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篇“ 嗅觉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章
- 创伤后嗅觉功能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 2024年
- 创伤后嗅觉功能障碍(PTOD)是一个普遍但诊断不足的问题,多数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目前国内仍缺乏对PTOD的诊疗指南。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探讨了创伤后嗅觉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总结了PTOD主观、客观评估方法,药物、嗅觉训练等治疗措施。本文指出PTOD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少,其发病机制涉及鼻腔、嗅神经和大脑等多个部位;近年多学科的发展,临床医生拥有了更多方法以量化临床环境中的嗅觉功能;糖皮质激素、维生素、锌剂等药物、嗅觉训练、中医的疗法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创伤后嗅觉功能异常患者的预后。
- 王成周辉
- 关键词:药物治疗
- COVID-19患者嗅觉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嗅觉障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嗅觉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及日常生活。本文通过对COVID-19嗅觉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治疗手段等进行综述,以期为COVID-19嗅觉障碍患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徐成智查耀蕾
- 关键词:嗅觉障碍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 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症状包括鼻塞、黏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我国CRS患病率为8%,其中嗅觉功能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OD)在CRS患者中普遍存在,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了解CRS的发病机制并找到适合OD的长期治疗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CRS相关OD的发病机制、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海波李雪盛孙建军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生物治疗内镜鼻窦手术
- 鼻中隔偏曲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初步分析
- 目的:鼻中隔偏曲(Nasal septum deviation,NSD)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以及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及嗅觉功能障碍等。嗅觉功能障碍会...
- 吴秀玲
-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嗅觉功能
- 雾化维生素A用于治疗COVID-19相关嗅觉功能障碍
- 公开了可用于医治鼻科、神经科或精神科不适和病症的组合物和方法。鼻科、神经科或精神科不适或病症可以是影响正常人神经感觉、神经认知或神经精神功能的不适或病症,包括但不限于嗅觉功能障碍。不适或病症可能与2019年冠状病毒病(C...
- 钟玮轩孔繁毅时港洪S·斯里达尔颜丙鹏袁国勇
-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嗅觉功能障碍及其检测
- 2024年
- 阿尔茨海默病(AD)为老年期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病程不可逆,故早期发现与诊断对于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嗅觉障碍是AD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本文梳理了相关患者嗅觉障碍的主客观检测方法,发现早期AD患者嗅觉识别能力显著降低,但是通过嗅觉记忆检测来进行早期AD的预测仍有较大挑战。结合对嗅觉评价的客观指标,我们发现,AD患者多个嗅觉相关功能脑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信号降低,而脑电图的嗅觉事件相关电位中P2及P3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以上检测技术在早期AD的诊断中均有较好前景,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AD发病率和公共卫生负担。
- 胡杨周怡民申美伦尚梦娟韩倩刘昳宏郭莹项捷邢俊玲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功能性磁共振
- 社区老年人嗅觉功能障碍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的嗅觉功能障碍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为MCI人群的筛查和危险因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3—6月选取北京市东花市社区、方庄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Sniffin'Sticks气味识别测试、广泛性焦虑量表、老年抑郁评估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发生MC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4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243/252)。243名社区老年人中,75名发生MCI,MCI的发生率为30.9%(75/24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嗅觉障碍的老年人发生MCI的概率是没有嗅觉障碍老年人的1.979倍;年龄、既往职业类型和脑力活动频率是发生MC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MCI的发生率较高,有嗅觉障碍的老年人发生MCI的概率更高,护理人员应关注嗅觉功能障碍在认知功能筛查和危险因素管理中的作用。
- 张琳之孙超孙超胡慧秀罗欢欢高杰
- 关键词: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嗅觉障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重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通过问卷收集信息,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定焦虑、抑郁情绪,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嗅觉功能。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367例,其中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182例,无嗅觉功能障碍患者185例。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分别为46.7%、63.2%,均高于无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嗅觉下降持续时间长(OR=1.660)、嗅觉功能VAS评分高(OR=8.993)是产生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女性(OR=2.964)、嗅觉功能VAS评分高(OR=4.423)是产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SARS-CoV-2感染后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伴有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更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改善和促进其心理健康。
- 徐秀钦赵琪余沈暘杨玉成洪苏玲柯霞
- 关键词:嗅觉功能障碍新型冠状病毒焦虑抑郁
- 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出现嗅觉功能障碍对比观察
- 2024年
- 探究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对比二者术后嗅觉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法 以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患者中采集,共纳入80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用“MTS组”表示)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用“ETS组”表示),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ETS组手术优良率95.00%略高于MTS组90.00%(P>0.05);ETS组术后1、3、6个月嗅觉功能评分,高于MTS组,嗅觉功能障碍发生率45.00%低于MTS组67.50%(P<0.05),嗅觉功能恢复率100.00%略高于MTS组(P>0.05);ET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MTS组20.00%(P<0.05)。结论 MTS与ETS手术效果相当,但ETS更利于患者术后嗅觉功能障碍发生率减少与术后嗅觉功能修复。
- 陈敏邵世蓉谭秋霞周苏梅
- 关键词:嗅觉功能障碍显微镜神经内镜
- 细胞色素P450酶CYP1A2在锰酸锂致嗅球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诱发嗅觉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暴露致嗅觉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与机制。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嗅笔检测锰酸锂作业工人嗅觉阈值、辨别和识别功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全血中锰、锂离子含量,采用斯皮尔曼...
- 陈月沈芝如邓宇
- 关键词:锰酸锂CYP1A2嗅觉功能障碍
相关作者
- 刘智斌

- 作品数:222被引量:1,143H指数:17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嗅三针 针刺 电针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 杨晓航

- 作品数:151被引量:6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嗅三针 血管性痴呆 针刺 电针 嗅觉功能障碍
- 牛文民

- 作品数:181被引量:923H指数:17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嗅三针 电针 针刺 血管性痴呆 脑缺血再灌注
- 王渊

- 作品数:146被引量:6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嗅三针 血管性痴呆 电针 针刺 阿尔茨海默病
- 王卫刚

- 作品数:58被引量:294H指数:9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电针 迎香穴 嗅觉功能障碍 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