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9篇“ 可溶有机质“的相关文章
不同分离方法分离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对比实验
2024年
对加速溶剂萃取与索式提取两种烃源岩可溶有机质分离方法的分离总量、分离效率、可溶有机质的化学与分子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分离出的可溶有机质总量略低于索式提取,但分离效率远高于索式提取;加速溶剂萃取所得的可溶有机质中饱和烃与芳香烃的相对百分含量高于索式提取,非烃与沥青的相对百分含量低于索式提取;两种分离方法所得的可溶有机质中高碳数饱和烃与芳香烃化合物的分布形态、地球化学比值参数和绝对含量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相反,二环倍半萜系列化合物显示较大差异,加速溶剂萃取所得可溶有机质的低碳数、低沸点的二环倍半萜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高于索式提取。
田鑫田鑫马大钧程斌孙杰
关键词:加速溶剂萃取生物标志化合物
新疆难解吸煤可溶有机质对瓦斯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新疆焦煤公司煤层瓦斯难解吸,导致抽采难度增大。而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瓦斯的吸附解吸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其影响,使用四氢呋喃对煤中的可溶有机质进行抽提,采用低温氮吸附测试抽提前后煤的孔隙结构,利用煤岩高压瓦斯吸附装置进行抽提前后煤样的吸附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四氢呋喃抽提后,发现所有煤样的平均孔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认为煤中的可溶有机质被溶解,形成了新的微孔,同时原孔隙被扩大;4^(#)煤、5^(#)煤和6^(#)煤的吸附常数a分别减小了2.73%、16.09%、14.57%,4^(#)煤和5^(#)煤吸附常数b分别增大了12.18%、2.58%,6^(#)煤的吸附常数b减小了8.59%,煤的吸附能力降低,解吸速度增大,可溶有机质促进了煤对瓦斯的吸附。
梁运培吕学伟罗永江朱家锌
关键词:可溶有机质孔隙结构
纳米限域下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非均性及页岩油赋存状态被引量:1
2024年
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页岩储层中—低熟页岩油的族组分组成为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纳米尺度的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对地层条件下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在纳米尺度空间中的分子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页岩油可动性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由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4类族组分和水组成,量分数分别为18.6%,18.9%,19.7%,38.6%和4.2%,4类族组分的代表分子分别为nC_(18),1-甲基菲,一个带有含羧基的长侧链基团的芳香双环结构和C_(58)H_(65)NS。②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模拟初态各族组分均一分布时能量较高,随着模拟时间推移,体系非均性增强,能量逐步降低;饱和烃与芳香烃分子更易扩散,而非烃和沥青具有自聚集现象,最终生成以分散小分子为主的游离子体系(饱和烃与芳香烃的总量分数为42.9%)和以大分子聚集体为主的聚集子体系(非烃和沥青量分数为74.3%);游离子体系中总分子量更大,占原可溶有机质模拟体系总分子量的66.7%,扩散速率更快,模拟终态时的密度更小。③分子量和分子极性是影响纳米限域下页岩油可动性的重要因素;极性分子自聚集必然引发可溶有机质体系的非均性变化,极性分子团簇非均匀分布并吸附在纳米孔喉空间中可造成页岩油的运移通道堵塞,从而限制页岩油的可动性。
洪智宾吴嘉方朋余进洋伍正宇于佳琦
关键词:页岩油非均质性分子极性赋存状态
陕西韩城桑树坪矿11号煤的可溶有机质组成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以桑树坪矿11号煤8个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谱联用仪(GC-M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测试方法,结合工业分析、形态硫、随机镜组反射率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陕西韩城矿区桑树坪矿11号煤有机质的母来源及成煤环境。结果表明,煤样全硫含量均值3.29%,油浸随机镜组反射率均值为2.01%,为高硫贫煤。常量元素指相参数表明,煤样主要形成于还原沉积环境。饱和烃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存在前峰型及后峰型2种类型,前峰型主碳峰为C16,后峰型主碳峰为C_(26);结合ΣC_(22)−/ΣC_(23)+、(C_(21)+C_(22))/(C_(28)+C_(29))、Pr/nC17、Ph/nC18等分布特征指示煤样有机质来源于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的双重贡献。OEP值处于0.49~1.05,均值为0.84,指示桑树坪11号煤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饱和烃甾萜烷化合物分析中,w(Ts)/w(Tm)(Ts为18α(H)-22、29、30三降霍烷,Tm为17α(H)-27、29、30三降霍烷)处于0.83~1.21,w(Ts)/[w(Ts)+w(Tm)]在0.45~0.55,说明煤样热演化程度较高;芳烃化合物分析中,三甲基萘的甲基重排作用及甲基菲指数的分布特征均表示与煤样较高的热演化程度相关。芳烃化合物以萘系列、菲系列和联苯系列为主,且三芴系列(氧芴OF、硫芴SF、芴F)中含硫系列化合物明显高于含氧系列,同样指示了盐度较高偏还原条件的成煤环境。
李新赵巧静王俊王泽伟杨彦利赵存良
关键词:高硫煤有机地球化学可溶有机质成煤环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提取含可溶有机质的泥页岩和煤岩中水溶性有机酸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提取含可溶有机质的泥页岩和煤岩中水溶性有机酸的方法,包括制备试验样品,样品处理,混料作业/抽提实验及校核计算等四个步骤。本发明可实现快速精确实现的对泥页岩和煤岩中水溶性有机酸含量进行快速、精确检测测定作业的需要...
李朋朋李靖周世新鲁新川刘晓鹏赵家攀
水滑石衍生Ni/Al2O3催化蒙东褐煤模型化合物及可溶有机质加氢转化
褐煤大分子结构中富含芳香结构单元和含氧桥键,因此其具有定向解聚获取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的独特优势。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镍铝水滑石材料(Ni Al-LDH),通过焙烧和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Ni/Al2O3-T催化剂。利用X...
高寒冰
关键词:褐煤可溶有机质
陆相页岩中可溶有机质与孔隙结构的关系——以潜江凹陷潜江组和川东自流井组为例
为揭示不同成熟度页岩油气藏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特征以及其与孔隙结构的关系,通过XRD、索氏抽提、气体吸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潜江凹陷潜江组和川东自流井组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特征展开了研究。实验结果表...
杨荣岩王芙蓉云念寒刁宁琳胡星
关键词:可溶有机质孔隙结构
一种针对化工废水可溶有机质分析的分级分离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化工废水可溶有机质分析的分级分离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固相萃取柱用甲醇淋洗再经酸化超纯水淋洗得到处理后的固相萃取柱;(2)将预处理后的化工废水水样注入固相萃取柱中再除盐处理;(3...
王威窦文渊姚理郭杰煌黄宏陈飞龙侯军沛杨嘉慧
一种超临界萃取油泥中可溶有机质的工艺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萃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萃取油泥中可溶有机质的工艺。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以下步骤:油泥脱水、萃取、抽滤、蒸发。在超临界萃取过程中采用超声、微波或振动方式加以辅助。本发明解决了油泥中有机质的高效萃取的...
莫文龙苑君容胡小波魏贤勇
煤液化残渣石油醚可溶有机质的组成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煤液化残渣是煤炭直接液化工艺的副产物,其主要成分为缩合芳香类化合物。采用超声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谱联用分析,揭示石油醚可溶有机质中的组成结构,为其高值化利用和提高液化工艺经济性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胜利煤液化残渣在石油醚中的萃取率高达28%,可溶物中共检测到43种化合物,主要为稠环芳烃或取代的稠环芳烃。
位艳宾刘焕何伟平李想
关键词: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溶剂萃取稠环芳烃

相关作者

蔡进功
作品数:197被引量:1,913H指数:2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有机质 烃源岩 东营凹陷 泥页岩 泥岩
季淮君
作品数:53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致裂 煤 瓦斯压力 离子水 水热
魏贤勇
作品数:502被引量:1,75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煤 GC/MS分析 褐煤 GC/MS 萃取
赵云鹏
作品数:97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褐煤 热溶 碳 催化剂 模型化合物
雷天柱
作品数:55被引量:34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 有机质 脂肪酸 土壤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