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374篇“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相关文章
- 可持续发展评价
- 本书在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各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实践详细阐述的基础上,以绿色GDP核算体系、真实发展、真实储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区域、城市和企业为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对可持...
- 王玉梅编著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评价
- 2025年
- 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移民的日益重视和移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能否保障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由于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涉及多方面因素,且部分数据存在模糊和不确定性,目前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引入粗糙集理论,从移民自身发展要素内外两方面展开分析,构建了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基于研究对象之间的优劣对比情况分别计算了水库移民恢复与适应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居住环境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优势度,运用集成赋权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到不同区域移民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为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方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实例分析表明,CSD水库移民不同样本村(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 甘盟刘炳文
- 关键词: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评价粗糙集优势度
-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障碍因素研究
- 2025年
- 黄河流域城市群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核心区,但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本底相对薄弱,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人—水”矛盾凸显,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障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22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研究对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与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和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2022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缓慢,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②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下降—上升”频繁交替的波动特征,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其贡献率波动上升,区域内差异贡献率相对稳定,超变密度贡献率呈波动下降趋势。③影响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产水系数、年降水量、农业用水量占比、地表水资源占比、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占比。
- 孙斌姜慧敏薛建春薛建春毕春宁
- 关键词: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 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三江并流区域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以迪庆为例
- 2025年
- 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纲,立足三江并流区域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15、2020年3期多源数据对迪庆州26个乡村展开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乡村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各乡镇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呈缩小态势;且形成了“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中部偏西与南部,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也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结合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将乡村分为优先、适度、保护发展区,并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引导。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并流区域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 杨子江戴骊静余根伟王虹影谭原潇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乡村三江并流
- 面向SDGs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 2025年
- 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之重要支撑,亦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内容。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判断人居环境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发展程度,是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梳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演变,分析全球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科研产出,阐述了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地球大数据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趋势、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协同与权衡关系以及基于SDGs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化实施和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进展,构建了面向SDGs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未来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徐冰鑫王鹏龙王勤花王宝高峰赵雪雁
-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
-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 2024年
- 针对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方法缺少可操作性的问题,从绿色港口、节能港口、低碳港口、生态港口、经济效益港口、社会效益港口等角度、构建了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影响港口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建立了灰色模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港口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可操作性的优点。
- 邵士峰张树奎代其兵
- 关键词: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为推动惠民保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识别评价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作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依据55款惠民保产品相关数据,结合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5项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环境支撑可持续(0.3452)、保障能力可持续(0.2456)、效益平衡可持续(0.2308)和保障方案可持续(0.1784)。结论: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视角,全面审视惠民保的发展,构建了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惠民保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工具。应结合评价体系框架和实际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体系做出调整和优化,从而推进惠民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赵俊娟李菲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蓄滞洪区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价值、水质净化价值、空气净化价值、土壤保持价值、碳固定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7个方面进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采用替代成本法、成果参数法等核算方法对各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核算。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生态效益纳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系统构建能够有效反映经济资源子系统、防洪子系统、生态功能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的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此外,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现状评价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2个蓄滞洪区现阶段可持续发展评价为一般。在调整种植结构、土地利用方式、打造特色养殖模式等方式的情景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研究能为蓄滞洪区的生态效益量化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姬金雪王乐要威刘勇王宇晖
- 关键词: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我国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被引量:5
- 2024年
-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未来向往,也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有表征、必需保障和必然路径。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亟需构建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加以指引。基于可持续发展系统论,从高度与水平、空间结构、时间进程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由发展度、协调度和永续度组成的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和“三度”水平,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国四大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发展度、协调度和永续度三者之间均衡性不足,“三度”内在构成要素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应以经费投入为重点,多措并举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以公平均衡为导向,推动城乡、园际学前教育协调发展;以内外合力为保障,驱动学前教育健康永续发展。
- 蔡迎旗胡马琳
- 关键词: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发展度协调度
- 京津冀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商业潜力可持续发展评价
- 2024年
- 实现轨道交通商业空间与城市规划相统一的意义在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的协调性,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以及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质生产力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轨道交通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挖掘轨道交通站点的商业潜力,共同助力轨道交通产业绿色化、智慧化和商业化发展,对于推动零售消费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曹昱亮
- 关键词: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智慧化京津冀