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篇“ 听觉统合训练“的相关文章
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研究在孤独症患儿治疗中采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孤独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工具对上述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n=30)均行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n=30)实施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发育商评分表(D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的病情变化情况、症状改变情况、智力与运动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CARS评分、ABC评分、DQ评分、EPQ-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CARS评分、ABC评分、EPQ-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D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与家庭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孤独症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对患儿的不良影响,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促进其心智发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闫薇李立盟
关键词:听觉统合训练家庭康复训练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满意度
针灸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听觉注意能力、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格塞尔发育量表评分及儿童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听觉注意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感觉、社会、躯体、语言及自理能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语言、个人-社交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予以针灸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可提高患儿听觉注意和语言交流能力,改善孤独症行为,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冯超杨东梅李靖婕
关键词:孤独症针灸听觉统合训练
作业疗法结合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心境障碍及社交能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对孤独症患儿实施作业疗法结合听觉统合训练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听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社交能力(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病情严重程度[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状[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以及发展能力[中文版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07、6.000、4.634,P<0.05);观察组患儿ATEC、ABC和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73、8.116、11.679,P<0.05);观察组患儿C-PEP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0、5.708、5.667、5.185、6.228、3.454、3.454、6.134,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采用作业疗法结合听觉统合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其社交能力,改善病情和孤独状态,缓解其心境障碍程度。
黄寒汤新晶
关键词:作业疗法听觉统合训练孤独症患儿心境障碍社交能力
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行为症状、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讨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行为症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经周口市中心医院确诊为ASD的患儿18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确立组别(90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比较两组不同干预时间的症状程度[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异常行为[孤独症行为量表(ABC)]以及生存质量[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PedsQL 4.0)]。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TEC量表中各项(言语/语言/交流、社交、感觉/知觉与健康/身体/行为)得分相比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BC量表中各项(感觉、社会、躯体、语言与自理)得分相比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edsQL 4.0量表中各项(生理、社会、情感及角色功能)得分相比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配合结构化教学能够有效减轻ASD患儿的症状程度及异常行为,并促进患儿生存质量的改善。
吴珺珺赵洁宋富洋孙瑞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听觉统合训练结构化教学行为症状
小儿孤独症的家庭康复训练结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效果
2024年
探讨分析对孤独症患儿应用家庭康复训练+听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共开展为期15个月的研究试验,开始时间2022年1月,直至2023年3月结束,样本对象选定孤独症患儿,共90例,以时间先后顺序均等分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n=45)联用家庭康复训练、观察组(n=45)联用家庭康复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孤独症症状评分(70.32±8.57)分,均低于对照组(88.53±9.31)分,且智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康复训练方案,效果确切,可行性良好。
胡倩
关键词:小儿孤独症家庭康复训练听觉统合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听觉统合训练(AIT)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AI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孤独症状[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和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ABC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特殊问题等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AIT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感觉统合失调评分,降低孤独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AIT。
张佳祎尚清李海贝李晓霞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听觉统合训练儿童孤独症感觉统合失调
应用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患儿中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张店区中医院收治的ASD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三版)(PEP-3)、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析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CARS、ABC、ATEC、PEP-3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CARS、ABC、ATEC评分均降低,PEP-3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CARS、ABC、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PEP-3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可明显改善自闭症患儿语言功能,减轻孤独症症状,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高清华
关键词:自闭症听觉统合训练生活质量
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合并肺部疾病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合并肺部疾病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儿童孤独症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4例)、研究组(45例)。入院后,分...
卢甜甜
关键词:听觉统合训练家庭康复训练儿童孤独症肺部疾病康复护理
CogniPlus认知训练系统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CogniPlus认知训练系统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01月至2023年01月期间134例额叶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7例采用计算机CogniPlus认知训练系统开展训练,观察组67例增加听觉统合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功能独立性、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功能独立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DNF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gniPlus认知训练系统联合听觉统合训练用于额叶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升认知功能、增强功能独立性并提高BDNF水平。
陈灿樊旭媛冀晓歌周硕果
关键词:听觉统合训练心理状态
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AIT)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听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听觉注意能力、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及儿童生存质量量表(QOL)。结果干预后,研究组CAR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听觉注意能力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感觉、社会、躯体、语言及自理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QOL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听觉统合训练治疗,能够减轻孤独症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儿听觉注意能力,改善孤独症行为,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李文霞吴英英韩亮尚清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听觉统合训练儿童

相关作者

张改巧
作品数:11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孤独症 听觉统合训练 儿童 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
何琳
作品数:26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孤独症 听觉统合训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干预效果评价
陈孙敏
作品数:13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孤独症 听觉统合训练 儿童 干预效果评价 智能发育
龚群
作品数:50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孤独症 听觉统合训练 单纯性肥胖儿童 小儿佝偻病
陈一心
作品数:94被引量:42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依恋 家庭 家庭动力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