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7篇“ 唇形科“的相关文章
唇形科香料植物挥发油成分与遗传相关性分析
2025年
唇形科香料植物的挥发油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行业。为了明确27种唇形科香料植物的亲缘关系和挥发性成分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依托psbA-trnH条形码明确供试香料植物种属,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分析27种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采用正己烷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谱库、保留指数和文献检索进行定性,分析27种唇形科芳香植物叶片的挥发性萜类成分,并比较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所含成分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27种唇形科香料植物共检测到64种挥发性萜类物质。(2)香槟薄荷被检测到的种类最多(11种),齿叶薰衣草(9种)和迷迭香(9种)次之。(3)β-石竹烯和(-)-菊酯D分别为14种和15种植物共有成分。综上认为,同属的唇形科香料植物主要成分有一定相似,亲缘关系较近的唇形科芳香植物含有的挥发性萜类类型组成也较为相似。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唇形科香料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还为植物萜类的代谢研究提供了依据。
温美娟沈奇邹秀崽李春雨张宇轩潘启取陈胜文
关键词:挥发油成分DNA条形码气相色谱-质谱
唇形科植物热水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上能够有利地制造以高浓度含有迷迭香酸的唇形科植物提取物的方法。该唇形科植物热水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A)和(B):(A)对唇形科植物在85℃以上进行热烫处理后进行干燥的工序;(B)利用热水对工...
齐藤启太 岩下真纯 桥爪浩二郎 高村亮宏 茅洼大辅 土居阳彦
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研究
唇形科(Lamiaceae或Labiatae)是唇形目中最大的,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广,不仅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且多具有抗氧化、抑菌、抗肿瘤等药用价值。但有关唇形科的研究多集中于植物学、药理药剂学、化学等学,尚未有关...
李萍
关键词: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唇形科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格局分析
2024年
基于分类学数据库及大量文献资料,以行政县为基本单元对中国陆域分布的野生唇形科进行整理,统计其物种多样性、属的区系、分布地等信息,建立了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地理分布数据集。截至2024年1月,共记录100属1387种(含种下单元),其中属内含种数>150的属仅有黄芩属Scutellaria;属内物种数介于101~150的属为鼠尾草属Salvia(137种)、香茶菜属Isodon(106种);属内物种数介于6~50的共有36属,合计733种,是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的主要成分;属内包含种数≤5的属共有59个,合计119种,占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总种数的8.58%;单种属多达33个,表明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属内种较为贫乏但属多样性高的特点。以黄芩属、鼠尾草属、香茶菜属为主要分布属,3属共394种,占总物种数的28.62%;野生唇形科在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山脉东段、鄂西渝东山地、藏东南–滇西北地区、滇东–桂西山地,尤以云南省(658种)、四川省(532种)物种丰富度为最高;属的区系成分多样,根据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原则,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100属归属于15个正型与12个变型,以热带区系及温带区系占主导,与热带区系分布有关的属共计37属479种,明显占优势地位;温带成分次之;也有6个地中海区系分布的属及2个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属渗入。中国野生唇形科植物功能多样,主要可分为药用植物类、香料植物类、蜜源植物类、野生蔬菜类、观赏植物类和油脂植物类。
常梦琳陈新艳陈世品马良
关键词:植物区系唇形科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
基于北京休闲农业发展需求的唇形科蜜源植物筛选研究
2024年
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需求,通过引进6种唇形科蜜源植物,结合观赏期、生长情况及访花昆虫等方面的观测,筛选适合北京休闲农业领域推广种植的蜜源植物种类。结果表明:荆芥和密叶牛至综合景观效果好,可以提供更长的持续花期,同时在吸引访花昆虫的总数和昆虫多样性方面理想,可以为自然观察、普研学等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撑。因此,推荐这2种植物应用于北京地区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民宿及城市农园的美化和普性种植。
杨林李琳朱莉张智时祥云刘建军李勋田满
关键词:休闲农业唇形科蜜源植物产业融合
唇形科刺蕊草属系统发育和分类学研究进展
2024年
刺蕊草属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野芝麻亚(Lamioideae)刺蕊草族(Pogostemoneae),是该族中最大的属,约8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亚洲地区,雄蕊花丝具念珠状的毛这一特征是该属重要的鉴别性状。该属中以广藿香[P.cablin(Blanco)Bentham]为重要代表的刺蕊草亚属类群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藿香油,在医药与化妆品行业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分子系统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刺蕊草属的界定范围,且该属的分类系统近期也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得以更新。该研究对刺蕊草属系统发育研究与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该属更为深入的系统与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并为该属后续植物资源的评价与挖掘利用提供参考。此外,对中国该属类群进行了梳理,确认中国产该属物种29种2变种,更新了物种水平的检索表。
谭淦姚纲
关键词:唇形科分类学系统发育
5种唇形科植物对高温干旱及遮阴胁迫的适应性研究
李欣
四种唇形科鼠尾草属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以一年生的彩苞鼠尾草(Salvia viridis)、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红花鼠尾草(Salvia coccinea)、林下鼠尾草(Salvia nemorosa L.)实生苗为试材,采用缓慢干旱的方法,研究了其在特定条件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总含量、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鼠尾草在兰州的引种、栽培和生态适应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鼠尾草的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总含量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CAT活性呈上升的趋势;而MDA含量和SOD、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4种鼠尾草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能力强弱顺序为彩苞鼠尾草>红花鼠尾草>蓝花鼠尾草>林下鼠尾草。
韩蓉张甜刘晓娟
关键词:园林植物鼠尾草
唇形科草糙苏属(Phlomoides)分类、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赵越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香茶菜主要含有二萜类及三萜类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及解热镇痛等药理活性。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不同产地香茶菜进行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研究,本文从香茶菜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药理活性等方面对资料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香茶菜提供学依据。
赵向阳汪正宇方敏郭秀秀
关键词:唇形科香茶菜二萜类三萜类抗肿瘤

相关作者

孙汉董
作品数:313被引量:1,579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合物 英文 二萜 唇形科
林中文
作品数:70被引量:48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唇形科 英文 二萜 化学成分研究
李蓉涛
作品数:158被引量:555H指数:1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合物 化学成分研究 二萜 活性研究
林文群
作品数:51被引量:387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矿质元素 氨基酸 唇形科 小鱼仙草
赵勤实
作品数:128被引量:51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药物组合物 英文 化学成分 二萜 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