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1篇“ 困难插管“的相关文章
预切开术辅助十二指肠乳头闭塞困难插管1例
2025年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近年来作为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中。有时由于十二指肠乳头的大小形状、开口位置、疾病病变以及既往手术导致的解剖结构改变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插管困难以致插管失败,据报道,临床工作中有20%~30%的ERCP患者存在胆管插管困难^([1])。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往往会采取导丝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针状刀开窗术等策略来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邹成王飞缪林李全朋
关键词:胆管插管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乳头开窗在ERCP胆管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乳头开窗在ERCP胆管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42例胆道梗阻插管困难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将21例患者接受常规的ERCP治疗设为对照组,21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PTCD联合乳头开窗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的胆红素水平、术前和术后的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插管成功率、胆汁引流量和术中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和术后3 d的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7 d的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CRP和术前的肝素结合蛋白(H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的HBP和CRP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性PTCD联合乳头开窗在ERCP胆管困难插管中能够增加手术成功率,加速胆汁引流,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杭喻祖胜王琰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梗阻
不同插管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4例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依据辅助插管时采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辅助插管时采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PS),观察组辅助插管时采用TPS+双导丝技术(DGT)。比较两组临床插管耗时、手术时间、插管成功率、满意度、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总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耗时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采用TPS联合DGT技术辅助插管可缩短插管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
谷渊樊和明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双导丝技术
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法联合双导丝技术在ERCP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法联合双导丝技术,与单纯双导丝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到2024年7月之间102例在资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行ERCP插管困难的患者,其中55例接受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法联合双导丝技术进行插管(联合组),47例采用单纯双导丝技术进行插管(导丝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导丝组(P<0.05)。联合组手术总时间、插管时间、造影剂量均低于导丝组(P<0.05),两组术中不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导丝组(P<0.05)。术后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的血淀粉酶、谷氨酸转移酶低于导丝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 d、3 d、7 d时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得分较导丝组更低(P<0.05)。结论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法与双导丝技术在ERCP困难插管患者的联合应用安全可行,能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史华何志威甘轲
关键词:插管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双导丝技术
ERCP困难插管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干预策略
2024年
探讨ERCP困难插管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干预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底在我院治疗的150例ERCP患者,获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插管未成功7例,失败率4.7%;出血2例(手术结束时乳头切口出血予注射止血加钛夹止血术未再出血)、术后胰腺炎8例;仅有血淀粉酶升高3例(2天后复查血淀粉酶正常无腹痛腹胀)、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9.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行ERCP治疗的患者中,高龄、凝血功能障碍、术前白蛋白值、肥胖、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史、操作者经验、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反复插管、导丝进入胰管、胰管显影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凝血功能障碍、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史、操作者经验、反复插管、导丝进入胰管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ERCP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有效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吕云芳姜丽萍范荣赵荻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困难插管并发症护理策略
经胆囊对接会师在ERCP困难插管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被广泛应用于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但由于某些生理解剖因素或病理改变,ERCP常插管困难,导致手术失败。目前采用乳头切开刀联合导丝,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但仍有5%~10%的患者不能插管成功^([1])。
王春栩赵玉涛韩宗文王京涛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
早期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导丝误入胰管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早期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trans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TPS)应用于导丝进入胰管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困难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行ERCP诊疗的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在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技术尝试5 min内即成功进入胆管者,共纳入154例导丝误入胰管的ERCP困难插管患者。将导丝首次进入胰管且插管时间5~<10 min时即行TPS的患者设为早期TPS组(n=62例),而将导丝反复进入胰管(≥2次)或插管时间≥10 min时才实施TPS的患者设为延迟TPS组(n=9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插管时间、手术时间、插管成功率、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TPS组和延迟TPS组的性别、年龄、ERCP指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TPS组的插管时间[12.0(10.0,15.0)min比21.0(16.0,27.0)min,Z=8.262,P<0.001]、手术时间[29.0(25.0,34.0)min比50.5(41.0,67.8)min,Z=9.097,P<0.001]显著短于延迟TPS组,两组胰管支架留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62)比16.3%(15/92),χ^(2)=1.381,P=0.240]。早期TPS组的插管成功率[100.0%(62/62)比88.0%(81/92),χ^(2)=6.282,P=0.012]显著高于延迟TPS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0.0%(0/62)比16.3%(15/92),χ^(2)=11.200,P=0.001]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37.1%(23/62)比59.8%(55/92),χ^(2)=7.626,P=0.006]显著低于延迟TPS组,两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1.0%(13/62)比31.5%(29/92),χ^(2)=2.080,P=0.149]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21.0%(13/62)比30.4%(28/92),χ^(2)=1.699,P=0.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穿孔和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在导丝误入胰管的ERCP困难插管中,早期实施TPS可以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是安全和有效的。
范玲刘懿孙正豪杨璐周佳黄华傅燕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在ERCP困难插管中应用针型电刀预切开的失败预测因素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胆管插管失败并应用针刀为挽救因素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和技术因素,总结归纳出针型电刀应用的失败预测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此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通过对针...
李夫轩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NKF
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困难插管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2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ERCP困难插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沿胰管括约肌切开后不同的处理方法,选择其中采用双导丝技术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采用胰管支架置入+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8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胆管插管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胆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淀粉酶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7.1%)胰腺炎,对照组出现11例(1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性胰腺炎,仅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反流性胆管炎(P<0.05)。结论ERCP困难插管时,与双导丝技术相比,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可缩短胆管深插管时间,避免产生胰腺炎,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唐睿张海阳曹学东宋鑫陈晓东李甫张晞文
关键词:双导丝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ERCP插管,不做胰管切开,研究组在行常规ERCP插管的基础上,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成功插管率和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血淀粉酶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预切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的反流性胆管炎和复发性胰腺炎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成功插管时间缩短,成功插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血淀粉酶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穿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研究组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2个月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降低,术后3、6和12个月复发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对ERCP困难插管患者全身炎症影响较轻,血淀粉酶指标正常,且未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插管成功率,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唐睿张海阳曹学冬宋鑫陈晓东张晞文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血淀粉酶远期疗效

相关作者

朱也森
作品数:159被引量:54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颌面外科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 瑞芬太尼
张晞文
作品数:78被引量:43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ERCP 内镜 芍药甘草汤 阻塞性黄疸 胆总管结石
包长顺
作品数:89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气管插管 脑创伤 高血压脑出血 颅咽管瘤 脑膜瘤
马武华
作品数:343被引量:1,633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 插管 气道管理 软镜
李甫
作品数:60被引量:29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ERCP 芍药甘草汤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