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篇“ 后熟过程“的相关文章
- ‘细榧’和‘象牙榧’种实后熟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差异分析
- 2025年
- 【目的】旨在探究不同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ii’品种在后熟过程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品种间差异,为香榧品种的品质评估和种质创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后熟过程中‘细榧’T.grandis‘Xi Fei’和‘象牙榧’T.grandis‘Xiangya Fei’种实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2种香榧在后熟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具体差异。【结果】在后熟过程中,‘细榧’和‘象牙榧’种实均检测到了15种常见游离氨基酸。其中,‘细榧’种实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673.11~1102.36μg·g^(-1),‘象牙榧’种实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881.7~1068.93μg·g^(-1),且‘细榧’种实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象牙榧’。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香榧2个品种在主要呈味氨基酸的差异,‘细榧’芳香族氨基酸质量分数更高,更具香气;而‘象牙榧’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其口感鲜美。【结论】不同香榧品种的氨基酸质量分数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后熟过程不仅提升了香榧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还提升了‘细榧’和‘象牙榧’种实的风味,使2个品种更具自身特色。
- 程佳洁陈荣喻卫武陈文超胡渊渊张祖瑛宋丽丽
- 关键词:香榧游离氨基酸后熟过程主成分分析
- 粮饲兼用型玉米后熟过程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 2025年
- 试验旨在研究粮饲兼用型玉米后熟过程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以蜡熟期收获的高产玉米品种苏玉29号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储存天数(0、5、10、15、20、25、30、35、40、45 d)玉米籽粒的失水率、发芽率、发芽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总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抗性淀粉、可溶性戊聚糖的动态变化,明确玉米后熟期的营养特性并确定最佳饲用阶段。结果显示,玉米籽粒失水率在20 d后趋于平稳,波动范围为25.10%~27.01%;发芽势和发芽率随后熟进程呈上升趋势,45 d完成种子后熟。第20天后,直链淀粉含量为232.05~270.17 mg/g,支链淀粉含量在第15天达到最大值(621.10 mg/g),后降至391.95 mg/g并趋于稳定,支直比下降主要受支链淀粉减少驱动。抗性淀粉含量在63.15~80.21 mg/g间波动;可溶性戊聚糖含量在20~35 d较高,最高达0.70 g/100 g,此阶段饲料消化率受到抑制,不宜直接饲喂。研究表明,玉米收获后贮存5~15 d期间,营养成分稳定,抗营养因子含量低,为最佳饲用窗口期,可兼顾饲料营养价值及贮存成本。
- 李姝璇任善茂殷洁鑫王丽
- 关键词:玉米后熟抗性淀粉戊聚糖淀粉酶
- AcTST2调控猕猴桃后熟过程中糖积累的机制研究
-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果实发育至成熟阶段以积累淀粉为主,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后熟过程。质体中的淀粉可被淀粉酶水解为糖类,经质体糖转运蛋白运输至胞质中,一部分为细胞新陈代...
- 李燕珍
- 关键词:猕猴桃果实后熟糖积累
- 多花黄精种子生理后熟过程的生理变化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明多花黄精种子生理后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方法】以多花黄精种子生理后熟过程6个阶段的种子为材料,采用化学测定方法,分析每个阶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6个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用qRT-PCR法对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1)多花黄精种子生理后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前4个时期逐渐增高后,在后两个时期稍有下降;粗脂肪、蛋白质整体呈下降趋势;α-淀粉酶活性及β-淀粉酶活性呈现增强趋势。(2)多花黄精种子生理后熟过程中,蔗糖和淀粉代谢途径、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等显著富集差异表达基因。【结论】多花黄精种子生理后熟过程中,淀粉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转化与内源激素的协调作用,促进多花黄精种子的生理后熟。
- 苏海兰牛雨晴成建华朱雁鸣陈宏郑梅霞黄贤贵朱育菁
- 关键词:生理后熟
- 羊肉后熟过程中肌肉纤维结构变化及氧化特性被引量:1
- 2024年
- 宰后成熟是肉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改善口感和品质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新疆山羊肉进行微观结构观察,测定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含量及溶解度,提取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并进行羰基含量、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及FT-IR测定,探究新疆山羊肉在宰后4℃成熟48 h过程中肌肉纤维结构和氧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羊肉后熟48 h过程中,肌肉纤维出现聚合、条块边缘变粗糙、纤维间距增大现象;TBARS值增幅达到47.8%;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下降,疏水性增加,其羰基含量显著上升、巯基含量下降。后熟0、12、24 h时,肌原纤维蛋白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结构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29%、19%、21%、31%;后熟48 h时无规则卷曲结构未被检出。研究结果反映出羊肉后熟过程中肌肉纤维条块在聚合后出现降解,后熟的前12 h含巯基蛋白质更容易被氧化,12 h后脂质氧化加速。研究结果为肉宰后成熟过程中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氧化角度分析肉品质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冠绪肖宇张瑞刘永峰
- 关键词:山羊肉宰后成熟肌原纤维蛋白
- 苹果果实后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IncRNA功能分析
- 魏亚静
- 多步烘烤腊肉加工及后熟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变化
- 安莲霞
- 后熟过程对红外干燥猕猴桃理化特性、香气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提高猕猴桃干制品品质,将后熟过程中猕猴桃进行红外干制,探究了不同后熟期猕猴桃(M1~M4)的理化性质及活性功能成分含量,并对干燥后果实的香气含量及感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后熟程度的提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含量逐步升高,果肉亮度值及红色值不断增加。低后熟程度猕猴桃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及其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干燥后,M1果实总酚(15.85 mg/g DW)及维生素C(12.87 mg/g DW)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65.85μmol Trolox/g DW)较强。在不同后熟程度猕猴桃干中共检测到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8种醇类物质、5种酮类物质、12种醛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及3种其他类物质。随着果实后熟程度的提高,果干酯类物质及总香气成分含量呈升高趋势。感官评定结果表明,M4果干质构及风味特性得分较高,综合可接受度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生产高品质猕猴桃果干提供理论依据。
- 苏百童高登涛
- 关键词:猕猴桃香气成分感官评定
- 后熟过程对牡蛎风味及营养物质的影响
- 2023年
- 牡蛎是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动物,因营养丰富、产量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该研究通过对比生鲜牡蛎肉及经后熟过程后的牡蛎肉,在美拉德反应后的感官分析评价及营养物质、风味物质分析,获得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从感官评分来看,后熟处理后的牡蛎气味评分可达到14.6±0.84,显著高于新鲜牡蛎产品(P<0.05);而这一醇厚气味的产生是后熟过程使牡蛎体内原有的醛类、酯类等独特香气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增高所致(P<0.05);从营养成分来看,经过后熟处理,牡蛎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占比等均高于新鲜牡蛎,分别达到16.18 g/100 g和36.4%,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也有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后熟工艺使牡蛎产品的营养价值、气味及口感均得到极大提升,该研究可为牡蛎新产品的开发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郭孝辉王颉连翠飞
- 关键词:牡蛎后熟过程美拉德反应营养物质
- 不同品种香蕉的抗性淀粉特征、后熟过程的变化及受粉碎的影响
- 香蕉是重要的水果,同时也是全球的主粮作物之一。目前国内主要种植品种为鲜食香蕉,缺乏加工专用品种。香蕉抗性淀粉具有减肥、降血糖、润肠通便等生理功能。青香蕉富含抗性淀粉,然而,经过后熟的果肉抗性淀粉含量却很低。因此,研究香蕉...
- 涂师运
- 关键词:香蕉抗性淀粉后熟过程
相关作者
- 贾晓辉

- 作品数:218被引量:997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研究主题:1-MCP 果实品质 采后 采收期 贮藏品质
- 佟伟

- 作品数:194被引量:971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研究主题:1-MCP 贮藏品质 果实品质 采收期 保鲜效果
- 王文辉

- 作品数:373被引量:2,056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研究主题:1-MCP 苹果 贮藏 果实品质 采后生理
- 高兆银

- 作品数:185被引量:88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研究主题:芒果 杧果 采后病害 采后 生物学特性
- 陈军文

- 作品数:202被引量:88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皂苷 生物量 魔芋 皂苷含量 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