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篇“ 和声运用“的相关文章
引用与交融——姚晨《此山彼水》中的和声运用研究
2025年
姚晨《此山彼水》以德彪西《单簧管狂想曲》中的主题动机为伊始动机,以调式音列——五声调式与七声自然调式构建作品的音高组织体系。本文拟从音高的纵向结合、调式音列及调性布局方面进行剖析,以揭示作品动机发展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民族化和声风格。
黄培雨
关键词:德彪西和声调式
试论声乐作品中的和声运用和演唱处理方法
2024年
本文探讨了声乐作品中和声运用与演唱处理方法,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对作品艺术表现力的影响。文章首先概述了和声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了和声在古典、流行及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不同表现。随后,详细阐述了和声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协调声部组合、充实乐曲结构、增强内容表现力以及传递作品情感等。在探讨声乐作品中和声的演唱处理方法时,文章强调了选择和调整音色、控制和把握力度以及注重节奏变化等演唱技术因素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提高和声演唱质量的策略。文章认为,提高和声演唱质量需要演唱者不断实践和反思,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演出,逐渐掌握和声的演唱技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胡雪芬
关键词:声乐作品和声运用演唱技巧声音控制
探究视唱练耳教学中贝多芬奏鸣曲的和声运用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音乐美学特质逻辑架构,可以选择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和声材料作为教学素材,以此保证视唱练耳教学的实操性与可行性,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将其作为学生和声听觉培养的重要材料。本文结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听觉分析及教学现状,研究了视唱练耳教学中贝多芬奏鸣曲和声运用的价值及实例,还提出了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策略,旨在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和声听觉训练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方聪颖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贝多芬奏鸣曲和声运用
桑桐与巴托克中西民族和声运用之异同研究
2023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桑桐与巴托克等杰出作曲家,一生致力于民族风格音乐的创作与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本民族音乐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是极为珍贵的实践经验。不同的和声结构与和声序进方式,产生迥然不同的风格,表现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分析与研究前辈的优秀作品,对比中西民族和声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异同,以此为着力点,挖掘民族风格音乐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班子然
关键词:巴托克民族和声和声结构
歌剧《日出》和声运用研究
2023年
歌剧《日出》是金湘的最后一部歌剧,该作品“以音乐结构戏剧”的原则进行创作,且通过简化情节而多抒情的方式发展作品,为我国的歌剧创作开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日出》所运用的主要和声形态进行梳理以及和声对人物形象塑造、对戏剧矛盾展开的作用作具体分析,展现和声在歌剧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赵子燕
关键词:歌剧日出和声
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风格和声运用——以个人的创作实践为例
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与西方音乐相比,我国的民族音乐常常以单声部旋律的形式出现,更加注重旋律的横向表现功能,在和声逻辑和思路上与西方存在差异。20世纪初期,我国专业音乐创作之路兴起,在这之后,对中国语境下的...
田叶彤
关键词:民族风格和声技法
视唱练耳教学中贝多芬奏鸣曲的和声运用
2022年
引言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音乐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基本技能为基础,成为音乐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视唱练耳教学按照教学的形式分为三个环节:视唱、听写、听觉分析。以上三个环节均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为目标,其中听写及听觉分析环节旨在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薛麦瑞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听觉分析音乐听觉和声运用公共基础课
浅析中国当代民族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以三首女高音作品为例
2022年
歌曲与伴奏的关系就像是红花与绿叶,钢琴伴奏对作品性格的把握、音乐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其中和声选配的恰当与否则是伴奏创作的关键所在,占据着“灵魂”的地位。将《我爱这土地》《昭君出塞》《断桥遗梦》三首女高音作品作为范本,对其钢琴伴奏中的和声进行分析,了解到五声调式与西方的和声体系之间虽有所交融,但五声调式仍是区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根基所在,是中国民族歌曲的韵味之魂。
李翌丹
关键词:钢琴伴奏和声
试析朱践耳序曲第二号《流水》中民族化特征的和声运用
2021年
序曲第二号《流水》[1]是我国当代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于1955年在苏联留学期间受我国古琴曲《流水》的启发,以云南民歌小调《小河淌水》为主旋律,以中国五声性调式为基础,创作的一首具有丰富的和声织体的钢琴作品。本文主要从四五度结构的音程运用、四五度结构的和弦运用、二度与四度叠置和弦的运用以及五声纵合化和弦结构的运用四个方面来对朱践耳先生在此曲中使用的具有民族化特征的和声做简要分析。
刘赏月
关键词:朱践耳民族化和声
古典和谐中的个性美——解析圣·桑《天鹅》中的调式、和声运用
2021年
本文通过对法国作曲家圣·桑《天鹅》中调式、和声创作手法的解析,特别是对调式转换,和弦连接、声部进行所造成的和声色彩变化,以及各种七和弦、九和弦的连接,大七和弦块状模进,片段调式、和声不确定性等对音乐造成色彩变化的解析,阐明了圣桑的音乐创作手法简练,调式和声语言丰富、高雅,既继承了古典和声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个性。
王振龙
关键词:和声色彩

相关作者

温辉明
作品数:16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音乐审美观 音乐 和声运用 启蒙主义 和声
申博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旋律 艺术特征 和声运用 和声 星光
古军生
作品数:6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艺术歌曲创作 艺术歌曲 和声运用 审美分析 《和声学教程》
刘康华
作品数:17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和声 音列 技法 音组 音响
王忠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声乐艺术 声乐 歌剧创作 艺术价值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