将其与试验数据对比,以验证固化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外推法确定了APMI-F树脂固化反应的Ti、Tp和Tf分别为161.09、226.81、263.42℃;(2)Starink法求得的平均活化能要高于Kissinger法所得数据;(3)在固化反应过程中,随着固化程度的升高,APMI-F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固化初期活化能因黏度的降低而降低,随着交联度的提高,链段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活化能渐渐升高;(4)采用Málek法成功地建立了APMI-F树脂的固化动力学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APMI-F树脂的固化过程。
胡良凯虞鑫海李枝芳
关键词:固化反应动力学表观活化能
一种精密仪表用热固性胶粘剂固化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仪表用热固性胶粘剂固化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开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实验,获得相应的热流密度曲线;第二,对每条热流密度曲线进分峰拟合,得到多个放热峰曲线;第三,得到每个放热峰的放热量曲线、固...
姜潮廖文豪姚中洋李春阳
聚氨酯树脂的快速固化动力学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研究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军事领域的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聚氨酯树脂的需求不断增长。研究聚氨酯树脂的快速固化反应动力学力学性能演变规律有助于预测树脂的固化反应,深入理解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材料工程领域的创新提供理论指...
胡永康
关键词:聚氨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力学性能
通航飞机热固型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2024年
为获得通航飞机热固性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特性方程和固化动力学参数,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对热固性环氧树脂进行非等温测试,并拟合实验曲线数值,得到热固性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特性。采用Ozawa-Wall-Flynn(OWF)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方法确定活化能,研究表观活化能随固化度的变化情况。基于Málek方法解析固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树脂固化行为符合Sestak-Berggren自催化模型。通过非线性拟合(LSR)确定指前因子(A)、反应级数(m,n),建立固化动力学模型。将模型预测的固化反应速率-固化度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基本吻合。因此,获得的固化动力学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该树脂固化反应过程。研究工作为通航飞机复合材料的制造与修补过程制定固化工艺参数提供参考。
丁镇源陈淑仙
关键词:热固性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
漆酚-IPDI体系等温DSC固化动力学研究
2024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30-65℃下漆酚与IPDI的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使用n阶反应模型,自催化模型和Kamal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单一反应的n阶模型不适合描述漆酚-IPDI体系等温固化动力学,自催化和Kamal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漆酚聚氨酯体系固化动力学过程,同时利用了Arrhenius方程对反应体系的活化能进行计算得到Ea_(1)为60.135kJ·mol^(-1),Ea_(2)为83.581kJ·mol^(-1),该模型可用于漆酚基材料的工艺优化和进一步开发。
林健陈灵析陈立刘炜冯晨江丽芳江丽芳
关键词:漆酚固化动力学
五节芒/生物质环氧复合材料固化动力学研究
2024年
全生物质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环境价值和应用前景,确定固化工艺参数是制备全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关键步骤。拟制备五节芒(MF)/生物基环氧全生物质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固化反应动力学。加入MF纤维来制备MF/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与EP固化相比要求更高的固化温度,通过将MF进行改性后可以有效降低固化温度并且缩短固化反应的时间;采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发现改性MF纤维有利于降低体系的活化能,根据Crane方程计算固化n级动力学模型,n级动力学模型为MA/EP全生物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的固化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复合材料的固化成型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n级动力学模型描述EP/聚乙烯亚胺-植酸-钡-MF(EP/PEI-PA-Ba-MF)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通过模型计算出的最优固化温度和时间用于指导实验制备全生物质复合材料。
马海龙吴飞王静远胡杭天楼高波刘丽娜
关键词:五节芒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
环氧树脂醇解回收再制备固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利用环氧树脂醇解产物制备新树脂固化工艺缺乏分析的问题,首先运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醇解产物含量对再制备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随后通过固化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再制备树脂的固化条件,并以此制备得到新树脂,测量了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当醇解产物替代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质量分数为25%时,再制备树脂的预固化温度小于120℃,后固化温度为160.57℃,这是因为,醇解产物中的羟基可促进环氧基的开环反应,使得再制备树脂的固化温度随醇解产物含量增加而降低;再制备树脂符合自催化双参数固化动力学模型,总反应级数大于1,且固化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Ea是固化程度α的函数,基于Ea(α)函数得到试样实际固化程度接近理论值;与原始环氧树脂相比,再制备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和击穿电场强度有所增加,其介电性能满足电工用环氧树脂使用要求。该研究内容为醇解回收再制备环氧树脂的固化工艺提供了经验和指导。
赵鑫李文栋郭旺杨雄郭广致邹方正高国新张冠军
关键词:环氧树脂醇解回收固化动力学
可降解生物基含酯键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可降解生物基含酯键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分别建立了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自催化模型以及结合n级反应和自催化模型的分段模型,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级反应模型与实验曲线的偏差较大,自催化模型与实验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仍然存在一定偏差,而结合两者的分段模型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分段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该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为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成型工艺条件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岳生金贾红丽颜春祝颖丹刘东徐海兵陈刚代金月刘小青
关键词:固化动力学

相关作者

高俊刚
作品数:252被引量:952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力学性能 热性能 环氧树脂 笼型倍半硅氧烷 固化动力学
杨小平
作品数:681被引量:1,349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主题: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碳纤维 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张军营
作品数:424被引量:61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主题:环氧树脂 聚氨酯 异氰酸酯 热塑性聚氨酯 性能研究
程珏
作品数:289被引量:518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主题:环氧树脂 聚氨酯 性能研究 阴离子聚合 酚醛树脂
杨明山
作品数:127被引量:290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主题: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组合物 增韧 环氧模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