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5 篇“ 合并脊髓损伤 “的相关文章
全植入脊髓 电刺激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合并 脊髓 损伤 1例 2025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 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 损伤 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另外,国际疼痛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神经根源性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也归于其中[2]。 闫亚飞 叶济世 李圣洪 王婧 刘涛 贾一帆关键词:合并脊髓损伤 外周性 脊髓电刺激 躯体感觉 以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在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在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中,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03月-2023年03月期间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SAS/SDS)评分,护理指标中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结果SAS评分、SDS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全部出现了下降情况(P<0.05)。NIHSS评分、SF-36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NIHSS评分更高,SF-36评分更低(P<0.05)。并发症总的出现概率方面,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对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有较好应用价值,并且有利于减少患者焦虑与抑郁的负性情绪、以及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保障其生活质量。 秦菲菲 周燕关键词:延续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 系统化手术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 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系统化手术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 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手术的80例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投币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手术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 情况(包括压力性损伤 部位、面积、分期和压力性损伤 的发生率)、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和舒适度[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结果术后3 d,两组压力性损伤 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 面积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Ⅰ、Ⅲ期压力性损伤 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压力性损伤 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Ⅳ期及其他级别压力性损伤 ;观察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手术护理可以减少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围手术期的压力性损伤 面积,降低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林丽萍关键词: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0例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传统术式组与机器人辅助组,各60例。传统术式组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实施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置钉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椎体后凸角、椎体后凸角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脊柱功能指数量表(SFI)评分。结果:机器人辅助组围手术期指标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椎体后凸角低于传统术式组,椎体后凸角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JOA评分、SFI评分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近远期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 ,提升置钉准确率,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升近远期固定效果,提升患者腰椎功能。 徐子彧 刘俊鹏 黎萌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IMCHB责任制全局护理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IMCHB责任制全局护理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治于我院的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64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遵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常规模式提供护理,试验组接受IMCHB责任制全局护理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健康行为评分、心理弹性评分、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IMCHB责任制全局护理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有利于其健康行为水平与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并可减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康复效果。 吴小琴 张利萍 张章凤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下集束化干预方案在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式下集束化干预方案在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18例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IMB组,各5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IM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IMB模式下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干预效果、生活质量、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干预效果、生活质量、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椎体相对高度高于干预前,且IMB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s角均小于干预前,且IMB组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IMB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理弹性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IMB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伤后成长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IMB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模式下集束化干预方案在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荣原 梁云云 项蕾蕾 殷颖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颈部贯通伤伴颈动脉损伤 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的急救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颈部贯通伤伴颈动脉损伤 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因颈部贯通伤导致大量失血、血肿压迫气道等情况,采取多学科团队协同救治,颈动脉手指压迫止血,合并 脊髓 损伤 的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维持、预防低灌注脑梗等护理措施。经过紧急救治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急诊手术,术后第14天顺利出院。 王婷婷 周帅帅 方珏 王钰炜关键词:脊髓损伤 急症护理 达标理论延续性干预模式在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采用达标理论延续性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11—2022-10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及观察组(n=38)。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达标理论下的延续护理。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独立性、脊髓 功能、焦虑及抑郁情绪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01±8.91比61.39±8.79,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照顾(12.63±2.04比10.58±2.06)、呼吸和括约肌管理(21.45±3.56比18.93±3.45)及移动能力(12.46±2.73比10.67±2.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7.12±1.35比8.15±1.47)及抑郁评分(8.36±2.54比10.24±2.4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与对照组相比(24.32%)显著降低(P<0.05)。结论达标理论下的延续护理可显著改善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及脊髓 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及并发症。 杨丹 田佳星 胡文静 王旭波关键词: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 脊髓功能 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血清IL-17、DKK-1水平及其预后价值 2024年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分泌型蛋白Dickkopf-l(DKK-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二者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133例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美国脊柱损伤 协会(ASIA)神经功能等级,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80例)和预后不良组(5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的128例单纯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清IL-17、DKK-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17、DKK-1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IL-17[(23.18±4.85)pg/mL vs.(12.97±3.91)pg/mL]、DKK-1水平[(2.48±0.41)ng/mL vs.(1.37±0.26)n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IL-17[(26.61±4.85)pg/mL vs.(20.91±3.81)pg/mL]、DKK-1水平[(2.83±0.48)ng/mL vs.(2.25±0.39)ng/mL]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17、DKK-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L-17、DKK-1及二者联合诊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95%CI:0.746~0.883)、0.796(95%CI:0.718~0.861)和0.910(95%CI:0.848~0.953),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效能(Z联合诊断-IL-17=2.034,P=0.042;Z联合诊断-DKK-1=2.422,P=0.01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血清IL-17、DKK-1水平升高,且二者水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诊断价值。 郝强 孙丹丹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预后 血清sST2、CCL20水平对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索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水平对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采用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的117例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采用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的112例单纯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ST2、CCL20的表达水平,对疾病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将疾病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及预后不良组(4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ST2、CCL20检测对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患者血清sST2、CCL20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ST2、CCL20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血清sST2、CCL20是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sST2、CCL20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sST2、CCL20单独诊断的AUC(P<0.05),其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86.96%。结论: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患者血清sST2、CCL20表达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sST2、CCL20联合检测能够预测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 损伤 预后不良的风险。 常运光 李来华 栗向军 马娅敏 王立志关键词:预后
相关作者
郝定均 作品数:1,075 被引量:3,850 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腰椎 手术治疗 胸腰椎 余江 作品数:19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科 合并脊髓损伤 后路 植骨内固定治疗 POSSUM 胡敏 作品数:22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合并脊髓损伤 后路 植骨内固定治疗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李光胜 作品数:22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合并脊髓损伤 后路 植骨内固定治疗 中药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巫洪波 作品数:54 被引量:139 H指数:6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手术 脊髓损伤 颈椎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